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初中在线课程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宋扬

    

    【内容摘要】为了应对特殊时期的冲击,各学校普遍采用了线上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举措和亲身实践体验,阐述了线上教学的总体情况和各个环节应把握的要领,从规划设计到组织实施,从“云课堂”教学到“云班级”管理,从责任担当、家校配合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环环紧扣,内容翔实。同时,对线上教学怎样主动作为,做了有益的探讨。既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也为特殊时期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在线课程 云课表 云计划 云平台 云课堂 云小组 云班会 云调查

    2020年的春天,抗特殊时期牵你我他。为确保“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风靡全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特殊时期对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如何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在线课程,确保教学质量?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就特殊时期期间参与在线课程规划设计的一些具体做法,跟大家交流与分享。

    一、“云课表”规划设计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时期期间延迟开学的通知,在全力做好特殊时期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学校结合师生实情,制定了三个年级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及时部署,明确分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线上教学,满足学生假期延长后的学习需求。

    首先规划设计了三个年级课程表和相应的作息时间表,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将学科学习与体育锻炼、“五个一百工程”等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要求。线上课程由各备课组进行集体教研,精心录制校本化课程,并择优选取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和扬州市寒假名师课程的高质量课目,学科涵盖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音、体、美、阅读、心理、班会等国家规定的课程。

    各年级学生按照作息时间表,通过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收看视频课程。教学视频录制内容适量,时长适度,力求减轻学生负担。课间适时穿插眼保健操或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脑力与体力相互调节。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及时进行线上答疑指导,线上作业当天批改反馈。班主任做好特殊时期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开展线上班会等集体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对存在线上学习困难的特殊家庭,学校主动了解情况,给予帮助,让这部分同学也能在家安心学习。

    二、“云计划”教学安排

    教学计划安排是线上教学的有力保障。线上教学的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你的“线”抓得紧、抓得实、抓得细,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线上学习”,引导学生分阶段实施。

    各科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集体教研决定,要求提前一天发在家长群内供学生查阅,以便学生清楚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安排“个性化”学习计划,也便于家长督促,让学生每日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三、“云平台”精心选择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线上教学可以个性化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可以更好地进行总结和回顾,如不懂的问题可以看回放,了解薄弱环节针对性巩固,还可以进行线上练习及考试。

    就初中生而言,相关的平台很多,功能也很齐全。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线上教学”需要,推荐以下几种常见方式供大家参考:

    平台的使用,每个教师的看法不一,但适合自己的有效平台才是好平台,那些强制消费但华而不实的平台,不太适合推荐给学生使用。

    四、“云课堂”关注实效

    在线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师生不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很难想象学习效果。现实中学生听网课走神,可能设备在线人不在……因为在我们线下传统课堂里,尚且有不少学生身在课堂,心在飞扬,何况“云课堂”呢?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学会在听课的过程中记笔记,学会整理要点,学会课后练习,不仅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更要有监督的机制,开展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线上教学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录播”,是用视频记录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并分享给学生,长视频很难让学生坚持有兴趣听下去,所以一般录制6—10分钟的“微课”。这种方式并非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低成本的硬件投入,再加上两三个小时的编辑软件学习,基本上能够胜任,既节省成本也节省时间。录课前教师需要修改以前的课件,设定学习目标,分解课程知识点,录制和编辑微视频,并设计和布置配套的习题等。线上教学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直播”,也是即时的,能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上课是老师最幸福的责任,其中很大一部分幸福感来自即时碰撞,平时用的QQ、微信、钉钉等APP都有群视频、群会议功能,能实现这样的教学交流,对网速也有一定要求。

    课堂内容的设计需要备课组网上教研,科任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线上教学。有一些优秀的做法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积累。如:

    (1)录课多关注学法指导,少关注知识点灌输。教师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看视频学习,而是应该指导学习,进行有效的互动。

    (2)作业布置多关注课堂反馈,少关注数量形式。作业布置要契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杜绝无效作业。及时批改反馈,指导改正和提升。

    (3)评价多发现亮点表扬,少通报批评。部分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但能自主按时完成,应该在习惯养成方面给予肯定;有些学生能主动提问,老师应积极回应并鼓励,多发现闪光点。这样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帮助,更愿意积极地参与线上学习。

    (4)反馈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适当的评估测试具有学习激励的功能,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或者其他小程序开展在线小测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反馈,让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也让教师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5)微课划系列,分层次,设置成体系。学习并使用一些学科APP的做法,教学设计分级分层有梯度,类似于游戲中的升级打怪,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课程研发的一个设想。

    对于线上资源建设,非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是存在困难的。开展线上教学,不少教师苦恼于多媒体技术细节问题,所以未来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学会如何做好直播和录播,与学生互动,并能熟练使用电脑、手机、路由器等基础设备,还有触控笔、白板、几何画板等,这也是互联网趋势下的新要求。而学生也需要多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熟悉各类线上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五、“云小组”合作学习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师生学习共同体“云小组”的建立至关重要。构建网络师生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教师也是学习者,不仅要提升信息化素养,也要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线上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增强学习效果。综合考虑能力、兴趣以及性格特点等建立学习共同体,每个组单独建立QQ群或钉钉群,通过组长布置任务,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保证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线上学习微课较多,互动很少,有了“云小组”学习共同体,同学可以在互助中讨论问题,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满足了成就感,提高了线上教学效率。网络协作,促进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老师适时地参与谈论,给予指导和引领,为同学们创设网络空间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促进实现知识运用和自我成长的有效融合。

    六、“云班会”德育管理

    在指导在线课程学科学习的同时,班级管理也不能疏忽。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时有发生,由于长时间不见面,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問题,所以班主任在安排学科线上教学计划时,也需要安排系列线上主题班会,如“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一场务实的战疫学习”“一次生动的文明行动”“一曲奋进的百日号角”“一份对口支援湖北的名单”等。

    在特殊时期,培养学生的(1)“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特殊时期给了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提升机会,通过一些热点事件在线组织班会,通过云小组展开讨论,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同时也践行了学校德育架构中“唤醒计划”的精髓——唤醒孩子的自育之心。(2)“规则意识”。 对规则的尊重和敬畏,不仅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结合学生居家隔离要求,谈谈心得,评选优秀抗疫手抄报。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公共事件,特殊时期期间自我防护、居家隔离,学会遵守社会规则。(3)“网络安全”。 特殊时期期间,网络频繁出现谣言。在“云班会”中开展“辨识特殊时期谣言,做网络谣言的终结者”的主题活动,搜集一些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等谣言让学生甄别,同时鼓励大家分享一些判断信息真假的方法,学会独立判断,从纷繁的网络信息中获取“真信息”。

    学生整体居家隔离,时常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疏导,另一方面学生学会自我疏导方法也是必要的。适时介绍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利用网络班级群和学生谈谈微笑的积极心理暗示,聊聊对于压力的看法,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地解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七、“云调查”科学分析

    对于全新的“线上授课”教学模式,家长和同学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教学效果如何?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了网上调查问卷。从教师的授课、作业布置、线上辅导、作业批改反馈、学生收看视频课时间、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对学校课程设置、网络授课的建议等问题发起调查。一天时间内共有1428位家长参与了问卷调查,学校以大数据的反馈来了解线上教学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在线课程规划。

    “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线上教学,是抗击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全民网课”将成为一段历史,但也为在线课程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契机。未来线上+线下的教学将成为共存的生态圈,混合式教学也日益成为新风尚,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共同探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著);聂风华,徐铁英(译).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 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