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教育出版的实践思考

李文玲
〔摘要〕新发展理念为包括教育出版业在内的各行业發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文章从分析新常态下教育出版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新发展理念在教育出版中的实践内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发展理念下对于教育出版实践的重新认知。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教育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804-0056-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提升,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设计和方向指引,也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和实践指南[1]。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 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教育出版呈现的阶段性特征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践行新常态,是教育出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前行的逻辑起点,更是实践基础。
1 教育出版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发展转变
出版行业从业者都有一个共识,教育出版是一块大蛋糕,本世纪前十年教育出版增长速度一如中国经济增速一样让业界震惊,各家出版社都希望能从教育出版中分一杯羹。这个观点可以从20世纪末中国高校扩招带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大规模增长中得到印证,国内几乎所有出版社都会或多或少涉足教育出版。笔者所在的国内教育出版社本世纪最初十年从7亿元码洋发展到25亿元码洋,也是笔者亲历的不争的事实。但是从近几年来看,随着学校招生人数趋向稳定,新技术发展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大范围运用等,以纸质图书为主业的教育出版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而带来整个教育出版增长稳中趋缓甚至下降。
2 教育出版发展方式从规模效应增长转变为精品集约式发展
高校扩招带来的教育出版市场增量客观上吸引出版机构大量涌入,也让教育出版同质化产品激增,特别是与大学基础公共课对应的大品种教材更成为市场同质化“重灾区”。这一现象可以从新华书店教材征订目录情况分析中窥见一斑,本世纪前十年教育出版图书目录明显逐年增量,特别是随着书号相对放开后,上目出版机构对大学公共课对应的大品种基本上都有涉猎。同样,同一家出版机构为了扩大对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也会自主进行市场细分,即同一种产品对应不同区域、省份甚或学校,进一步细化为区域版、省版、校版教材,从而形成所谓的市场全覆盖效果,也生动体现为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但也直接导致教育出版同质化趋势。图书数量和品种在增加的同时,同质化的程度也在增加,产生严重过剩的局面,出版本身的边际效应却在递减。可以说同质化趋势直接导致边际递减效应,而这样的“规模不经济”逐渐引发业界重视,前几年教育出版领域不断有同仁在不同场合提出出版“滞涨”发展问题。如果说这是出版人的经营自省的话,那么国家在教育政策上的调整成为这一发展方式终结的外部驱动力。近几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强化对高校从扩大教育规模到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特色培养等政策转变,从而,各高校在不断调整自身教学目标与人才特色培养基础上,也对教育出版资源提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与要求等方面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出版机构开始考虑合理集中调动人力、技术、内容资源优化出版,强化稳定甚至减少品种向追求精品立社集约式增长转变。
3 教育出版产业结构从单纯制造业向创新文化产业转变
本世纪前十年,随着教育出版井喷式发展,各家出版社在产品重点为纸质图书前提下,工作模式便重复成为“剪刀+糨糊”,大品种图书发行类似于造纸卖纸形式,因此教育出版产业结构基本可以定位为制造业模式[2]。但随着新技术引入传统出版领域,一些有战略远见和雄厚资本的教育出版社开始尝试进行“立体化”教材研发等数字化转型,即围绕图书做数字化增值服务,从简单的“主教材+教辅+光盘”到“纸质教育资源+网上数字课程+网上试题库与测试系统”,不断尝试数字化业务新型商业模式。用了近十年时间逐步实现从增值服务到赢利。可以说,本世纪前十年传统教育出版市场是因招生扩大而实现客观市场增量的话,那么随着数字化教学服务商业模式不断突围、招生人数不断稳定,而出现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增量市场。各家教育出版机构不断扩大数字化产品及培训服务类创新型业务,产品服务化与服务产品化带来收入多元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明显。从这个角度看,近几年教育出版产业结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服务业转变。
4 教育出版增长动力由投入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最近几年,具备前瞻性眼光的教育出版社已经开始步入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性转变的轨道上来。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发展所依赖的规模效益出现瓶颈,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化发展、高校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带来基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增量市场,引发各教育出版机构经营战略性调整。前瞻性教育出版机构从最初的注重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人员、技术投入,以期通过规模经济拉动整体效益增加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在生产要素投入基础上,更强调在创新能力、产品升级换代、产品数字化改造、产品服务化等方向思考和发力,笔者所在的国内教育出版机构目前收入构成中基本上有20%以上已经是由教育服务类产品营收实现。十九大后随着国家对创新的越来越重视,相信朝着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目标发展,强化以创新驱动势必成为教育出版发展的战略方向。
5 教育出版资源配置从完全政府配置发展到完全强化市场作用,再进展到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政府资源双驱动转变
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之前的事业单位属性,享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势,直接导致出现资源配置依靠国家政府、思想上“坐等靠要”的顽疾,企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率、有活力、有竞争力的运行机制[3];而随着出版领域不断加入市场化竞争,政府又不断推进出版领域体制改革,国际出版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强势进入国内市场,教育出版行业垄断的壁垒被逐步打破,教育出版领域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很多出版社全力依靠市场做大做强做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也为未来出版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书香中国的全民阅读等出版工程政策引导,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层面,势必带来政府资源持续不断注入教育出版领域,助推了领军教育出版机构越来越关注市场、政府资源双驱动转型。
如果说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增长动力、资源配置、共享經济存在的变化是中国当下经济新常态特征的话,它们在教育出版领域也势必成为一种发展新常态[4]。只有正视这样的新常态,才能客观地重新思考教育出版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等问题。
二、 新发展理念在教育出版中的实践内涵
新发展理念是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代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人们对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服务需求愿望的迫切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都使出版越来越成为经济建设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教育出版在整个出版产业格局本身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发展理念亦是当下教育出版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特质与实践要求。教育出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亦是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创新——教育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创新离不开教育,创新思维的开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浑然天成。创新既是教育期望达成的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方式手段。教育出版则是创新的精神和物质载体。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出版而言,广大读者和师生对教育资源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对新技术新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依赖与教育出版机构在个性化服务与新技术使用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不可规避的现实。教育出版内容资源的继承性、系统性、广受众性与人们获取信息的灵活即时化、碎片场景化、个性化需求之间难题的破解,都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只有创新驱动才是教育出版的源头活水。因此,如何实现以教育出版机构为主体、教育资源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与客观需求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成为教育出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出发点。
2 协调——教育出版的责任担当
协调,是强化区域和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生的战略原则,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教育出版而言,协调发展更应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与并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特别是教育出版不仅承担文化传播责任,更承担百年育人之重任,如果说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那么教育出版就是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现实载体。因此,在基础工程建设中勇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才是教育出版者的责任及历史使命之所在。
3 绿色——教育出版的未来愿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理念与战略,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各行各业进行战略调整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9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5],标志着绿色印刷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出版领域进入绿色发展阶段。各家出版机构在政策引导下自身也必须树立绿色数字出版理念,因为与传统出版相比, 绿色数字出版的突出优势表现在资源复用、内容增值以及环境友好三个方面[6]。必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出版经济发展与有限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转变传统出版方式,利用新技术手段生产出更多社会阅读类产品及教育类数字化课程与相关资源,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出版,在编辑、印制、发行等出版流程再造上主动青睐基于环保纸张的使用、绿色印刷的实施以及数字化的出版。环境、经济、出版的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下的多形态阅读是教育出版可展望的未来。
4 开放——教育出版的活力源泉
开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开放更是一种发展的大格局,特别是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如何以开放的心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成为每一位有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对教育出版而言,开放既强调内部开放,以包容合作共享的姿态促进教育出版产业内部共同繁荣发展;又鼓励对外开放,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使之得以传承并为我所用。建立开放的教育出版体系,不仅对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深挖中华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创造与传承的独特魅力,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进而为推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5 共享——教育出版的时代契机
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大众最能感受到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经济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经济模式昭示着共享将开创一个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新的发展契机。教育出版关系千家万户、关乎千秋万代,更应如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出版业的融合发展,由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建共享以及各大院校“慕课”建设带来的数字化课程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就是最鲜明的例证,共建共享的课程保证了全体受教育者及教育出版机构更多获得感。正所谓,谁能打开教育出版共享的大门,谁就将引领教育出版的方向。
三、 讨论与结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国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旨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对于教育出版而言,这种改革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近几年各家教育出版机构一直在强调或实施转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教育出版领域自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尝试。而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代表的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可以看作政府对教育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的政策导向与政策扶持,这也可以看作一种外界客观助力。特别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7]作为标志性政策文本中提及的,以“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推进”为主要目标之一,以“提高内容生产和创新能力”“深化一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等为主要任务的政策导向,明确可以看到由此带来的创新供给驱动,从而引发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增量市场。但转型毕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笔者也更希望从教育出版机构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将如其他实体经济一样从去库存、去产能、调结构、变产品角度来分析教育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教育出版的库存與产能问题不可规避
因盗版、生产要素价格变动频繁、学校教学调整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教育图书基本面临三年一改版的现状,加之市场上同质类教育图书泛滥,这些都导致教育出版滞涨现象明显,基本上各家教材出版机构图书库存占年生产总量30%以上,甚至很多教辅类图书出版入库后都无机会上市就面临淘汰的尴尬局面。因此,教育出版必须正视库存、正视产能,在当前阶段尽快提出去库存去无效产能的最好解决方案。
2 教育出版应重新思考自身行业的属性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客观存在的服务特征表明它属于第三产业,但无论纸质图书领域存在的“剪刀+糨糊”还是新兴电子出版领域存在的“复制+粘贴”工作模式,都一直错误地将教育出版置于生产制造者领域。从呈现形态上的转变出版模式,没有创新的产品与服务,仅能直接带来教育出版产品的同质化与盲目性,不可能产生新兴增量市场需求。因此,教育出版行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调整定位,积极思考自身服务行业的特征与属性,才能真正创新需求、扩大需求。
3 教育出版产品应顺势而为
就教育出版领域作为服务领域而言,当需求不断走向个性化,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产品不应只是单一的纸质或电子图书等资源,而应是在整体资源稳定前提基础上,如何实现“一鱼多吃”、围绕一种资源创造不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化产品,如定制数字课程、定制教育资源、定制培训服务等,不断推进数字化与服务化从与传统出版相“加”到相“融”的和谐发展,进而形成新兴个性化增量市场。只有顺势而为,根据实际所需,不断调整产品、创新产品,才能带来教育出版更大的市场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是基础,做实是关键。作为教育出版从业者,应认真直面教育出版新常态,努力探索新发展理念在教育出版业的实现方式,实实在在抓住教育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圆中国梦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彬.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闻出版产业提质增效[J] .中国编辑,2017,8:14-18.
[2]郭际,张扎根,刘慧.融合:制造业与文化产业高质快速发展的可行路径[J].文化产业研究,2015,(2:78-90.
[3]凌箐箐.浅谈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意义[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12:95.
[4]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20.
[5]王凌.加快实施绿色战略向印刷强国迈进[N].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09-15(001.
[6]李玲玲.绿色出版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J].出版参考,2015,(4:36-37.
[7]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7-09-20[2018-06-03] .http://www.gapp.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50248.shtml.
责任编辑:高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