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机制、路径之探讨

    代光辉 张晴晴 许雪艳

    

    摘要:文章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探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机制和路径。提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纯熟,综合技能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阐述了如何建设协同管理、实践保障和激励奖励机制;详细说明了以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为基础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机械专业;内涵;机制;路径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这给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指明了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全面深化开展的方向。本文将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简称机械专业)为例,探讨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机制和实施路径。

    一、 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

    (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机械专业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复杂的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设计与制造。学生只有夯实专业理论根基、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储备,才便于日后继续学习和深造,才能更好地训练自身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要求。

    (二)要有纯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机械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要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图、实验、测试、工艺拟定、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和机床使用等,这些工作都要通过实践操作方可完成要求。因此,纯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机械工程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要有较高的综合技能素质

    從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要求和工作方向来看,学生所从事该专业领域内的工作主要对应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过程 ,服务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全周期。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技能素质。

    (四)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主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或新时期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我们要以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机械专业人才为宗旨,其内涵在于:培养一批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纯熟,综合技能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传统的以教研室为主的专业管理、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课程实施、以自愿指导为主的实践活动就显得过于单一,不能更好地满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要求。如何管理、如何教学、如何激励是机制建设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以学院为主的协同管理机制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结果,其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都要合理。专业所在学院是专业教育的核心管理部门,其功能应当涵盖:协调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工作,配置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部署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与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的沟通平台,以保证教学的顺畅实施。

    (二)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保障机制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宗旨,其实践环节尤为重要。目前,多数高校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平台有限,学校和学院需要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拓展学生的专业实践平台,完善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的后勤保障制度;要积极扩展多样性的、多批次的专业竞赛平台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实践平台。

    (三)以激励为主的奖励机制

    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他们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可在各类评奖评优上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引导创业就业。对教师的激励是重点,要分多个方面:激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开拓实践视野;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灵活求变的教学思维;激励教师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等。激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对教师的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认可,给予其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政策的优先,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等。

    三、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建设

    从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来看,其培养目标与该专业传统的培养目标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学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推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改革,本文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改革来说明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路径建设。

    (一)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调整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丰富课程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后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基础模块和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模块。前者旨在基于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拓宽专业应用平台,为创新创业应用打下基础;后者旨在让学生初步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创新创业活动能力。丰富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就业能力导向课程和创业能力导向课程的设置,前者中应包括优化设计、实践制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资料撰写、项目实施与管理等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后者主要以开展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实践教育、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方式、市场调查以及互联网营销平台应用等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创业该“从何着手”“如何着手”。

    (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体系是实践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科学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背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关联性,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和创业教育所具备的资源,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性、连贯性等方面的因素,采取分学年、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整体教学规划如流程图1所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宜过多地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时间,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结合实践教学规划内容,采用边做边学的模式进行实施,从而实现教学实施过程合理有序进行。

    (三)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改革

    专业创业教育实施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相比,教学形式较灵活,实施过程较丰富,组织形式较分散,若以单纯的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就显得“不得要领”,应对学生学习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应占主导地位,应充分评价学生的基础技能、职业技能、交流技能、实践技能、学习总结等涉及到学习过程的方面。另外,应把学习态度、责任感、抗压能力、自身反省等反应职业素质能力的内容纳入评价体系。

    四、结语

    依据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和机械学科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其机制建设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并着重以学院、实践和激励为主建立健全协同管理、教学保障、奖励评优等机制,这说明了其实施路径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通过明确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保障机制,詳细规划其实施路径,使其得到良好实施,可为相似专业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2]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3]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4]代光辉,张晴晴,许雪艳.基于工程实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J].萍乡学院学报,2017,(3):94—98.

    编辑∕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