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运动技术 培养学生能力

    包欢良 徐佳韦

    摘 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容易忽视学情而主观构建教学内容,在设计中只注重动作规格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一篇折返跑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探寻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通过提炼教材内容内在的核心关键技术动作,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从而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运动技术;运动能力;以生為本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1-0026-02

    一、案例呈现

    我校一位体育教师将参加片区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于是他设计了一份三年级“多种形式折返跑”课时教学设计。在该份教学设计中基本部分安排了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进行原地模仿折返动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折返技术动作;第二步让学生分组形式体验三种不同身体重心高度的折返跑,让学生领悟折返时需要降低身体重心才能快速折返;最后以学生进行分组折返跑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重点是:降低身体重心。教学难点是:身体的协调。

    当我浏览完该份教学设计后,向该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节课你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学了折返跑以后对自身有什么作用?该教师首先回答了他想要教给学生的是折返跑技术动作,其次回答了学生学了折返跑以后可以参加折返跑比赛。对于这位教师的回答,我又继续发问:三年级学生会不会折返跑?学会了折返跑技术后学生的成绩会有所提升吗?如果学生没有学过折返跑技术,学生还能不能参加折返跑比赛?该教师一时无言以对。

    二、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的课时教学设计体现了现阶段很多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惯性思维:教师忽视学情主观构建教学内容,注重于技术动作或者身体动作规格的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动作的运用能力提升。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因教材相对于学生的难度低,使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反而不会运用了;有时因教材相对于学生难度太大,而使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上述案例的教学设计主要问题是教师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认知水平与运动能力。对于折返跑比赛,因学生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每个学生都会乐于参与这种竞争性比赛。而折返动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只是有些学生折返的时候速度快些,有些学生折返的时候速度慢些。就本节课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中思考如何提升学生折返动作的质量而不是动作的规格,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折返练习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影响折返跑比赛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快速跑中的速度能力,折返技术虽会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学习了折返跑技术动作,但是在折返跑比赛中,学生更关注的是折返跑比赛的输赢而不是折返动作方法。即使是学生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折返跑技术动作,而比赛的结果有时也会让学生觉得本节课学的折返跑技术动作一无是处,因为比赛中运用了所学的折返跑技术动作但还是跑不过别的同学。那么,折返跑技术动作到底还用不用教呢?技术动作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是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价值,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思考的是如何重新解读教材内容,提炼教材中的核心技术动作,进而构建单元与课时教学计划,真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回到案例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学了这个教材内容以后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用?第一个问题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带给学生什么。第二个问题体现出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为学生开展的,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哪些方面。对于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折返的技术动作到底会在哪里运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折返的技术动作要领来分析,折返的技术动作按时间结构可以分为在快速行进中的制动、转髋和快速启动三个部分,而学生学习制动、转髋和快速启动动作,也就是提高学生行进间变向的能力。那么,意识到要发展学生行进间的变向能力,就会想到在足球中的防守与进攻脚步动作、篮球的防守与进攻脚步动作、羽毛球和网球的脚步移动动作等,都需要变向的能力,这时,教师的思路就开阔了:是否可以采用足球的无球跑动摆脱练习、篮球的运球变向练习、羽毛球的脚步移动练习等发展学生的变向能力,从而来提高折返跑技术动作?因此,当持有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变向能力的提升,不局限于只有直线快速跑折返这种练习方式了,在跑的方式、跑的速度变化、折返的路线、与器材的结合运用等方面,就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变化,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形式丰富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当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练习时,直线折返跑中的折返技术动作也就自然提升了。

    三、反思与辨析

    (一)运动技术的传承是体育课堂的核心价值

    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运动技术的传承。但是,运动技术的传承不能被“唯技术论”所束缚,运动技术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课程的唯一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达到目标的载体是技术动作,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就如掌握了驾驶船的技术,但是会驾驶船了,就要思考怎么样再提高驾驶船的能力,驾驶这艘船该驶向何处。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设计,围绕技术动作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达到提高运动技术动作并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而教师有时会被只需要掌握“驾船技术”所限制了,如案例中折返跑的教学,只停留在“教技术动作”的层面,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简单并且单一,教学单调而且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折返跑接力比赛只是折返技术动作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折返的技术动作。就如花瓶、烟灰缸、水杯都是由玻璃制成一样,玻璃是内在组成的核心关键,花瓶等物品只是玻璃的外在表现形式。折返跑技术动作由制动、转髋和快速启动连接而成,而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有如足球的变向跑动、羽毛球的脚步移动等。因此,当教师分析解读教材时,首先就要抓住教材内容内在核心关键的技术动作,然后再思考该技术动作的多种外在表现形式,并利用这些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构建。例如,在进行站立式起跑单元教学计划构建时,教师分析解读起跑的核心关键是快速启动技术动作,快速启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有了篮球的启动摆脱跑、排球中的起身垫球、足球中的行进间转身加速跑和30米跑等形式,当学生已能够快速启动时,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要再纠结于“站立式起跑哪只脚站于前等问题”,不再局限于起跑时准备姿势是怎么样的,而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快速启动能力,通过多种外在表现形式的练习设计,丰富起跑练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以生为本的视角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学生学情进行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三年级学生对于折返跑并不会陌生,尤其是折返跑比赛,也是体育课堂经常进行的形式。因此,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折返的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于折返技术动作能够熟练地运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构建时,因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把折返跑技术按新授内容以“技术线”分解教学,学生不但不愿意学,还会造成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学成错误的动作,把学生的“会”教成“不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心理内在的满足,而影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视角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构建时,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果能够运用游戏式的追逐跑折返、滑步后快速折返、后退跑后快速折返、直线折返跑比赛、足球或篮球运球折返跑、羽毛球四点跑计时赛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练习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即可满足学生基本身体活动的需要,满足学生挑战自我的需要,满足学生快乐体验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与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今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打好这个基础,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要围绕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不局限于单个技术动作的教学,而是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案例中的折返跑技术动作教学,学生学习折返技术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运用变向的能力,则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认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运动中有效地运用。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通过课时教学的设计,体现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合作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具有健康的生活行为和良好的体育品德,为今后更复杂的体育运动学习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