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条件和策略

    魏叶美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具有强烈需求,但目前有效的教育供给还没有形成。新时期,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担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等重要使命,它具备了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课程资源、学习形式和评价形式等。为有效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还需采取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学习与户籍联系的纽带、在工业区设置由若干学习圈组成的学习中心等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新生代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7-0056-06

    【收稿日期】2019-04-1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成人教育专项课题“上海市创新终身教育体系跟踪研究——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课题编号为GKA113011

    【作者简介】魏叶美(1988—),女,山东莱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治理、成人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从事非农业职业的农业户籍人口。[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农民工的总量为28 752万,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总体农民工的比例为50.5%。[2]这支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工作、生活以及对未来的定位等方面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天壤之别,对教育的需求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农民工,其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

    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开放大学,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想、学分银行的探索,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未来生活定位都将产生系统的影响。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决定了选择分步骤递进实现目标的路径。本文希望开放大学首先在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中发挥作用,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需要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3]这使得已备受关注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人是城镇发展的根本要素,英国著名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4]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城市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质量即人的知识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英格尔斯所言“教育是个人现代化的有利武器”,[5]它通过促进个人现代化进一步实现城镇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

    因此,教育是顺利实现城镇化的“软实力”,它适应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换代的需求,为城镇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本和不竭动力,保障城镇化高质量的推进。

    2.社会长治久安之需要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的留城意愿和留城能力,[6]但因经济和学历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他们觉得成为市民是“天方夜谭”。大部分农民工收入水平低、居住条件差、对农村感情淡薄却又受到城市排斥和歧视,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基本福利,甚至还会遭到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对待。如果不能通过合理引导解决这些已经聚居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很容易破坏社会和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的疏导,通过教育提升其人力资本的同时,培养其市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需要

    从1999年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一直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现阶段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宜采取总体规划、分地区、分步骤实施的策略。[7]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是目前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此论断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公在教育领域愈发明显,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上建成了比较系统的城市终身教育体系,但是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却因经费、农民的思想文化及意识水平等原因步履维艰。

    另一方面,利用城市已经构建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于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可以扩大我国终身教育的群体数量,而且可以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城市的包容性。所以,目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点应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学习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强烈,但尚未形成有效供给? 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具有潜在的强烈需求,但没有形成有效供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生代农民工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和意识

    1986年我国开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过25年的努力,至2011年中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也达到80%,目前接近90%,截止到2013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调查显示,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比上一代农民工8.8年多出1年,其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9%和6.4%,而上一代农民工中相应的比例仅为2.1%和1.4%。[8]这充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普遍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相当一部分已经接受过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这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接受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社会化的需要,因为他们要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习得城市生活的基本技能,最终适应城市生活。[9]众所周知,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有了提高,但是与城市经济发展对教育水平的需求相比仍然相形见绌。尤其是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说,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前所未有,劳动力“供不适求”时有发生。

    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和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10]也有学者对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87%农民工明确表示愿意在工作之余参加教育培训;[11]华东师范大学农民工教育研究团队对上海火车站附近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高中/中专毕业生来讲,17—24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最有学习兴趣的,他们有着比较强烈的接受教育的愿望。[12]总之,新生代农民工渴望知识与技能,渴望接受继续教育。

    2.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很少,技能短缺是制约其收入增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3]由此可见,目前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数量少且质量不高。

    首先,教育理念方面,重速成、轻养成。长期以来政策导向的以输出地为主的、短期速成的农民工培训,给城市带来了大量低层次廉价的劳动力,农民工输出以后,输出地鲜有问津、输入地少有关怀,企业只重视利润。

    其次,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老套缺少创新。基于福州22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研究显示:各类教育培训中33.48%的人认为培训内容实用程度不高;15%的人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13%的人认为培训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能培训上;9%的人认为,培训内容的难度学员跟不上,[14]改进非常必要。

    再次,利益相关者方面,都想搭便车,谁提供便车却遥遥无期。政府培训“叫好不叫座”;企业重用不重养,同时担心培训好的技能人才留不住;教育培训机构“经济门槛高”。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一方面苦于学习时间、经费、信息来源和距离(指所在的打工企业到培训机构的距离)的困挠,一方面又对培训效果失望,因此没有学习动力。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是:43.1%、40.4%、23.6%的新生代农民工分别认为“上班时间太长”、“找不到相关学习信息”、“付不起学费”严重阻碍其接受继续教育,而另有44.9%、47.6%和44.2%的新生代农民工分别认为以上三项因素有些阻碍其接受继续教育,如果农民工在劳累之后乘车20—30分钟到学习场所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步行10—15分钟到达则有较高积极性。[15]

    三、开放大学: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供给机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办好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作为国家自上而下推进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其集合了高等学校网络或继续教育学院、夜大等的优点,并突破了它们主要提供学历补充教育服务的功能。这种新型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交互、多元的学习形式,尤其是学分银行的探索,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提供新的契机。

    1.开放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在全球化的今天,广播电视大学的改名不仅是语境的国际接轨,更是结合我国面临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种理念选择。在“终身教育”“教育公平”显然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教育话题的背景下,作为国家重磅推出的开放大学被寄予厚望。给予更多人学习的机会,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其历史使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其主要任务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終身学习的“立交桥”。未来的开放大学建设是系统一体化的工程,包括纵向的层级(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等)和横向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这种新型大学承担了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休闲娱乐教育等重任。从国家开放大学,到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围绕“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通过广泛的学习系统,已经形成了方便、灵活的教育服务系统。

    2.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

    开放大学具备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的课程资源。通过调查各开放大学的门户网站,开放大学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类型。

    学历教育主要是本科和专科教育,比如上海开放大学2019年学历教育中开设52个本、专科专业,课程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软件工程、学前教育等领域。此外,美容、空调安装、烹饪、服装设计等职业教育,旨在提升人文素养、生活情趣的艺术教育,法律维权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再如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了文法、经济管理、理工、外语、农林医药、教育、艺术等领域的本专科教育资源;非学历教育包括针对农民工的求学圆梦行动、老年教育网、社区教育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其中,在“求学圆梦行动”项目中,计划生源新生代农民工占60%,到2020年计划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16]但这仅是农民工群体中的少部分。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开发33 000多个五分钟课程,内容涉及饮食、保健、文艺、绘画、书法、棋牌、科技、传媒、农林等领域。除此之外,视频公开课、名师经典课、国内精品课、国外公开课等资源也非常丰富。国家开放大学还于2014年在全国建立了600个学习中心,启动实施了“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开设了45个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对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进行学历和非学历教育。[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