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湿地资源保护对策与思考

周玉芳 朱新庄 贺骥
摘 要: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流域,境内湿地资源丰富,保护好全县湿地资源是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竹山县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就如何保护好竹山县湿地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湿地;保护;对策;竹山县
中图分类号:S71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3-0078-03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竹山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保护好湿地资源,建设生态竹山是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1 竹山县湿地资源概况
竹山县现有湿地面积23 350.3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在23 350.3 hm2湿地中自然湿地(河流湿地)4 388.5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8.8%;人工湿地(库塘)12 461.8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53.4%;水稻田6 500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7.8%。
自然湿地:堵河是汉江南岸最大支流,流经竹山县7个乡镇,竹山县水系发达,全县共有大小河道126条,面积4 388.54 hm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主要是为灌溉、防洪、发电等目的而建造的水库和河塘。全县不小于8 hm2的人工湿地面积12 461.84 hm2。
水稻田:主要是全县17个乡镇共分布水稻田6 500 hm2。
2 竹山縣湿地资源保护现状
2.1 湿地保护工作现状
为保护好湿地资源,实现湿地的生态价值,竹山县加大了湿地保护工作力度:一方面加大湿宣传力度,保护湿地资源;另一方面加大对湿地生物物种的保护。每年在堵河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禁渔,让各类水生动物得到休养生息。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同时,竹山县在潘口水库的基础上建立湖北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北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堵河中游,属库塘型湿地。公园总面积1 902.9 hm2,其中水域面积1 785 hm2,占总面积的93.8%,其它土地面积117.9 hm2,占6.2%。
为把公园建设成为集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示范区,保护好湿地资源,2011年由湖北大学、湖北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的专家学者对湖北圣水湖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公园规划为五个功能区,即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和合理利用区。在1 902.9 hm2公园面积中:生态保育区690 hm2,占公园面积的36.26%;恢复重建区175 hm2,占公园面积的9.20%;宣教展示区10 hm2,占公园面积的0.53%;管理服务区2.333 hm2,占公园面积的0.12%;合理利用区1 025.567 hm2,占公园面积的53.89%。
2.2 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竹山县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但湿地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湿地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过度捕捞,随意挖砂,甚至是电鱼、毒鱼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湿地水面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三是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湖北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虽然成立了管理局,但由于职能单一,缺乏有效手段,导致公园管理难以到位,湿地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3 湿地保护的途径与对策
加强湿地保护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竹山县建设生态水电大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控制污染等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的破坏是当前竹山县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3.1 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湿地为人们带来丰富的农副产品,竹山县三大水库建成后,库面达8 200 hm2,水产养殖、库区旅游将成为库区经济增长的热点,如何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竹山县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资源:一是库区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尽量少建或不建人造景观。据了解,在中国旅游业每收入1美元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12美元[1]。发展旅游是利用湿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湿地公园旅游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尽量减轻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同时,超前谋划,合理确定公园旅游的环境容量;二是在水产养殖中尽量选择经济、环保的品种进行养殖,养殖地点选择那些库汊或库尾。同时,控制养殖规模,控制饲料投喂,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三是做好湿地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减少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尽量减少污染。
3.2 明确管理职责,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力度
竹山县湿地资源涵盖河流、水库、水稻田等,资源分散,范围较广,全县17个乡镇都有分布。除部分水库属水务局管理外,其他的小水库、河流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随意挖砂、捕捞,电鱼、毒鱼现象时有发生,给湿地物种,特别是水生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为保护好全县的湿地资源,要成立湿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湿地资源:一是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湿地资源包括湿地和湿地范围内的物种,保护湿地资源既要保护好湿地适生物种,更要保护好物种的适生环境。因此,要想保护好湿地资源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造成的影响。同时,利用圣水湖湿地公园建设,加大湿地科普教育力度,增加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保护好湿地资源;二是明确湿地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是当地湿地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湿地资源。同时,将湿地保护与管理纳入乡规民约,强化村民委员会对本村湿地资源的管理职责。真正将湿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三是加大湿地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是打击随意占用、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保护湿地物种资源,严禁电鱼、毒鱼、非法捕捞等。
3.3 建设圣水湖湿地公园,确保湿地保护成效
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一是具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自然景观;二是湿地权属清晰;三是具有相当完善的旅游设施[1]。圣水湖湿地公园是竹山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竹山重点打造的旅游名片,建设好圣水湖湿地公园对促进公园周边上庸、官渡两镇农民增收,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圣水湖能够有效调节水源,建设圣水湖湿地公园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需要,更是建设生态竹山,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标准建设好圣水湖湿地公园,将圣水湖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竹山,乃至湖北省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示范区。
在圣水湖湿地公园建设上: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湖北圣水湖湿地公园管理局,由公园管理局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景观、环保、文化、交通、科研、商业、治安等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二是严格按照《湖北圣水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公园建设任务。重点是做好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三是加强社区共管。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离不开区域社区的支持,只有社区的真正支持,目标才能实现。重点是建立湿地管理局与上庸镇、官渡镇政府的协商机制,与周边社区建立共建共管机制,积极吸纳周边社区人员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合作,明确利益关系。同时,向当地居民宣传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进行社区培训,传授环境和湿地保护知识、生态种植和养殖知识、生态旅游服务知识等;四是加大公园投入力度。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逐步制定湿地公园经营项目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湿地公园内的经营项目委托企业经营,多途径、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同时扩展经营手段,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及相关产品,如开发具有圣水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利用湿地公园特色资源,如特色植物等开发旅游专案和产品,开发有特色的餐饮、活动,吸引游客。开展大型户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游人,刺激消费;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为提高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及旅游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应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导游,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训练,提高服务意识、水平和质量;六是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园知名度。加强对湿地公园附近居民的宣传工作,宣传湿地公园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当地群众的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意识,使其能自觉地保护湿地公园的资源和关心湿地公园的建设,主动协助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免费发放大量的宣传出版物,在湿地公园内安置多媒体咨询系统,出售旅游纪念品等方式,扩大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同时,还应特别欢迎和支持各种新闻、学术单位对湿地资源的宣传工作。
参 考 文 献
[1]钟林生.生态旅游:协调湿地保护开发,提高公众环保意识[N].中国绿色時报,2005-1-2.
[2]陈克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