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党员教育培养需求的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探索

    李承明 王尧 贡永帅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一般多按专业、年级进行划分,但也存在党员发展不均衡,党员教育培养不足等问题。构建合理的支部设置模式以及党员教育培养体系能够有效地加强本科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提升党员教育培养质量,提高党员责任意识,深化朋辈引领作用等,对高校本科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教育培养;支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60-03

    Abstract: Generally, the Party branch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usually determined by majors and grade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insufficient education of the Party members and so 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for college undergraduates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branch setting model and an education system for Party memb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deepen the leading role of excellent peer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arty branch; party memb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rty branch establish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1]面对信息化数字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造成强烈冲击的新形势[2],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稳固、高效、适应性强的学生党支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合格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作为学生党员发展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面临着新媒体时代下学生思想多样化的冲击,也面临着“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党员教育培养压力增大的挑战,如何依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实际和教育规律,有针对性的建立学生党建工作基本框架,保证党员全程化培养的实效性[3],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强化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突出学生党员在学生朋辈引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培养现状及分析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工作要求: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专业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设置模式有:按年级设置、按专业设置、按年级-班级混合设置。部分高校也根据学校专业情况、分校区办学等情况尝试建立纵向党支部,强调高年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努力在党支部作用发挥、党员个体的进步、党支部间互动交流等方面实现提升,改善低年级党员不知所措、高年级党员不够积极的窘迫状态。

    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探索中,传统的纵向党支部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党员身上起到了传帮带的有效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党员的朋辈引领工作可以增加党员积极性,但在党性修养、党员教育等方面有所不足;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当中的教与学环节有所不足,学生党员在党的基础理论学习,党员基本素质塑造方面缺少理论支持;高中生党员骤减,低年级党支部正式党员数量骤减,支部建设力量不足。

    (一)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学生骨干力量薄弱

    自2012年起,高中生党员数目骤减,在2015级、2016级本科生当中问题更为突出。低年级党员力量的薄弱也带来了支部工作推进困难,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与预备党员的考察发展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为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促进党员全程化培养的有力推进,本科生党支部尤其是低年级党支部需要加大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力度,保证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质量。

    (二)高年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需要延伸拓展

    以往高低年级分别设立纵向支部的工作方案,可以给予高年级党员之间更多的交流、学习以及模范作用发挥的空间。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本科生分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高年级党员作用的延伸和拓展,学院也通过多种方式的工作尝试,旨在增进高年级党员与低年级党员和积极分子之间的纵向共建,但也不能够给与高年级党员充分的延伸拓展空间,这也是一种优秀学生党员资源的浪费。

    (三)学生党员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深度配合

    在纵向党支部建设过程当中,学生党员的朋辈引领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让新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融入支部氛围,但也同时存在支部理论学习不充分等问题。本科生党建工作中党员教育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依托縱向支部建设,发挥朋辈引领作用的同时,也需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的投入,即需要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与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相结合,从组织架构与人员组成上充分保证党员全程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党员个人成长和党支部建设的需求,笔者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党支部制度建设、党员全程化培养进行了细致的实践探索。

    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探索

    笔者所在学院本科生党总支推动的纵向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从当前实际出发,重点推进低年级纵向支部建设与高年级横向党支部结合的支部建设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教育培养方案的制订,注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渗透,强化党支部理论学习,保证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一)构建高低年级横纵结合的支部建设方案

    根据分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构建毕业年级成立横向党支部、大一至第三年级建设纵向党支部的支部设置体系。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将毕业年级20个班级以每5个行政班的党员组建一个党支部模式设置成4个横向党支部,集中党员优势,坚强支部力量,搭建优秀党员榜样引领作用发挥平台,积极发挥毕业年级党员在本科生党建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建设大一至大三年级的纵向党支部,将大一年级至大三年级每个年级约5个班级组建1个党支部的形式设置成4个纵向党支部,各支部大一年级重点推进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大二年级强化预备党员考察发展及重点培养工作,大三年级强调正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作。

    (二)发挥辅导员在党员培养工作中的全程化指导作用

    实行党员发展深度辅导制,充分强调学生申请入党全周期、全过程中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度。辅导员参与每名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考察及党员日常考核,保证辅导员对每名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做到每个季度至少1次的针对性深度辅导,参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整体要求,对学生党员在大学期间的发展、考核做到跟踪、推荐和重点培养。着重凸显辅导员在本科生党员发展的教育培养全周期中的核心作用:加强深度辅导工作,强调思想引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理论知识培养,提升党员核心素养;加强党性修养塑造,强调言传身教,强调综合发展;加强实践育人效果,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

    (三)明确党员选拔标准,加强考察培养机制建设

    1. 积极分子全面考核制:以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为单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及培养工作。着重考察入党申请学生的入党动机,严格执行党课学习规范,严格按照季度审查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情况,结合理论学习、读书交流、实践鍛炼等环节,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重点考核和相关学生群体调查,并从中选拔优秀分子作为预备党员考察对象,加以重点培养。

    2. 培养对象严格选拔制: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严格筛选重点培养对象,包含对考察学生在党性修养、思想意识、学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维度一包含由第一课堂成绩、综合成绩、学生活动等考核组成的数据化选拔;维度二包含党章、党史、十九大精神等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考察;维度三包含由党支部委员、各年级辅导员共同组成的综合考察。经过多重选拔后,按照综合考察成绩,确定重点培养对象。随后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1-3个月的重点考察培养,合格后确定为发展对象,进入党员发展流程,保证每名发展对象党性修养高、学业成绩优良、综合能力突出。

    3. 预备党员系统培养制:对经过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后的预备党员,在发展后的一年预备期中,重点加强预备党员理论知识培养考核、能力锻炼、支部作用发挥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的两名入党介绍人中至少有1人由辅导员担任,将预备党员考核与辅导员深度辅导相结合,强化预备党员内核塑造,实现预备党员的精英塑造。

    4. 党支部理论导师制:结合与教职工党支部的共建,聘请优秀的党员教师作为支部的理论导师,在辅导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同学们进行学业规划、就业等方面上的指导。

    5. 支部活动小组负责制:支部活动实行小组负责制,即每次支部活动前确定活动负责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总结等工作,留存活动相关资料作为后续总结改进的一手资料。

    (四)严格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树立先进典型党支部

    严格遵照北京市委要求,构建“B+T+X”体系,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设既有统一标准,又体现不同特点,还充分尊重基层实践创造的基层党支部,形成既严肃规范又生动活泼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针对不同类型党支部,加强分类指导,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方式和载体,鼓励基层党支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力图寻找创新做法、积累典型经验。

    (五)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工作

    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落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党团支部、学生组织围绕“两学一做”学习要求、十九大精神等开展多项学习活动。强化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推进党支部工作创新,凝结组织生活经验,形成可借鉴性的支部工作案例。

    (六)落实党支部多维度共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以“两个共建”为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作为本科生党支部,积极与研究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进行交流共建活动,与理论导师定期开展成才起航座谈交流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进步,同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实现双方共赢。作为高年级党支部,与昌平校区低年级党支部纵向共建,支部成员在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引领低年级党员的同时也有助于本支部内部的建设。

    (七)重视实践教育,将党员学习成长与作用发挥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使之在参与实践工作的同时锤炼党性、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深入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紧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核心,沟通合作共建企业,强化宣传氛围营造,抓住学习点,搭好校企线,展开宣传面,点线面结合,将主题教育宣传落到实处。

    三、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合理调整支部设置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的情況,基于分校区办学的变化,以及对学生党支部工作效果的思考,合理调整支部设置,将本科生党支部由原有的9个纵向党支部调整为大四年级4个横向党支部、大一至大三年级4个纵向党支部,为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前期进行了充分的情况分析,包括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学生党员特点等,并与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完善党支部相关工作制度和党支部工作实施方案,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综合能力提升与学生个人发展、学业规划等有机结合,发挥党建工作育人作用,增强党支部工作活力。

    (二)统筹党支部建设内容,丰富党员培养体系内涵

    对本科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培养体系构建,注重调整并完善支部结构,注重强调积极分子培养考核、预备党员发展考核、党员系统培养教育的协同推进;强调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在纵向党支部建设及党员发展培养当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深度辅导及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在党员培养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细化学生党建工作中对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与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相匹配,将优秀学生推荐的基本量化标准引入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拔过程,实现保障党员队伍素质、提升支部力量的重要目标。在新形势下,此种尝试与拓展,对于分区办学及党支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分层次明确建设重点,多角度树立品牌示范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别明确建设的重点任务,树立支部典型,发挥学生党员引领作用。对于毕业班党支部,重点开展毕业生党员旗帜工程[3],发挥毕业班党员服务先锋意识,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先进党员示范。同时,大四年级学生党员升入本校研究生后,更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本-研-教”三方党支部共建。大一至大三年级4个纵向党支部形成了大一年级重点推进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大二年级强化预备党员考察发展及重点培养工作,大三年级强调正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不同阶段培养思路清晰,培养重点突出的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在支部建设与党员培养的工作中,树立规范化支部典型,选拔优秀学生引领员,在校园生活各个方面引领校园文化。以上工作配合严格的党员发展标准和健全的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实现党支部建设目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有着重要作用,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靳诺.打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9(1):19-20.

    [2]王尧,李承明.“95”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探究[J].高教学刊,2016(11):196-197.

    [3]崔春花,任新钢.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1):38-39.

    [4]梁建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15(24):187-188+190.

    [5]张嘉薇.浅析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径[J].高教学刊,2015(19):169-170.

    [6]江山,姚硕.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6(23):240-242.

    [7]余臣.场域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与反思[J].高教学刊,2016(1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