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卢凤雪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之一,了解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明确发展需要,进而指出当前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思维培养问题,贯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进步。最终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提高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05

    历史学科是初中教学中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导目标,让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懂得历史的概念和观点,借用历史丰富自我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不仅如此,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作出相应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为以后的自我发展作出正确的规划。同时,学习历史能够学会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学生的自我素质是教育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发展目标,经济、国防、科技各个行业都对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引导,需要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才能符合发展的需要。而思维能力作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思维能力既是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也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成长。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指导学生利用合理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思维开拓、思想辩证的教学需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发展思路,使得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1. 在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具有发言权,也难以真正表现自我。教师习惯于对学习模式进行固定,短时间内能够帮助学生更迅速地抓住教学内容,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习惯于固定思维,很难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能力完善作为教学的内容被重视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表现和参与的机会,积极探索更多的历史知识。转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并不是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而是要更加重视学生自我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思维性。

    2. 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针对于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和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能力也无法真正获得提高,重复和记忆的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十分枯燥,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探究,历史思维的培养成了“摆设”。而培养思维能力能够开拓历史教学的视野,在学习知识以外获得能力的提升,让思考成为学生进步的常态,才能在长期的积累中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关于历史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教育教学的质量除了简单的分数标准以外也能获得更高层次的进步。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锻炼思维品质。

    3. 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是教学的常态,学生听教师讲得简单模式被固定下来,进而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做题巩固,最终呈现在试卷和分数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局面。对于历史学习来说,学生的知识仅停留在表层,没有获得更深层次的教学进步。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他们应该在获得知识以后朝着更深层的知识进行探索,最终形成学习的体系,才能做到思维的多项激发和进步。将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并进行深入的学习,获得教学的思维建设,最终内化为自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 培養思维能力实际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平台,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领路人,让学生自我能够获得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形成学生与教学各方面的积极互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以外激发更大的潜能,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改革的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改进和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进步。梳理教学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明确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的进步。

    1. 对应试考试的认识不够彻底。对于应试教育的发展来说,更加注重分数和应试能力的培养,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看中成绩和升学率。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分数仍然是学校教学考查的重点之一,导致家长和教师对于分数更加看中,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面对着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在课堂上也不得不屈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指导。同时,家长对于学生的分数要求也造成了学生的压力,学生与家长只能通过简单机械的重复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都产生了阻碍。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各界对应试考试和分数的理解还不够彻底,不能真正理解在应试教育背后所隐含的教育隐患,而要转变这种观念,需要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进行改革和理念的更新,让历史能力培养和历史分数的提升不再冲突,才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局面。

    2. 教师思维能力不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教师的言论和行为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产生效仿和跟随的行为选择,而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素养能够对教学课堂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对于当前的历史教师来说,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我素质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没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能力,缺乏教学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系统建构。

    3. 思维定式的存在。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学习中产生了思维定式,经常借用习惯性思维和固定的问题模式去套用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习经验和问题意识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针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通常会通过静止、片面的思考来评价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效果。

    4. 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依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借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本身是一件对教学助力的事情,但是很多教师却本末倒置,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板书,课堂引导成为了对课件的操纵,用课件的转换代替与学生的互动,尽管声画并茂,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课件由于题量过大,学生难以及时消化,也就失去了认真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全程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

    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需求和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对学生思维培养的原则,让教学行为在一定的原则要求下进行,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基础性原则。对于中学生来说,打好学习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高层次发展做好准备,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应对复杂问题具备相应的学习准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自觉化身为知识的探索者。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基础性的知识是认知学习的开始,历史本身具备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同的学习对象,学生如果对于这些基础没有很好地掌握,任何能力的发展都只能是空谈。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坚持基础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肯定,才能让学生逐渐接受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能力发展。

    2. 主体性原则。对于学习过程来说,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出现,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工作,借用唯物史观进入历史学习,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历史的、辩证的判断,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参与质量和水平,让学生真正获得思维的激发,从合作中获得收获。但是要明确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并不是放弃教师对课堂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地位,学会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最终实现教学的提高。

    3.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积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长期坚持并最终获得教学成果的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产生疑问,培养问题意识,并最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需要,在搜集资料、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其实就对学生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锻炼和培养,正确处理学生的疑问,让学生一步步思考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同时,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环境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条件,设计好学生思考由低到高的进阶过程,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做到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面对教育的发展进步和学生能力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注重教学民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发展自我。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专制权威,很容易让课堂固定下来,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的兴趣,思维也得不到很好地激发。

    2.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其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暗含了国家的历史选择、时政资讯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因此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全面掌握教学知识。而历史思维的获得必须要以对知识的掌握作为基础,让学生不断拓展基础知识,学会纵向归纳,深入教学内容,学会整合和创新,真正领会历史教学内容的精髓。

    3. 重视学科渗透,构建学科思维。学科渗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各方面的共同提升。而针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打破学科壁垒,以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向其他学科延伸,减少教学的重复和冗余,让学生能够获得各层次知识的获得和有效互动,拓宽学生的知識面。单一的学科学习毕竟存在局限性,而如果能够打通各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就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创新思维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发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转变,懂得合作和集体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激发,让学生集思广益,获得学习成果。同时,在合作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限于学习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获得更多的体验。

    5. 注重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积累教学经验。课后的反思也属于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提高课题堂有效性。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激发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实现教学创新。

    总之,初中历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了教学发展的动态记录,改进应试教育对教学要求的单一化设置。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真正应对教学课堂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贤勇,陶水木.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苏]扎波罗热茨著,白月桥译.历史学科培养能力与技巧的方式与方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4] 刘 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5] 孙进宏.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维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

    [6] 安静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民族中学北校区? ?5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