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审美三层次

    孙晓红 刘丹阳 程雅琳 丁珊

    

    

    摘 要:审美修养的获得是有一定方法和途径的,文章从自然母题、人工造物、触动心境三个方面讨论欣赏体验、匠心技巧、深入思考表达三个审美层次的问题。美术创作是集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多重视角为一体的复合系统,信息社会交流高度融合,创作表现多元化将加深对美术创作审美层级的思考。

    关键词:审美层次;心境;创作方法;多元化

    艺术修养是决定艺术道路能够走多远的重要因素,决定能够看到怎样的艺术风景。审美修养的获得是有一定方法和途径的,深入思考和自我突破创新的能力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一、自然母题之美——不可或缺的欣赏体验过程

    艺术生入门的要求是拥有一颗热爱之心,当代有太多的学生入门时视艺术为获取读大学的机会的捷径,将对于美好创作的追求变成痛苦的追求功利的过程,这种选择面临浪费至少五年珍贵时间的风险。笔者自始至终将艺术作为爱好,总是不自觉地启发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和现实益处,有很多学生由被动转为欣赏、热爱,将艺术的表达变成充盈生活的情致,并感受到藝术带给实际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写生无疑是入门时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没有什么比投入自然更令人感到惬意的了,从写生过程中获得的益处往往大于实际成果,通过现场速写的方式,获得最真实的难忘的感受,这个过程所培养的内在修养是不能被拍照所替代的,当代手机随时拍可以弥补写生途中天气、地形、时间等原因造成的无法及时记录的缺憾,但是不能作为投机取巧的方式,替代现场写生的感受过程,体验才是写生最重要的实践目的。图1所描绘的是安徽黟县卢村普通民居前堆积的柴火垛,看到此图的第一眼立刻被吸引,脑中浮现出一片细密的线条,此图将线条组织的美发挥到一种令人兴奋的极致状态,这些美的线条的获得是偶然的,也是写生过程的必然成果,每一次的发现和表达都是令人享受的创作过程。

    在旅途中边欣赏边绘画,是令其他学科学生所艳羡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他人的纯游玩,这对于艺术生来说是自然母题的熏陶,是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的采风活动。写生创作不是单一的学习任务,它是一件可以获得成就感的趣事。画中游,游中画,是美术生独有的专业福利,学习完全可以是一种享受。至今犹记大学一年级时,杨耀先生带着学生们在泰山写生,后山树下的松针如毯,耳中的松涛声浪犹鸣,习作仍在,这是遥祭已故先生永远的记忆。

    美术创作以自然为母题,重点培养发现美的观察力,捕捉自然美的瞬间,自然贵在无雕饰的做作,难在审美的内在映射于画者心中。入境的体验是对于美的记忆、默写、积累。

    二、人工造物之美——专业匠心技巧学习过程

    专业表现技巧的学习是学校教育所擅长的,通过老师指导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多数人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体现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创作是事物物化的过程,要想使展现的画面被人欣赏,手能从心,就要花费一番心力去学习特殊的纯熟表现技巧。始终未见天赋极佳的特殊人才省略此步骤,表现力不足必须依靠勤奋学习弥补,从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写生中,自然景物的现状是复杂多变的,可以通过这些混沌状态在美术创作中表现绘画技巧。如图2中的景物是一片拥有茂密树叶的紫叶李树林,用线条组织这些树叶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画面重点刻画具有明确结构的树干和树枝,树叶落笔在下部的暗影部分,大面积的亮部树叶反而渐变留白,用尽量少的笔墨来表达,这样的方法同样能够表现出树叶的茂密感。当完成画作时,一阵微风吹来,眼前的树叶忽然灵动摇曳,若是能够将微风的动感表达出来则更加完美,所以难就难在尽善尽美,总是有更加动人的现象出现来吸引你更多地关注,从而使美术创作的目标越来越生动,表现技巧越来越高超。

    与身边许多美术专业功底深厚的朋友们交流,发现他们依然存在创作方向上的迷茫,不知道要画什么,表现技法可以学习,作画功力可以反复练习,但是依然差了一步,实现不了创作目标。这一阶段的问题是创新思维不足,艺术修养不够。美术创作需要用心感悟,保持一颗纯净的初心,否则以前的练习将白费,沦为匠人的尴尬。新思维不能停留在本行业的窄巷里,音乐、戏剧等往往能够带来新的灵感,从中得到启迪,派生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音乐中能感受到反复推敲的艺术创作规律,创作可能来源于偶然的灵感,但是千锤百炼的过程是获得匠心的要求。从事美术创作的人不能孤立自己,要学会与其他艺术行业协作,创作方式是尝试性的改变,一些技能可能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具有各种新的可能性,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

    三、触动心境之美——深入思考表达艺术文化感情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表现,创作的果实都是触动人心的,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共鸣,创作是先让自己激动进而让他人感动。《田园诗意》(图3)描绘的是安慰黟县卢村边上一座废弃的舂米作坊,一片清雅竹林悄然掩映着这座孤零零的白色老式建筑,远山清晰可见,整个画面令人感动。这时创作的动力源于试图表达这种令人感动的欲望,它的风骨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宣扬的田园农耕的诗意美。这时景物的刻画技巧已经不是思考的重点,重点是怎样去抒发内心的情怀。《不屈的荒芜》(图4)与图一表面看是类似的,同样用线条刻画柴堆,但通过物象表达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画中投射了对人性的自我理解,表现的是一种孤寂的情感,斑驳的墙面衬托出一种内心的荒芜,这小小的一堆柴火是无助的,但也是不屈的、顽强的。对于触动心灵的表达,仅靠技术的炫目新奇是不行的,创作的心境期望实现更深层次的审美,如艺术性和文化精神的深度表达等。

    当我们沉浸于创作中,不得不深思美术绘画到底是要做什么,我们的审美情感应该怎样体现出我们的所感所思。前人的经验与感悟对此多有论述,问题是当代人不可能与前辈们的审美认知雷同,今人处于信息极度发达的年代,今人的意识思维迥异于前人。中国与西方深度交流已经有100多年了,出国深造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才不计其数,西方美学和科学技术在当代中国不再神秘和遥不可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导师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不禁沉思,未来的道路该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访学英国时参观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饱览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丰富视野对于创作思维非常重要,感动于一些画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思考视角的独特性,但是所有种族的画家关于艺术创作的最终理想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前新中式的兴起是中国艺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反思带来了对本民族历史的重新认识,结合西方现代美学知识,满足高素质的社会群体的需求,它会是一脉相承的摒弃过往的艺术过程。民族的也是永恒的,基于文化复兴的认知,未来的艺术道路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找到新的突破口,这将是未来艺术发展的一条可期的途径。

    四、结语

    2020年疫情之后,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入思考的历史时期,艺术界与其他行业一样,开始正视这些新变化,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大考验。美术创作的审美层级将是全新的讨论话题,欧美一些深入的美学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艺术自我突破的道路不只有一条,美术创作是集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多重视角为一体的复合系统。诗意哲理,匠心独运,没有厚实积累,将迎不来创作的勃发。本文提出的是一部分个人观点,所有讨论的目的都是试图寻找一些方法,以培养美术审美修养之根基,获得创作之乐趣,实现人生艺术理想。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孙晓红,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刘丹阳,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程雅琳,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丁珊,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