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邵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主体地位要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作文创作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尝试。

    一、开展多彩活动,参与作文过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眼界,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记录,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不断丰富。学生活动可以是校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书画竞赛、讲故事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学生亲自参与了各类活动,把自己所见、所做、所感等内容有序地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说”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把参赛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真切细腻地写下来,文章自然会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学生也就实现了“有话会说”的目标。

    学生的活动也可以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乡村福利院,为老人送去文娱节目,参与为老人服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的品质和社会服务意识,同时,学生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老人的激动、幸福,自己的兴奋、欣慰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的冲动洋溢在学生的心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学生写作冲动高涨,欲罢不能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再写出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情真意切,学生就会像放飞的小鸟,翱翔于写作的天空,成了真正展现自己思想的主人!

    二、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只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牵制。所以,教师要多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的习惯,随着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水到渠成”了。

    笔者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收看“新闻联播”“今日关注”等节目,让学生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信息都收集记录在“记事本”上。学生从生活中接收到新鲜信息,思想丰富了起来,有效弥补了学生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的不足。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理论,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陶先生的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就是要彻底释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摒弃当前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极其有限。师先导、生后做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定下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写作,作文不敢越雷池一步,何谈创新?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我手写我心”写作方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线。

    三、小组合作互助,习作互批互改

    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在确定写作范围之后,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写作题目。比如:以学校举办“70周年国庆节经典朗诵会”活动为话题,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写作题目,然后在全班交流,由全班学生选出共同认可的“我为祖国骄傲”“我在国旗下成长”等题目。然后交由小组里再共同审题,题目一中的关键词“骄傲”,题目二中的关键词“成长”,紧接着各小组围绕写作中心交流写作材料,要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去挖掘生活中收集的素材。材料选择中,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来,不要保留。学生还要讨论哪些材料能够表现中心,要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能或者为什么不能的理由,有些小组进一步讨论的是这些材料哪些应重点写,怎样重点去写(如何开头、结尾;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布局谋篇进行唇枪舌箭,达到互相启发,扬长避短的目的。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写作课,即使不会作文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小组合作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克服了学生写作时存在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现象,因为小组合作的写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程参与,尊重了每个学生的意愿,学生能够写自己想写的,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小组合作,互批互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线的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给学生批改作文,费时长,不讨好,教师的批语,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看。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互相批改中来,无不是一种获益广、收效高的方式。学生在互批互改之前,教师要交给学生批改的基本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卷面、格式、错别字、标点、病句、中心、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去要求学生。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学生互批互改有以下三个突出优点:学生能够记住作文的基本要求,并且对要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每次只改一篇,互换批改,有新鲜感,任务也不重。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不断巡视参与活动,以便及时查缺补漏,鼓励优生,指导差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而且能够迅速提升他们批改作文的水平。笔者认为学生通过长期的互批互改,自己作文时的习惯、责任心以及作文质量明显好于以往。

    四、教师主导评讲,提升作文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班性的作文评讲,是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本次全班学生作文突出優点的反馈。教师要把本次作文中突出的优点给予总结,课堂上教师还要把本次作文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全班学生,让优秀作文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励学生的上进心。2.对本次作文不足的地方全面的评讲。比如:字、词、句、标点、中心表达、材料选择、层次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学生具体修改方法。3.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批改意见,结合自己的具体问题,进行自我修改,教师要告诉学生觉得应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去领悟,去提高。

    总之,倡导学生在作文课中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作文课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真切的体验,让写作的过程成为表达自己心声的需求,让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中感受到作文给人带来自尊,感受到作文写作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2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