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生成

    葛卫玲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在课堂活动中经常会有突发的课堂生成,抓住课堂生成可以激发探究能力、加深情感体验、展现精彩课堂,引导儿童感受活动中的直接体验,从而产生起对生活的热爱,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生成 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 精彩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事件发生,打乱了原来预设的活动过程,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帮助其感受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从而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一、课堂生成激发探究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安全地乘坐观光、手扶、厢式等不同类型电梯的知识。

    生甲:“老师,你真厉害,你从哪儿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啊?”

    师:“我会从书上,还有从生活中观察啊!”

    生乙:“老师,我在图书馆看过一本书,它也介绍了许多电梯,还有图片,我还知道不同电梯有不同的标志!”

    生丙:“老师,老师,我认识这些标志,我也从书上看到过。”

    生乙:“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场,他们指给我看过各种标志。”

    师:“那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标志?知道各种标志的作用吗?”声音渐渐小了下来,直直举起的小手屈指可数。

    师:“不知道没关系,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想想刚才老师的回答,谁能告诉大家,不知道的问题怎么办呢?”“可以像老师一样从书中学习。”“还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从我们的身边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激发出儿童的主动性,活动的设计应兼顾整体需求与个体差异,挖掘出每个儿童的长处,对儿童自发的活动给予积极鼓励、建设性的指导,尽可能地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儿童充分地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儿童没有接触过的、不了解的知识,教师不应避而不谈或是一言堂,而要重视儿童临时生成的问题,把它视为契机,努力引导更多的儿童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交流,积极地参与活动、发表见解,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寻找多渠道、多方面学习知识的途径。同时教师能根据儿童的课堂呈现及时调整活动设计,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安排實践、操作评价等途径,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的活动。

    二、课堂生成加深情感体验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让儿童从与家长、伙伴、老师等的共同生活中回忆快乐的事,并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快乐,把这些快乐的经历讲给同学听,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小插曲”。

    辰辰(带着哭腔):老师,龙龙把我的手指弄破了。(众生好奇,纷纷离开座位去看)

    师(立刻摸着他的手指):辰辰是男子汉,要勇敢!(环视众学生)同学们谁能帮助龙龙让他忘了疼痛,快乐起来呢?

    生甲:我有餐巾纸,给辰辰包一下手指吧!

    生乙:我给你吹一吹,就不疼了。

    生丙:我给你说一个笑话,就会忘记疼痛的。

    龙龙(不好意思地):对不起辰辰,请你原谅我,我刚才是不小心的!

    辰辰:没关系的,龙龙,我是男孩子,也要勇敢一点!

    在大家的帮助下,辰辰破涕为笑,老师抓住时机访问辰辰:辰辰,现在还疼吗?

    辰辰:不疼了。

    师:听了同学们给你的帮助,你有什么想说的?

    辰辰:谢谢大家给我的建议,我的手指现在不疼了。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辰辰不哭了。看见辰辰又笑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甲:能帮助辰辰我很高兴!

    生乙:辰辰笑了,我也感到快乐!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帮助了辰辰,他高兴了,我们自己也感到快乐,你们可真是一群快乐鸟啊!

    这节课原来的设计是通过课前找一找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来感受、发现快乐,同时引导儿童发现,他们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快乐,这些快乐的事通常会引起同学、老师、父母一起快乐,没想到课堂中出现了这段小插曲。走入儿童的心灵,亲近儿童,不仅是面带微笑,动作温柔,更要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试想一下当自己受到伤害时,最让人感到温暖的肯定是来自他人的关心,有了他人的帮助,能减轻疼痛,尽快恢复。这正与本课的学习有关,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鸟一样传播快乐,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一次真实版的教育。教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一有利契机,抓住有效的课堂资源,来实现与儿童心灵的沟通。通过师生对话,温馨引导,围绕“谁能帮助辰辰让他忘了疼痛,快乐起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成功地铺垫了“帮助了辰辰,你有什么感想”,让儿童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主动构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道德内化机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主动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快乐,体会到在课堂上自己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上的好伙伴,是和自己一起学习的,要勇于在课堂上和教师分享信息,共同体验真实课堂。

    三、课堂生成展现精彩课堂

    同样是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一课时,(在“我们都做‘快乐鸟”这个活动环节中)师: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你们现在谁愿意当快乐的传递者,将快乐的祝福送给伙伴和老师呢?

    生甲:我祝阳阳次次考试都得一百分!

    师:听了他对你的祝福,你有什么想说的?

    阳阳:我想对她说,我很高兴,也祝你次次都得一百分。

    生乙:我想祝老师永远年轻漂亮!

    师:真谢谢你,我听了这话比吃了蜜还甜!

    生丙:我想祝今天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课堂后传来老师们会心的笑声)

    生丁:老师,我想给老师和同学们送上一首歌!

    (歌声结束,教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师:听了同学们的掌声,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十分快乐!

    教师:正是因为每一位同学都愿意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他人的心田里,所以我们才会感到更快乐。

    只有走入儿童的心灵,与儿童平等地对话,才能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思想,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在送祝福这一环节,教师努力倡导一种尊重儿童情感,从而尊重儿童发言、尊重儿童意见的课堂氛围。走进儿童中间,和他们交心谈心,寻找生活体验与课堂感受产生的共鸣,整堂课充满了师生间真诚的信任、温暖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倾诉内心的困扰或难题,说出真心话。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认知被激活,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才能激起课堂里的点点佳词,句句妙语,让课堂活动高潮迭起,精彩呈现。

    抓住课堂生成,需要我们教师真正地走进儿童,用儿童的眼光、思想、角度去欣赏、感受、分析。如果预设的活动没有尊重儿童,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教学的活动推进更是一味地照搬预设,那么课堂就会缺少活力与生机,缺少儿童生活的气息,缺乏儿童生命的色彩,甚至大相径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在了解儿童、感受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并时刻关注学生一举一动,倾听学生一词一句,感同身受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教学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课堂就会显现出富有生机、活力动态的景象,更会现出思维的闪光、绽放魅力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