印度大国博弈策略偏好如何影响中印关系

杨思灵
【摘要】 近年来,印度的大国外交博弈风生水起,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家拉拢印度以遏制中国的力度不断加大,印度与这些国家的互动关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一改过去遮遮掩掩的态度,在与这些大国的互动中充分展现“施动者”的角色,比如在印美日海洋安全合作中,主动邀请日本成为马拉巴尔联合军演的固定成员。与此同时,在大国博弈的战略偏好中,印度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博弈对手,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视为博弈助手。印度此举必将对中印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印战略互信、经济合作的拓展、伙伴关系的构建等方面均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印度 大国博弈 战略偏好 中印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1.006
成为世界大国一直是印度独立以来的梦想与追求,早在独立之前,尼赫鲁就许下印度要当“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宏愿。但长期以来,囿于国家能力的限制,印度在世界大国的成长道路上步履蹒跚。不过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21世纪以来,印度似乎摆脱了过去蜗牛似的GDP增长率,成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明星,崛起的呼声不断,日益受到其他大国的重视,大国外交博弈的能力也在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从博弈战略偏好来看,印度选择成为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视为博弈助手。在这样的逻辑中,印度对待邻国的外交正如一位孟加拉国朋友指出的那样,印度奉行的是“过时的,不友好及冲突的外交政策,在印度邻国外交概念中,只有两种类型的邻国:要么是敌人,或者是奴隶”。[1]从过去近70年的印度外交史来看,此种看法不无道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国外交博弈的不断推进,其邻国政策渐趋强硬。尽管印度或许正在崛起,但刻意凸显对中国的敌意或将使中印关系面临较大变数。
印度的大国博弈“有声有色”
近年来,印度与其他大国的互动可圈可点,比如与美国签署军事协定,在核能合作方面获得日本的支持,与俄罗斯建构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伙伴关系等,与中国的互动则出现了历史性的倒退。
印美安全互动令人瞩目。2016年6月8日,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鼓吹印美天然伙伴关系,他认为印美关系已经跨越了“历史犹豫”,获得了历史性发展。[2]莫迪野心勃勃地说,强有力的印美伙伴关系对维护从亚洲到非洲、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和平、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3]在同一天,莫迪在美印商务协会发表主旨演讲,宣称印度对美国而言,不仅仅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可靠的伙伴”。两国希望能够建设“21世纪可持续伙伴关系”,[4]两国决定在亚太与印度洋地区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5]2016年8月13日,印美第二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发表联合声明,强调防务关系是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双方承认将印度视为美国主要的防务合作伙伴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承诺将对印度放开防务贸易与技术共享,达到美国与其最紧密盟友及伙伴的水平。[6]最为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8月29日,印美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议”,这无疑是印美關系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成果。尽管印度政府一再宣称与美国签署的协议是非军事性质的,但仍然被外界视为对亚洲战略平衡具有重大意义。[7]印度批评家认为该协议并未让印度像美国一样受益,且印度政府害怕被指责屈服于华盛顿的压力,对该协议是否符合印度军事利益反而很少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国防部不得不费力解释这一协议与建立军事基地无关。[8]有学者认为,印度一直试图从与美国的合作中受益,同时还设法避免这种合作露陷,[9]再一次彰显了印度“不可思议”的逻辑推理。但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在今天的海洋安全环境下,提供后勤支持的地方实质上履行的就是和平时期军事基地的角色。[10]尽管印度政府欲说还休,但印美“后勤交流备忘录协议”的确是印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里程碑,为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奠定了基础,也凸显了印度借助与美国的合作,塑造其在印太地区领导性海洋大国角色的企图。
客观来看,印美关系的快速发展甚而签署“后勤交流备忘录协议”,主要源于地缘政治竞争逻辑。有人分析印度与美签署后勤交流备忘录协议有5个原因:美国及印度均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冷战后的印美关系迅速改善、印美海洋合作不断增强、印度渴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以及莫迪政府将传统的“不结盟”改变为“多重结盟”。[11]可以看出,在这些因素中,中国占据了主要地位。就美国来说,其希望印度服务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至少在现阶段,美国认为中国最有可能挑战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而印度短期内则不可能挑战美国的利益,反而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重要棋子。对于印度而言,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大国关系,一则可以借势美国,使之成为实现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助力;二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巴基斯坦的战略空间,限制它在南亚地区发挥作用;三则可以平衡中美关系,应对中国的崛起。
2017年6月25日,莫迪访问美国的时机更证明了印度急切希望向美国表明其在美国遏制中国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印度入侵中国洞朗地区始于6月中旬,在莫迪访美时,这一事件被印度媒体大肆宣传,洞朗对峙进入公众视野。印度通过这样的行动向美国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印度与中国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度似乎也得到美国的回报,美国慷慨地承诺向印度出售先进的c-17运输机和20架无人机。
印日关系:印太地缘政治现实的野心。2016年11月10日,莫迪到访日本,这是其2014年出任印度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日本。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国外交的一大变化是非常重视推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莫迪更是将“印太”一词常挂嘴边,与日本的打算高度一致。在此次访问中,印日同样再次将“印太”写入了联合声明。两国总理强调印太对驱动世界繁荣的重要性,安倍积极赞赏莫迪在印太地区的东向行动政策,并向莫迪通报日本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12]双方认为通过实现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以改善亚洲与非洲的互联互通对该地区的繁荣非常关键。他们决定将印度“东向行动政策”与日本的“优质基础设施扩大合作伙伴关系”(Expanded Partnership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对接(与印度不愿意与中国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形成鲜明对比)。[13]印日还决定建设更安全和稳定世界的强大的伙伴关系,强调印度和日本对印太地区稳定与繁荣所起的作用,再次重申进一步加强安全与防务合作的必要性,[14]两国还决心继续加强在2+2对话、国防政策对话、军事对话及海岸警卫队等框架下合作。在此次互动中,印日还决定联合促进印太及以外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双方认为印日在印太地区合作的潜力巨大。他们希望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合作机制能有助于印太地区平衡、开放、包容、稳定、透明与规则经济、政治与安全框架的形成。[15]值得注意的是,印日作为南海争端非当事方,煞有介事地宣称应当依据国际法以和平手段解决。[16]在南海争端气氛正在缓和之际,印日的声明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从印日的互动可以看出,共同推动印太成为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国的共同目标。在2016年印日联合声明中,“印太”一词出现的频率为7次,“亚太”一词出现的频率为3次。2017年9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访问印度,尽管高铁合作及贷款的议题吸引了很多关注目光,但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再次把“印太”推向了新高度,声明开篇就标明“走向一个自由,开放和繁荣的印太”。[17]在2017年的印日联合声明中,“印太”一词共出现10次,“亚太”表述悄然消失。可见,印日越来越倾向于用印太来表述亚太地区的相关地区事务。可以预见,在“印太”的地缘政治框架下,印日的互动将继续加强。
近年印度与日本关系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成绩是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莫迪称此为“历史性的一步”。[18]综合来看,印日核能合作协议的达成对印度的经济意义尚在其次。该协议的达成,实际上反映了亚太地区战略竞争的一个结果,尤其是印日在印太语境下,希望通过加速双边合作,以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有人指出,对中国在东海、南海、印度洋不断扩大影响引起印日的共同担忧,印度本身一直对中国充满防范与警惕,并将触角伸到了越南和菲律宾,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不仅有利于日本,也将使印度洋地区乃至环太平洋地区国家实力得以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应该支持印度发展民用核能、帮助印度快速发展。[19]而日印核能合作协议对印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此,印度在此领域追求的目标是以非核扩散签字国的身份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对其核大国地位的实际承认,毕竟,核武器已经成为印度大国崛起的象征性图腾。尽管印日核能合作协议声明合作的前提是印度停止核试验,但从事实来看,这样的声明只不过是一纸虚文而已。原因很清楚,1998年印度核试验遭到美日口诛笔伐,但日美此后对印度核试验态度转变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再说日本自身也在不断打破地区与国际规则,否则也不会与印度签署核能合作协议。莫迪想必也清楚,日本的主要精力在于拉拢印度对付中国,即便是印度继续进行核试验,日本也不大可能大动干戈。
就印度与日本关系的发展来看,两国的相互需求在增加。就日本而言,积极改善与印度关系的考虑在于,一方面日本经济发展需要印度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同时,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也需要印度;另一方面,日本在经济通道安全上需要印度。日本国内资源极度贫乏,尤其是能源资源90%以上依赖进口,是世界最大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而进口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因此,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被视为“日本经济的生命线”,搞好与印度的关系对保障日本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此外,日本也需要借助印度遏制中国。日本驻印度大使平林博在讲话中就表示:“从战略和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度与日本是两个互为倚重的国家。如果你们看世界地图,特别是亚洲地理,就不言自明了。中国夹在日本和印度中间,我们作为本地区两个成熟的民主政体,不仅是而且应该是平衡亚洲安全的稳定因素。”[21]对印度而言,积极发展与日本关系,一方面可以获得印度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印度认为日本是其扩大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倚重者,既可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同时可以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印中关系:常规互动难掩分歧。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多次在国际场合会面。仅2016年就会面三次。第一次是在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与莫迪在塔什干会面。在会面时,习近平表示,中国愿意同印度一道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并指出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两国应在贸易、铁路、产业园区、能源电力、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合作。习近平还表示,欢迎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并期待双方合作。莫迪则回应称印度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并感谢中国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第二次则是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在杭州会见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莫迪。习近平指出,中印应当加强高层交往,发挥各领域的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两国战略和规划对接。莫迪表示,中印战略伙伴对两国、本地区和世界都很重要,21世纪是亚洲世纪,亚洲国家应该携手努力,共创稳定与繁荣。第三次是2016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印度果阿会见莫迪。习近平重申两国应当维持好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扩大对话交流,深化合作,增进互信。莫迪也表示,印中有责任携手努力,推动21世纪成为亚洲世纪。[22]
2017年6月中旬,印度入侵中国洞朗地区,在该地区与中国对峙长达两个多月,给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峙事件和平解决后,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2017年9月金砖峰会期间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会谈。习近平强调,中印双方要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的基本判断。希望印方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要向世界表明,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是中印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莫迪也回应称,印度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双方不应视对方为对手,而应使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主流。[23]
印俄关系: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伙伴关系。俄罗斯一向被印度视为传统而特殊的合作伙伴,俄罗斯也非常重视印度这个印度洋国家,与以前一样,印度与俄罗斯互动的亮点仍然在军事与安全合作领域。2016年9月23日,印日两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016年10月,普京访问印度。莫迪在欢迎演讲中认为,两国同意制造卡莫夫226T直升机、建设护卫舰以及其他防御平台符合印度技术与安全优先的需要,也有助于实现“印度制造”的目标,这些项目为两国悠久且引以自豪的国防合作伙伴关系翻开了新篇章。[24]与美国和日本不同,在核能合作领域,俄罗斯是印度的传统合作伙伴。印俄还决定于2017年举行两国建交70周年纪念互动,并对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项议程进行了周密安排。[25]在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以发展“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伙伴关系”为目标。[26]
印度与大国互动的博弈目标
显然,印度的大国博弈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一系列的目标追求,为实现印度的大国地位服务。
一是利用国际制度提升自身地位及影响力。现实主义者认为大国倾向于利用国际制度增加自身權力,制度主义者则认为国际制度有利于约束国家行为体的行动,故而有利于促进和平。在这点上,两者都有一定道理,但现实主义者的考虑可能更符合事实,对于成长性大国而言,加入国际制度以获取权力是主要目标,对于国际制度所谓的约束则可以选择遵守或不遵守,因为没有强制性。比如印度追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却不想受核不扩散机制的约束。当然,对印度而言,最渴望的是获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因为在联合国框架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大国权力的表达形式,比如一票否决。故而成为常任理事国是印度大国外交博弈的重要目标,在与所有大国的互动中均会涉及到这一内容。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再次重申双方支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承认有必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参与联合国事务和管理,从而使联合国发挥更多效力。中方高度重视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27]从明面上看,莫迪渴望能够成为常任理事国获得了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比如俄罗斯在其外交部官网宣称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2016年10月普京访问印度,在双方联合声明中,俄罗斯再次明确重申对印度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支持。[28]奥巴马则在2010年及2015年访问印度时均表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9]2016年6月莫迪访问美国,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再次做了类似的表态。2016年11月,莫迪访问日本,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在推进联合国改革方面加强合作,认为联合国应该根据21世纪的现实扩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代表性,双方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在G4框架下的合作。[30]
二是借助外部大国力量,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莫迪执政的印度政府极为重视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改革倡议。但显而易见,印度要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合作与支持密不可分。为此,在对所有大国的访问中,莫迪不遗余力推销印度“制造中心”。2016年11月,访问日本期间,莫迪宣称印度经济正在发生极大变化,印度目标旨在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制造中心、投资中心。[31]莫迪还向安倍介绍了印度政府加速经济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等。安倍表示支持这些倡议,并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日本承诺帮助印度建设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Mumbai-Ahmedabad High Speed Rail (MAHSR)Project),该项目将于2018年底开工,2023年投入营运;[32]2015年5月莫迪访问中国,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两国领导人对当前两国相互投资的积极势头感到满意,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印度制造”倡议,印度企业也在中国拓展业务;[33]2016年10月普京访问印度,莫迪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两国正在进行的军事合作项目将有助于印度实现“印度制造”的目标。[34]
三是增强军事能力及使核大国地位合法化。尽管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落后,印度在军事投入方面却不吝成本。比如在军事预算方面不断增长,2014~2015财年,国防预算为2.29万亿卢比,同比增长12.4%。[35]其中尤以海军预算增长比较快。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一直专注于将航空母舰作为向整个印度洋投送空中力量的手段,且把这作为大国地位的象征。[36]当然,在军事能力方面,没有什么比核武器更能宣示大国地位的了。作为核不扩散的非签字国,却力图加入核供应国集团,表面上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背后却是印度试图通过此种手段,获得超然的核大国地位。可以说,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是印度在军事领域的重要目标。印度以非核不扩散签字国的身份追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其目标旨在为成为合法的核大国服务。尽管印度国内有过是否发展核武器的争论,但实际上,印度从未想过要放弃核武器,只不过,虽然印度于20世纪60年代初将发展核武器摆上了日程,但受其实力所限,印度在当时并未具备大规模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能力。当时的印度军方认为:首先,从研究结果来看,即便是印度能够生产出一枚原子弹,但印度在当时不可能生产或购买到最新的运载系统;其次,虽然战术性核设施对印度防务至关重要,但制造像压缩型核弹头这样的装备超出了当时印度的技术能力范围。[37]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制造核武器并非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当1998年印度具备了较为全面的技术与能力时,就以一系列核试爆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此后,追求核地位的“合法性”就成为了其重要目标,谋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无疑是这种策略的尝试。
四是稳固南亚地区霸主的地位。一方面,印度警惕其他大国染指南亚地区,另一方面利用国际环境孤立竞争者。在莫迪政府与大国互动逐渐加强时,印度的南亚地区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在南亚地区一改以往宣扬的合作与友好政策,对邻国采取高压态势,比如2015年9月对尼泊尔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禁运措施,2016年借口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事件联合其他南亚国家抵制计划在伊斯兰堡召开的第19届南盟峰会,2017年6月更以帮助不丹为借口侵入中国洞朗地区,与中国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对峙。这一系列的举动完全打破了以往印度政府誓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姿态,俨然一幅南亚地区霸主的嘴脸。而印度在南亚地区政策趋于强硬的重要原因在于印度在大国外交博弈方面的成功。以美国为例,在南亚地区,以往美国是巴基斯坦的盟友及武器装备的重要提供者,而如今巴基斯坦的地位已经被印度所取代。重要的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对印度欺凌南亚邻国的行为视而不见,这既是印度称霸南亚地区的底气,也是其进行大国外交博弈时的利益交换,其他大国对此心知肚明。
印度大国博弈的策略偏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对于中印关系而言,洞朗对峙事件会是一个新的分水岭。尽管2个多月的对峙得以和平解决,但对于中印关系的意义却非同一般。印度国内强硬的民族主义情绪暴露了印度对中国的真实想法,比如印度国防部长亚特力(Arun Jaitley)在回应中国警告时表示,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的印度已经完全不同了。[38]可以看出,印度一直以来都将中国视为对手甚至敌人。
二战后的中印关系曾经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政治制度的两个国家形成了“印地秦尼巴依巴依”的关系。但遗憾的是,由于边界争端,两国关系逐渐跌至低谷,1962年甚至爆发了边界冲突。冲突爆发的真相似乎一目了然,即印度不僅全盘继承英国殖民者留下的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遗产,而且比英国殖民者更为彻底,积极推行“前进政策”,攫取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但在印度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印度把自身装扮成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受害者”。
中印边界冲突不仅使两国关系发展遭受重大挫折,而且从边界冲突直到20世纪末期的40年时间里,印度政府一直在利用“中国威胁论”编织自己在中印关系中的“受害者”身份。有学者专门就印度“受害者”心理进行过研究,[39]根据研究结果,印度在对华战略的决策中,通过舆论颠倒宣传,把自己塑造为“受害者”,致使印度决策者无法客观理性地看问题,最终导致中印边界冲突的爆发。综观边界战争后的中印关系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受害者”心理不仅是印度发动对华战争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此后印度在地区及国际战略中谋利的重要手段。
经典案例当属1998年印度核试验。1998年5月11日,印度不顾国际舆论反对进行了核试验,为了逃避国际社会的谴责,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信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有一个公开的核武器国家与我们接壤,这个国家1962年对印度发动了武装侵略”,“虽然我们同这个国家的关系最近十年左右已经改善,但是,主要由于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种不信任的气氛一直存在”。[40]从这种表述中可以出,印度正是利用“受害者”的身份为自己发展核武器辩解。
进入21世纪,印度对自我身份的塑造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虽然“受害者”心理仍然在发挥作用,但印度的战略家及决策者谈得更多的是如何与中国竞争。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除了印度已经是实际拥核国家外,还与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前几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了9%以上。正是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印度重拾大国的梦想,也把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看成了其发展和崛起的竞争对手。
2005年前后炒作得沸沸扬扬的中印能源竞争就是印度身份自我转换的重要表现,即从“受害者”到“竞争者”。2005年1月16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表示,印度必须在能源领域迅速赶超中国,他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在能源安全领域制订相应计划,比我们超前很多,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但在此前后印度在中印海外能源竞争中不断失利,转而在此情况下,印度降低了与中国能源竞争的调门,与中国寻求能源合作,但这并不表明印度放弃了与中国竞争的目标。
2008年11月2日,印度外长普拉纳博·穆克吉在德黑兰演讲时称中国是印度崛起的第一个挑战。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天的中国在追求其利益时更富有侵略性,中国给印度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对外太空开发的能力不断加强,也包括地缘政治的挑战,即全球寻找原材料和资源。”2009年1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发言表示中国已表现得过分自信,他说:“毫无疑问,中国增长的表现超过了印度。不过我一直认为,除了GDP增长以外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对人权的尊重,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对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和宗教多样性的尊重。”[41]印度政府政要的上述言论表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印度在对华战略中,不再局限于“受害者”的身份,而是定位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了。
印度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偏好在2011年开始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之前,尽管中国被印度看作是其崛起的拦路者与竞争者,但印度还在不断掩饰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比如否认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联合针对中国。但2011年之后,印度变得主动了,尤其在印美日三边合作中逐渐成为“施动者”,比如在2014年主动邀请日本成为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机制的固定成员,在2017年洞朗对峙中,印度毫不掩饰联合美日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向中国施加压力的意味浓厚。在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印度对中国邀请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且连续颁布了对冲战略,比如季风计划、香料之路计划,直至2017年与日本共同提出打造亚非自由走廊。在战略对接方面,印度对待日本和中国的态度差别非常大,印度对中国发出对接发展战略的呼声视而不见,但却主动与日本对接发展战略,比如2017年9月安倍访问印度时,双方决定将日本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行动政策进行对接,加强海洋安全合作,促进印太地区的互联互通。[42]
从上述可以看出,印度实际上已经选择成为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且越来越不再掩饰。换言之,在印度大国博弈的方阵中,印度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及超越目标,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视为博弈助手,这就是印度大国博弈外交的战略偏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大国博弈策略偏好是依据国家利益、观念进行积极主动建构的。
印度战略偏好对中印关系的影响深远
一是政治互信赤字状态将长期存在。印度选择成为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印度未能理性看待自身的成长,将中国视为印度崛起的拦路虎,比如将印度未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归咎中国,认为中国没有真心实意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还有另外一些涉及地区国家关系及安全的问题也让印度难以信任中国,比如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耿耿于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印关系的恶化,印巴关系也出现了变化,印度对巴基斯坦斯坦采取了强硬的战略。同样,由于印度肆意传播中国威胁论,在战略偏好上明显将中国视为对手,将美日視为助手,且联合对付中国的力度越来越大,中国对印度的不信任也将急剧增加。
二是边界问题解决的前景不明朗。2016年6月20日,中印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九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会晤中,双方认为中印边界谈判保持积极势头,边界争议得到有效管控,边境地区总体和平稳定。双方将从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积极态度,在已有谈判成果基础上,坚持政治解决方向,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相向而行,继续推进框架谈判进程,争取达成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妥善管控处理争议,加强边境事务磋商,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3]依照惯例,双方再次重申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领土争议,继续为最终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迄今为止,中印已经举行了十九次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但两国边界问题仍然未能得以解决,且印度媒体时有炒作中国“入侵”,对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洞朗对峙的爆发更凸显了边界问题犹如中印关系中的毒瘤,极有可能被拥有政治野心的政治家肆意拨弄,将中印关系推向危险的境地,也使边界问题和平解决面临不确定性挑战。
三是对中印经济合作的影响深远。自2010年之后,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就减弱了快速发展势头,比如在贸易方面,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货物贸易量一直在700亿美元左右徘徊,与两国确定的在2015年贸易额达到1000亿的目标差距甚远。究其因由,印度战略竞争对手思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印度对中国提出的合作方案(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充满警惕,从根本上影响了两国经贸合作深入开展。而且在战略竞争对手逻辑下,印度极容易在其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对中印经济合作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比如在洞朗对峙期间,印度人民党就号召在国内抵制中国产品。遑论抵制中国产品对谁影响更大,仅是印度执政党的这种短视就会让很多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望而却步。
四是印度与美日在南海问题上的相互呼应严重伤害中印双方之间的战略互信。与此前印度政府不同,莫迪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不断联合表态。比如2016年11月,莫迪访问日本时,双方将南海问题写入了联合声明中。2016年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庭公布仲裁结果后,印度迫不及待地表态,要求南海争议各方用和平方式而不是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方式解决有关争议,最大限度地尊重裁决结果。[44]可以说印度的态度表明其在将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战略取向越来越明确。
五是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进程充满不确定性。毫无疑问,从20世纪90年代的建设性伙伴到如今的发展伙伴关系,应该说,两国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抛开这样的词面意思,从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军事互动等方面来看,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名实难符,仍然呈现出渠道窄、内容不广的特点。2014年莫迪刚上台之初,双方确定要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但到了2016年,双方传统合作领域(比如经济合作)甚至也受到双边关系走低的影响,紧密的伙伴关系更无从说起。呈现这样发展态势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印度将中国看作竞争对手。客观来看,在这一问题上,印度政府仍然未下定决心,因为将中国看作全面的竞争对手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印合作仍然会继续,但印度方面的“战略竞争对手”的主导思维又无时不影响着两国的合作进程。
结论
可以肯定,印度的大国博弈是为印度大国利益服务的,尤其是在提升印度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方面,印度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影响,与其他大国的支持密不可分。从近年来印度的策略可以看出,印度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的战略互动在不断增加,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在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安全互动方面,印度收获颇丰。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博弈策略偏好,即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将美日视为助手的做法并不明智。受印度这种策略的影响,中国对印度的大国利益诉求必然会有所保留,试想印度如果从骨子里认为中国就是敌人,那么中国有什么理由去支持印度的大国诉求?而如果缺少了中国的支持,印度的某些战略诉求必然受损,比如成为世界大国的博弈目标。印度博弈策略偏好对中印关系也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对双方之间的战略互信、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等均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印度大国博弈的战略偏好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因为在大国博弈的方阵中,世界大国都有自身的打算,比如美国,积极遏制中国不假,但是与中国的合作却也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事实上,在所有的世界大国中,博弈均包含了冲突与合作的内容,不存在单一的冲突式的博弈(零和游戏),故而印度视中国为对手的战略博弈对自身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如果印度能够真正落实莫迪“中印不应视对方为对手”的表态,尤其是放弃对中国的“战略恶意”,对中印两国的发展来说都是幸事。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印美日海洋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4BGJ017)
注释
[1]笔者于2017年9月11日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上的发言。
[2]"Prime Minister's remarks at the U.S. Congress", June 8, 2016,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6886/prime+ministers+remarks+at+the+us+congress.
[3]"Prime Minister's remarks at the U.S. Congress", June 8, 2016,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6886/prime+ministers+remarks+at+the+us+congress.
[4]"India-US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USA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Enduring Global Partners in the 21st Century)", June 7, 2016, https://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6879/indiaus+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usa+the+united+states+and+india+enduring+global+partners+in+the+21st+century.
[5]"Prime Minister's Keynote Speech at 40th AGM of US India Business Council (USIBC)", June 8, 2016,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6881/prime+ministers+keynote+speech+at+40th+agm+of+us+india+business+council+usibc.
[6]"Joint statement on the Second India-U.S. Strategic and Commercial Dialogue", August 31, 2016, https://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350/joint+statement+on+the+second+indiausa+strategic+and+commercial+dialogue.
[7][8][10]Abhijit Singh, "The US-India Logistics Agre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sia's strategic balance", Panet# 72, Sept.19, 2016.
[9][36][澳]大衛·布鲁斯特:《印度之洋》,杜幼康、毛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5、22页。
[11]Rupakjyoti Borah, "5 Reasons Why India Agreed to a Logistics Agree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May 6, 2016, http://thediplomat.com/2016/05/5-reasons-why-india-agreed-to-a-logistics-agreement-with-the-united-states/.
[12]"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Japan",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599/indiajapan+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japan.
[13][14][15][16]"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Japan",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599/indiajapan+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japan.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599/indiajapan+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japan.
[17]"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to India", September 14, 2017,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8946/IndiaJapan_Joint_Statement_during_visit_of_Prime_Minister_of_Japan_to_India_September_14_2017.
[18]《日印签署“里程碑式”核能协定发表声明提及南海》,2016年11月12日,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61112/30037871_all.html。
[19][日]长尾贤:《日印核能合作意义何在》,2016年7月25日,http://gsh2005sm.bokerb.com/694523.html。
[20][21]马孆:《当代印度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
[22]《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2016年10月16日,中国外交部网站。
[23]《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2017年9月5日,中国外交部网站。
[24]"Press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during the visit of President of Russia to India", October 15, 2016, 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484/press+statement+by+prime+minister+during+the+visit+of+president+of+russia+to+india.
[25]"Roadmap of Events dedicated to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Republic of India (April 13, 1947 – April 13, 2017)", October 15,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483/roadmap+of+events+dedicated+to+the+70th+anniversary+of+establishment+of+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the+russian+federation+and+the+republic+of+india+april+13+1947++april+13+2017.
[26]"India-Russia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esident of the Russia to India: Partnership for Global Peace and Stability", October 15,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482/indiarussia+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esident+of+the+russia+to+india+partnership+for+global+peace+and+stability.
[27][28][3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2015年5月15日,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20/1207_677232/t1264174.shtml。
[29]《俄媒:俄羅斯支持印度成联合国常任理事国》,2015年9月17日,http://news.ifeng.com/a/20150917/44674010_0.shtml。
[30]"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Japan",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599/indiajapan+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japan.比如2016年9月,G-4国家在纽约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联合国改革。
[31]"Media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during his visit to Japan",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595/Media_Statement_by_Prime_Minister_during_his_visit_to_Japan_November_11_2016.
[32]"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Japan",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7599/indiajapan+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japan.
[34]"Press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during the visit of President of Russia to India", October 15, 2016,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484/press+statement+by+prime+minister+during+the+visit+of+president+of+russia+to+india.
[35]《印度国家概况》,2016年2月,中国外交部网站。
[37]沈志华、杨奎松:《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捌)(1948~197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232页。
[38]《2017年7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2017年7月3日,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474965.shtml。
[39]马荣久:《“受害者心理”与外交决策——以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1959~1962)》,《国际政治演讲》,2008年第2期。
[40]张敏秋:《跨越喜马拉雅障碍——中国寻求了解印度》,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387页。
[41]《印度总理指责中国“过分自信”》,《参考消息》,2009年11月25日。
[42]"India-Japan Joint Statement during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to India", September 14, 2017, 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8946/IndiaJapan_Joint_Statement_during_visit_of_Prime_Minister_of_Japan_to_India_September_14_2017.
[43]《中印将开启新一轮边界谈判两国立场十分明确》,2016年4月22日,http://mt.sohu.com/20160422/n445627035.shtml。
[44]《2016年7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2016年7月13日,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wjdt_674879/fyrbt_674889/t1379949.shtml。
責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