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升值与商业银行外汇交易业务汇率风险

    施雨彤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状态,还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新的能力,完善汇率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交易业务风险的控制手段。

    一、引言

    外汇交易是商业银行主要外汇业务之一,外汇交易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也是商业银行在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扩大。本文试就商业银行如何关注研究外汇市场表现及规避汇率风险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二、汇率制度改革简述及近期人民币汇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不断摸索、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与完善。纵观近三十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调整过程。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9月23日,调整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3%;2007年5月21日,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至0.5%;2012年4月14日,进一步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1%扩大到2%;2015年8月11日,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经济飞速发展,这些改革無疑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0年开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叠加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经济或将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新冠疫情爆发后,欧美国家防控疫情不当,同时使用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更是宣布无期限使用量化宽松,导致美元指数进入快速下降通道。相较之下,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复产复工,确保了经济快速企稳,人民币汇率由年初6.9614升至近期6.72附近。人民银行为防止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升值,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在2020年10月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至0。

    三、汇率风险概述

    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汇率风险的作用对象和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交易中,经济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受调查数据限制,本文主要从外汇交易中产生的交易风险具体展开分析。

    折算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因汇率变动而使资产负债价值变化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期的汇率波动造成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收益或现金流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受未来经济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波动不稳定性,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走势预判、防范汇率风险事件能力有着更高要求,应不断提高完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四、商业银行外汇交易业务损益分析

    (一)即期交易损益分析

    即期结售汇和即期外汇买卖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外汇业务之一,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日常交易的汇兑损益情况。

    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四大商业银行近几年的结售汇损益情况来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交易币种为美元。从数据显示,中国银行的结售汇总量最大,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而中国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市场上所占据的数值基本上处于持平状态。例如中国银行在2017年的外汇汇兑损失金额就达到了187.13亿元,虽然在次年有所下降,但是亏损数值还是高达167.89亿元。而从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买卖业务上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例如2017年与2018年的外汇买卖收益高达130.15亿元和145.35亿元。另外,我国国有银行在对外汇汇兑方面的抗风险能力要低于非国有银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加强改革对汇率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自200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善银行外汇交易汇率管理的相关通知,对调节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美元挂牌汇率以及扩大买卖差价幅度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原本商业银行外汇挂牌价主要是以当日交易的中间价为标准,目前由传统上下浮动2个点的对称管理调整为允许最大买卖差价值为一个点的非对称性管理。而现钞买卖兑换的管理原则则从传统的不超过当日交易价的1%,变为卖出价和买入价的差值不得超过交易中间差值的4%。银行有权限在规定的差价幅度内调整当天的美元挂牌汇率,促进一日多价的市场。目前结售汇业务不断在扩大,交易期限也在放开,因此结售汇的数值在逐渐地上升,极大地增大了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管理上的难度。

    (二)衍生品交易情况列举分析

    1.远期结售汇交易

    远期结售汇是衍生品主要交易品种之一,对于商业银行及涉外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汇率避险工具。远期结售汇可以使客户于当前锁定未来汇率,即锁定了未来的成本或收益,起到防范汇率风险,进行货币保值的作用。从2019年远期整体交易量来看,银行对客户市场远期交易占比较大,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交易量极低。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市场调节远期购汇行为的工具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传导远期价格。一般来说,当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时,央行会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当人民币预期升值时,相应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在银行远期市场的现状来看,人民币普遍处于升值的预期中。2020年10月12日,为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从20%下调至0。此次下调,对企业开展远期购汇业务、增加外汇市场需求起到积极作用。

    2.外汇掉期交易

    外汇掉期交易通常是规避或降低外汇汇率和利率波动所导致风险的有效手段,从而进一步实现货币保值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掉期交易业务来实现银行外汇头寸的改变,从而合理地调配资产负债结构。由于掉期交易不改变交易者手中持有货币的数额、而改变其持有的期限,因此当银行的外汇头寸出现数额平衡而期限不平衡时,可以利用掉期交易来平衡头寸。自从2005年8月起,我国掉期交易业务正式开启,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地推动相关重要举措,其中就包含了只要符合标准的市场经济主体就可以开启远期外汇交易的条文。自从2006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就正式开启了人民币与外币的掉期交易业务,同时规定只要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开展掉期交易业务。从2009年的掉期外汇交易量来看,就已经达到3万笔,成交总量高达约八万亿元。从近一年数据来看,外汇掉期交易量为银行间市场最大交易量的外汇衍生基础产品,而对客市场交易量极低。

    目前货币掉期交易业务针对客户来说,是一项外汇衍生产品。通过货币掉期,企业与银行提前约定好汇率,从而弥补外币收支时间不匹配的缺口,防范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货币掉期利用不同市场间的利率及风险偏好的差异,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低利率币种贷款,再通过货币掉期换成所需要的币种本金,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利息支出的目的。但掉期业务无法放大收益,并且在锁定汇率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汇率波动所产生的潜在收益,因此吸引力比杠杆效应的期货和期权产品相对较小。

    四、总结与建议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如何规避和降低当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业务方面的汇率风险,加强银行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国有银行抗风险能力和管理能够应该不断地加强改革。在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后,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所承受的汇率风险损失有着极大的差异。根据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在汇兑上的损失远远大于非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我国经过上市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还必须加强在市场上对汇兑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措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应进一步完善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计量方法,运用VAR模型、敏感性分析及壓力测试等方法提高计量汇率风险精度,使用交易限额、VAR限额、止损限额等方式发挥预警风险及分散风险等作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经营部门应建立完整的业务制度,明显岗位职责,交易的前、中、后台应严格分离。不同部门之间应相互协作,切实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第二,我国需要继续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创新,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效率。由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率和汇率、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并且密切相关的,其共同的作用就是实现利率平价机制。因此,在汇率机制改革创新的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效率也应该大幅度提升,尽快保质保量地形成完整且高效的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波动。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的速度。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创新的同时,外汇交易中汇率风险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加快金融衍生市场建设是必须且迫切的选择。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开发都相对落后,商业银行运用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的能力偏弱,应该将核心着力于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积极吸取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实例,并且规避发展中国家所经历过得教训,充分借鉴我国期货市场所营造的丰富经验,从而加速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打造。

    (作者单位: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