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建设

    邓攀

    【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建设问题,试图给出相应的内涵界定和提升策略。本文提出,在新时代唯有不断拓展法治知识结构、引导法治理念成效、培育法治思维优先、参与法治实践落实,才是提升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 法治能力 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 法治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新闻工作者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是新闻消息传播的使者,是党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新闻工作者与社会外界联系普遍且紧密,可以充分占有信息资源,同时又掌握着舆论传播平台,其思想和言行通过平台的放大功能能够对社会大众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①其影响的好或坏则主要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行动来体现的。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法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对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产生作用,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关键意义。

    开展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研究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素质建设的要求,是推动社会法治建设与传播的需要,更是落实勇担历史使命、当好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一、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内涵

    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基于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遵循法治思维,运用法治理念进行日常新闻事务的综合本领,它既要求按照法律内在精神准确、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新闻的收集、整理和报道,又要求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从而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法治建设。

    (一)基本前提:完善的法治知识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法治知识储备是新闻工作者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前提,离开法治知识的支撑,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建设就只能成为空谈。完善的法治知识不仅包含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与法规条文,而且必然包括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道德知识体系。

    首先,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知晓基础法律制度与法规条文的法治修养。熟悉相关部门法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内容,通晓与自身工作相关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程序要求等,自觉把法律规定与新闻实践结合起来。在当前新媒体网络舆论发展极为迅猛的背景下,只有法治知识扎实、法治思维严谨的新闻工作者才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准确传播法治理念、依法剖析新闻热点,凝聚共识、筑牢底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权威、公信优势。

    其次,新闻报道工作有牵涉面广、逻辑性高和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着眼于从宏观层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知晓各部门法学理论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道德知识体系的另一个不可或缺部分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体系,其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严守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工作纪律。新闻工作者要树立“规矩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纪律办事,争做讲规矩、守纪律的新闻工作者。

    (二)关键所在:完善的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法治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理解与思考,它在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形成中起到指引的关键作用。②

    新闻报道要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当下中國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型机遇期,新闻工作者应加强业务学习,科学认识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具备法治观念,合理做好舆论监督,以建设心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凝聚共识,使社会形成向心力,共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促使事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践行新闻人的工作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新闻宣传的重要原则。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依法报道的理念,牢记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被誉为“人民记者”的老新闻工作者穆青在新闻一线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贡献时代的政治觉悟,③穆青的新闻理念对我国当下新闻工作意义仍然重大,尤其是同内涵更为丰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融合后更勃发生机。新闻工作者必须用先进的法治理念扎根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才能谱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新篇章。

    (三)核心内容:全面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作为法治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指新闻工作者以新闻合法为基础起点,按照法治原则和法律要求来行使权利和处理事务的思维方式,包括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权衡思维、权利义务思维等。它注重思辨法律与事实、事实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为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形成、提升与作用发挥提供逻辑训练。

    坚持用法治思维践行法治理念,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要强化认识,深刻领会法治能力与新闻工作的关系实质。无论是规范新闻人的媒体舆论权利行使,还是为避免具体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低级错误,都应让法治思维从口号变为实践,从行为内化为信仰。二是强化务实举措,确保推进依法报道,坚持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它是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是努力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主流舆论的价值根基。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从严从实推进法治思维实践。坚持以上率下,新闻媒体负责人带头依法从事新闻工作,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各项新闻事业建设有序进行,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对违法违纪新闻报道行为进行问责,切实增强新闻公信力。

    (四)基本方式:有效的法治实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④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绝不是一个仅存于观念和意识层面的法治事物,相反,它是一个必然会将法治知识、理念与思维落实于实践甚至是改造实践的作用体系。针对新闻转型变革进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的法治实践是应对之策,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应有之义。

    有效的法治实践强调我国新闻行业发展的现实性。首先,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层次更高,对公平、正义和自由等法治内容的要求也更高,新闻报道的精准度和及时性面临着内容层面的挑战。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等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对新闻行业提出了技术层面的挑战。另外,国家上层建筑层面的改革使得新闻工作者感受到社会精神层面的挑战。要想从容平稳应对上述挑战,唯有坚持正确的新闻法治实践。

    有效的法治实践指明了提升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必要性。在实践中,极少数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满足个人私利,利用手中的舆论工具来敲诈勒索,唯金钱有偿性至上,严重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形象。有些新闻为了获得噱头,刻意突出少部分阴暗面,本末倒置。这些现象都不符合当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新闻媒体工作者没有法治能力,就会做出不专业的实践报道甚至错误报道。为了让新闻报道符合法治精神,就必须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

    有效的法治实践强调我国新闻行业工作者的实干性。有效的法治实践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日常报道中积极运用法治知识,贯彻法治理念,注重法治思维,要有问题意识,要敢于在实践中创新新闻工作方法,创新新闻报道形式,紧扣时代需求,开展持续深入、翔实准确的调查,从而担当起新闻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使命。

    二、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民普法教育的有序开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层层落实,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新闻工作者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现实问题下功夫,在新闻报道、法治宣传、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客观来看,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水平距离法治报道的总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媒体业的更高需求还有差距。

    (一)对法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培养和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法治能力,一方面是落实法律法规中媒体从业者权利和责任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倘若新闻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法治知识,则会在新闻采集报道中漏洞百出,破坏了媒体职业的权威性;缺乏一定的法治理念,则会因为缺少对法律的敬畏,走上违法违规之路;缺少法治思维,则易出现新闻报道侵犯当事人权益的不良后果;缺少法治实践,则无法在变革的新闻行业创新思维方法,改进工作方式,跟上时代潮流。

    值得强调的是,要抓好新闻工作部门负责人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和善于用法的法治能力建设,自上而下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法治能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深刻领悟并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对国家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形成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法治能力停留在感性层面,工作中并未有效自觉落实

    法治有很多种特性,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观,但法治最重要的特性应该是一种社会实践。⑤综观我国新闻行业发展历史,一些时期虽然也强调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坚持厉行法治,导致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不强,影响了新闻法治化进程。只有深化落实法治实践,譬如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公民隐私权、作品版权等问题时多从法治角度思考、分析和應对,才能有效提升新闻工作的法治能力。尤其在当前的网络平台上,新闻工作者更应细化法治能力实践,在面对四面八方的信息来源时,要严谨认真地分析其真实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要注意检验和甄别内容,要严格按照程序处理每一篇报道,要落实主体责任,以免误导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三、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建设的策略

    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不断拓展法治知识结构、引导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维优先、参与法治实践落实等多环节综合作用方能实现。

    (一)不断拓展法治知识结构,要把法治能力作为基本素质来要求

    新闻工作者除了了解基础性的新闻法治知识,还要注重对法律基本理论和概念、宪法和部门法的了解。重要部门法包括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等基础内容,这也都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规范,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会具体运用到。当应对一些热点问题时,新闻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补漏,以求做出更为深刻的解析。此外,可以依托在线学习内容,注重法治知识的多元化和常态化学习,进而不断拓展,夯实其法治知识,提升其法治能力。毕竟法治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系,只有注重更新知识,才能确保时效性和准确性。

    要强调的是,学习法治知识要体现新闻工作者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与现实国情的法治话语体系相联系,注重提升新闻报道在法治中国伟大进程中的本土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不崇洋媚外。此外,注意学习法治内容的系统性,紧紧围绕现实工作的迫切需求,以其为学习的检验标杆和要求,设计出一套综合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新闻法治内容体系。当然,注重系统不等同毫无差异,针对新闻行业具体领域、不同层次的新闻工作者,在法治内容上就应该有所不同,体现出针对性。

    建立健全新闻工作者法治知识学习的评价反馈机制,以了解和评价新闻工作者接受法治知识的程度与效果,让储备充足的新闻人尽早进入新闻报道的法治一线,而法治知识薄弱的则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应积极鼓励新闻工作者把法治知识进行内化、固化与转化,注意事后的反馈与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促使法治知识学习的改进与优化。

    (二)引导法治理念成效,必须把法治作为新闻核心精神来培育

    要想法治理念在新闻工作者的内心和头脑中扎根生芽、落地开花,需要将法治理念融人新闻行业的核心意识。新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坚决杜绝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用客观、公正的报道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新闻行业的整体法治理念增强,将会极大影响从业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强化新闻工作者培养和提升法治能力的制度支持。加强新闻领域全面法治建设,健全守法普法工作机制,完善守法传播褒奖机制和违法报道行为惩戒机制,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新闻行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发挥协会组织在引导法治理念中的作用,加强行业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行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育法治思维优先,要从严整治新闻行业的违法违纪行为

    新闻工作者在对待新闻事务尤其是热点或突发事件时,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法治思维优先。如果说遵法守法是新闻工作者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那么培育法治思维则是法治观念更高级的形态。⑦新闻工作者在处理新闻事件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也要以法律为重要标准,在反复的新闻实践中逐渐确立起一种依法、理性、文明、平衡的法治思维。

    培育法治思维远不止空泛地学习法治知识文件和树立法治意识,而是要尝试在新闻报道全流程中建立起法治审查节点机制。对于新闻行业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对一批典型案件,尤其是针对当前网络新闻媒体的多发问题,对相关的新闻工作者要依法问责。

    (四)參与法治实践落实,要把对标整改作为根本之策来突破

    法治实践与新闻传播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法治实践是新闻传播的有力保障,也是重要素材来源;新闻传播又在每一篇报道中普及法治内容,点赞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新闻工作者要服务好国家法治建设大局,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关于法治建没的重大决策部署,使全社会准确理解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要进一步领悟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法治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化新闻报道中的法治责任,强化对标落实,依法依规做好后续整改工作。新闻工作者要结合法治能力的具体要求,重视自查,找准法治能力薄弱点,举一反三,积极在工作中履职担当,在关键处下足功夫,争做新时代法治能力强的新闻工作者,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①李亚沛、韩弘力:《论新闻工作者法治意识的培养》,《新闻论坛》,2018年第4期。

    ②韩慧、臧秀玲:《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内涵、现状与提升对策》,《东岳论丛》,2018年第12期。

    ③苏同敏:《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政治素养的内在要求》,《新西部》,2015年第9期。

    ④贾忠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性品格》,《新闻前哨》,2018年第11期。

    ⑤田禾:《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法治》,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rUshowArticle.aspx?id=2210.

    ⑥赵金、骆兰兰等:《新闻人与法治思维》,《青年记者》,2013年第19期。

    ⑦汪习根:《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l/201 8/1123/c4053 1-30416882.html.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