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金盛莲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告诉了我们带着兴趣去学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唯一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求知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要求的提升,也对我国的课程进行了改革,要求各校抛弃“填鸭式”教学,教师要转变曾经的“教师中心”观念,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具有趣味性,能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提高中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不仅有助于教师、学校和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有助于学生走出语言学习的困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教师而言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轻负担、低耗、高效”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代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升,语文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字词的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短文的无障碍阅读、简要的概括文章内容等要求,而初中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词外,还要分析一篇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进行诗歌的赏析以及独立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要表达的含义等,这无疑让部分学生有些手足无措。再加上语文教学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手法单一,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理解记忆背诵,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加之存在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中国人,语文即使不学也可以轻松面对考试,这种思想,也是侧面造成初中阶段学生语文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的主要过程是课前导入、课中引导、课后复习总结。所以,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简要的论述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好的课程的关键在于上课前有没有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好的导入在课程前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相关知识导入法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告诉我们只有激发了学习的疑虑,才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开始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眼球。如在讲授七年级的课文《女娲造人》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世界上有人的存在”,同时在补充以下西方对“人的来历”的相关传说,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猜想,最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又如在上课前播放《小白杨》这一首歌曲时,在学生沉浸在幸福的美妙的旋律中时,借机出示黄土高原上一排排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讨论,然后自然而然的带学生进入《白杨礼赞》这一篇文章中。

    2、课中:创新教学形式,增加参与感

    由于初中生兴趣持续时间并不长,为了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1)环境资源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布置,改变教室严肃的教学氛围,打破“秧田式”桌椅的摆放模式,添加一些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或者说有一定韵味的画作,让教室更加的生活化,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心态可以得到一定的放松,更加愿意主动的交流自己的情感。

    (2)利用现代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烦人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教学的一个表面层次,教师多采用“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方法。由于初中生的语言不如成人丰富,知识储备缺乏,加上尚不这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扭转了这一现象。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本、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一技巧,可以强化场景,传达情感,洗涤气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它不仅可以在感官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进入事先安排好的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如在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加入相关的音乐、图片,同时以及作者当时环境的动态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很快的感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注意生成性教学,适当放松学生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文章太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时,如果教师在这一部分上强制的进行教学,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最佳的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应及时为课堂增添相应的“催化剂”,自然地将一些课内、课外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如一些节日、人物等,让学生产生有意保持兴趣的做法后,再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内插法,重新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课堂内容之中。

    3、课后:留下悬念,拓展学生知识

    语文知识并不局限于课堂,课后同样重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取长补短,挖掘历史事实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也将课堂兴趣延续到最后,化有限为无限。例如:课文《孔乙己》的最后一段,“过了一会儿,他又喝起酒来,然后在别人的笑声中,坐在那里,用他的手慢慢地走了。”当看到这样一段话后,学生一定会产生“他以后靠什么生活”“他离开后干什么去了”等想法,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或者朋友间相互讨论,完成联想写作。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扩展力,还帮助学生进行了动手训练,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语:

    总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自己,然后爱屋及乌,喜欢上语文的课堂。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学习,给他们自由支配和发挥的空间,尊重和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这样学生才能積极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过程,师生共同营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好语言,而且喜欢学习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学君.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