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工会的理论

    [摘要]列宁针对托洛茨基提出要把苏维埃俄国的工会改组为生产工会,由他来组织全部生产的意见,列宁科学论证了工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保护工人阶级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组织,工会仍然担负着团结工人群众、教育工人群众、保护工人群众的任务,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党和国家最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

    [關键词]列宁;社会主义时期;工会;理论

    [作者简介]尹博(1988-),女,汉族,甘肃陇南市人,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员,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8-0011-02

    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的国内战争已告结束。苏维埃政权开始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及时地调整阶级关系,使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列宁和托洛茨基关于工会问题争论的实质

    在这历史转折时期,作为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托洛茨基,连续就工会问题发表意见。先是1920年11月3日,托洛茨基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党团会议上发表演说,宣称工会面临“最深刻的内部危机”。他认为这个危机是由于工会在生产中的作用与工会的任务不相适应造成的。11月8日—9日,俄共(布)中央召开全会。会上托洛茨基提出了一份题为《工会及其今后的作用》的提纲初稿,但被否决。接着不久,于12月25日,托洛茨基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散发了一个《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纲领性的小册子。从而挑起在俄共(布)党内就工会问题的全面争论。

    托洛茨基提出,在苏维埃俄国工会发生了危机,出现了与工会平行的管理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苏维埃机关,工会越来越受排挤,不能实际参加经济生活,工会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不明确,无一定之规,长此下去,工会就有瓦解的危险。他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把工会改组成生产工会,共产党和苏维埃工人国家要尽力使国家经济机关和工会在不远的将来融合起来,使生产工会不仅要掌握生产,而且能掌握生产,能领导生产。要真正改组成为生产工会,就要求使工会国家化,托洛茨基在《工会的作用和任务》一书中说得很明确:“把生产的全部管理工作集中在工会手中,意味着有计划地把工会变为工人国家的机关,并逐步地把工会机关同经济机关结合起来。问题不在于形式上宣布工会为国家机关,而在于使工会事实上变为生产组织,把每一个工业部门从各个方面包括进来并且既对生产的利益也对生产者的利益承担责任。”

    托洛茨基还提出要整顿工会,要实行“自上而下的整治”,在工会组织中实行劳动军事化。他认为“在国家极其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劳动军事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要办法”,按军事方法工作“是工人民主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总之,托洛茨基在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维埃国家和人民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艰巨任务的时刻,在工会问题上提出了由工会组织生产、领导生产、整治工会、工会国家化和劳动军事化一系列的主张,迫使俄共(布)中央和列宁不得不就工会问题同他争论。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继续就工会问题进行了争论。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工会问题的演说》,托洛茨基作了关于工会问题的副报告。这次代表大会对于工会问题的争论做了结论,通过了《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决议,以列宁为代表的关于工会问题争论中的正确主张,终于获得了胜利。

    这场争论浪费了党中央和列宁许多时间,使他们无法讨论更迫切的问题。列宁指出这不是在理论上和原则上对工会性质认识差别而产生的争论,而是在对待群众、掌握群众、联系群众的方法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而产生的争论,因而托洛茨基犯了一系列牵涉到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错误。而托洛茨基的《工会的作用和任务》这本纲领性的小册子因为从头到尾贯穿着“自上而下整治”政策的精神,要求在苏维埃俄国加强劳动军事化的措施,包括一系列的原则错误,从而造成了政治上的危害。

    二、工会是全体产业工人的群众组织

    针对托洛茨基提出要把苏维埃俄国的工会改组为生产工会,由它来组织全部生产的意见,列宁科学论证了工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保护工人阶级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组织,最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是被分裂的,觉悟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只能有部分工人参加工会组织,或者工会组织是分裂,是不统一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在工人国家里,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性阶级组织这一根本特性没有改变,但是有两个突出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这里工会几乎包括了全体工业无产阶级,一般地讲,工会不再是分裂的,而是联合起来的全体无产阶级;第二个变化是工会从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阶级组织变成一个当权者、统治者、执政的阶级组织,变成为一个实行专政的阶级和行使国家强制的阶级组织。这两个变化对工会的社会地位和活动方式当然不会不起作用,它使得工会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最有影响、最有群众性的基础组织。

    列宁所强调的是工会的根本性质没变,也不能变。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工会仍然担负着团结工人群众、教育工人群众、保护工人群众的任务,由工会来团结和联合全体工人阶级,由工会来保护工人阶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由工会来教育和训练工人阶级。其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组织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工会能通过大量的细致的日常工作,才能说服和团结工人阶级全体群众。作为行使强制的阶级的组织,还要组织广大工人学习管理经济和主持经济,执掌政权的工人阶级,假如长期不懂得管理经济,就难以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如果不扫除文盲,不进行学习,甚至会接受非无产阶级的口号而发生分裂。

    三、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党和国家最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

    工会既然是执掌国家政权的阶级的组织,那么它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它的主要任务和职能是什么?它和工人政党和工人国家的关系如何呢?列宁批驳了托洛茨基夫关于工会国家化的论凋,阐明了工会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地位和它同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关系。列宁首先强调的是工会是包括了全体产业工人的阶级组织,是群众性组织,不是国家组织,不走实行强制的组织。在工会内部只能进行说服和教育,不能实行强制;如果实行强制,就可能脱离工人群众,使苏维埃政权失去基础。托洛茨基力图使工会国家化,是混淆群众性组织和政权组织的界限和区别,将削弱苏俄政权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工会和苏维埃政权具有特殊关系,不是要互相替代,而是互相支持。工会是苏维埃政权执行国家职能和实现专政的基础,列宁形象的说法是“工会是国家政权的‘蓄水池”。工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源泉,力量的来源,所能依靠的特殊机关。

    工會同共产党之间也具有特殊关系,两者都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前者是广泛的群众性组织,后者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只有优秀分子才能参加,其数量在本阶级群众中始终只能是少数:共产党联系广大群众,必须通过工会组织,换句话说,党通过工会可以和本阶级的各个部分,包括最不开化、受小资产阶级影响较深的那部分群众建立联系,引导他们按党要求的方向和路线前进,紧紧地把本阶级的群众团结起来。由于工会是一种群众性的组织,它不能代替党的组织,更不可能行使领导权,它只有在能把本阶级革命力量集中起来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

    列宁概括了工会同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关系。他指出:“工会就它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地位来说,是站在——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没有一些把先锋队和先进阶级群众、把它和劳动群众连结起来的‘传动装置,就不能实现专政。”工会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工人群众联系起来的“传动装置”,“党就是通过这个机构同本阶级和群众取得密切联系的;阶级专政便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这个机构来实现的。”列宁针对当时托洛茨基忽视工会“引带”作用,一心要让工会成为国家机关一部分的错误,严厉指出:“如果对待工会态度不正确,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政灭亡。正因为列宁极其重视工会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作用,他在许多报告和文章中都分析了工会运动中的分裂在政治上的危害性,并且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领导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和俄共(布)党内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决议。

    经过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一年多的实践,列宁于1922年初,就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任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由于容许资本主义合法存在,工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无产阶级同资本作斗争时,要从各方面尽力维护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但是工会是行会,在使本身所代表的工人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同时,要无害于其他部分的工人和工人国家的利益。列宁还强调了工会的非党性质,不能要求工会会员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要求他们接受共产主义政治观点,这样就严格区分党组织和工会界限和不同的要求。而工会只有把极广大的非党工人群众联合起来,才算是真正的工会。在这广大非党群众中应包括专家这个特殊阶层,爱护他们,团结他们一道工作。

    列宁关于工会的理论和著作一直是宝贵财富,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国家革命工会运动都以列宁的理论为指导。但是实践是丰富的,常常要提出新的问题。早在50年代,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出现了工人自治,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对工会作为党的“引带”提出质疑,80年代社会主义波兰出现了团结工会,这些有待人们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科学社会主义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