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生动语句 助推语言积累

    陈瑛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文语言灵动丰富,描写细腻传神。作者不仅用耳朵去听“声音”,更用眼睛去看“声音”,用心去感受“声音”。对于文中那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学生要朗读体悟,更要积累背诵。这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擦亮词语,感受表达之美妙

    师:谁来读这一组词语?请四个同学“开小火车”读一读。(出示词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生读)

    师:这些都是拟声词。谁来读一读下一组词组?(出示词组: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轻快的山中小曲、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生读)

    师:“呢喃”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中的词义)请和你的同桌做一做“呢喃细语”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看“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这个词组。你们参加过大合唱吗?大合唱的人——(生:很多)声音——(生:很大)从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响亮了。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把声音的不同之处读出来。(男女生合作读)

    师:谁来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课件呈现: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生读句子)

    师:请你看看这几个词“淙淙、潺潺、汹涌澎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三点水旁。

    师:它们都和水有关。那它们会是怎么样的水呢?请你读一读整个句子,猜一猜。

    生:“淙淙”表示水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潺潺的水比淙淙的水要流得快一点儿,也要多一点儿。

    师:是的,“淙淙”指的是干净的水轻柔地流着,“潺潺”指的是水缓缓地流着。那“汹涌澎湃”指的又是怎样的水呢?

    生:很快、很多、很急。

    师:同学们,想去听一听这样美妙的水声吗?(播放动图加音频)看,这就是淙淙的水声,这就是潺潺的水声,这就是汹涌澎湃的水声。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评析:描写声音的词句是本课最有特色、最需要感受和积累的部分。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拟声词的生动形象,在比读中感受偏正词组描写不同声音的准确妥帖,在音频辅助下感受拟人手法描写声音变化的美好奇妙。)

    二、联系生活,体会用语之精准

    师:之前大家已经发现第3自然段是围绕“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来写的。到底哪些词语最能说明水是音乐家?请你把它们圈出来,圈3~5个词语,待会儿和同学交流。(生研读圈词)

    生:我圈的是“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唱着歌”。因为音乐家总要会一种乐器,只有敲敲打打才会发出声音,而且音乐家肯定会唱歌。

    生:我圈的是“山中小曲”和“大合唱”。音乐家不会连一首歌都不会唱吧!

    师:是呀,而且唱的歌风格还不一样,既会唱轻快的山中小曲,又会唱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生:我圈的是“音乐会”。一个音乐家应该举办音乐会吧!

    师:是呀,不举办音乐会的人怎么称得上音乐家。陈老师也找了一个词,和那位同学找的一样,也是“打击乐器”。你们知道什么是打击乐器吗?(出示图片)玩过吗?这是架子鼓,来,我们一起来做做打架子鼓的动作。(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一个音乐家应该会玩很多乐器,除了打击乐器,还有像琵琶一样的弦乐器,也有像萨克斯一样的管乐器。那为什么作者说雨滴喜欢玩“打击乐器”呢?

    生:雨点落在地面上或者窗户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打击乐器发出的,而不像吹出来的。

    生:雨滴落在地上,滴滴答答的,像玩打击乐器。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动图)你看,小雨滴多么像在玩打击乐器!

    (评析:课文中“打击乐器”这个词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很容易,但要从中领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却是不简单的。好在学生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从生活入手,让他们回忆这种乐器的样子、敲打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声音,再和小雨滴的动图做比照,学生就能领悟写法的妥帖。)

    三、复沓诵读,体味内涵之丰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美妙的声音吧!老师想和你们对读,我读蓝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准备开始。

    师:下雨的时候,他喜歡玩——(生:打击乐器)小雨滴——(生: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师:(出示动图)小雨滴来到绿柳树上,绿柳树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松树林中,松树林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桑树叶上,桑树叶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

    师:所以作者说——

    生: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出示动图)小雨滴来到瓦片上,瓦片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屋檐上,屋檐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玻璃窗上,玻璃窗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

    师:所以作者说——

    生: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这声音多美妙呀!想听一听这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吗?听——(播放音频)

    师:多么清脆,多么悦耳,小雨滴越下越大——(播放音频)就像是一场热闹的——(生:音乐会)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评析:课文写雨滴的声音,用了一句概括性的话:“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的写法很简练,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够具体。把描写的对象还原成“绿柳树”“松树林”“玻璃窗”等,再运用多媒体播放雨的声音,美妙的感觉就变成了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中朗读课文才能入情入境。)

    课上,学生对于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有着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并且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了文中优美隽永的语言。可见,虽然散文行文自由,但教师只要抓住情感的内核,敏锐地发现结构的逻辑,就能聚焦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把作者真挚饱满的情感通过优美诗意的文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在情感的冲击中生成语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 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