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管理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质量保障体系探索

    姚远

    摘? ? 要: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对研究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检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培养方案设计、研究能力培养、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方面入手,强化过程管理,抓好论文工作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关键词:学位论文;质量保障;过程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76-02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总结和检验,是研究生学位授予的依据,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学位授予单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体现[1]。当前培养单位对于学位论文质量的把握主要聚焦于评审和答辩,注重对最终结果的评价,忽视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把控对论文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培养单位应实现从结果管理、目标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

    一、将科研能力培养与学术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论文质量的把控不应起始于论文开题,而应在研究生入校后就打好基础。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需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即由教师知识传授到自主科学研究转变。研究生需要的是科研方法的认识与实践,科研能力的锻炼与积累,学术规范的认知与养成,学科前沿的了解与掌握。培养单位应加强研究生培养的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和实现路径,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一)培养方案设计突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积极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科教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突出个性化培养。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的成功经验,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突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教育,突出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养成,突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训练,突出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塑造。除了专业课程设置以外,应将科研方法、学术规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论文写作指导等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学习阶段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二)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融入培养全程

    当前学术不端现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越发引起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关注。使研究生明确学术规范的含义,知晓学术不端的严重后果,树立正确的学术观是各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培养单位应建立健全学术道德规范实施办法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并形成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为研究生的道德规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道德教育,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论文开题、学位论文工作宣讲等几个关键点开展学术道德教育,防微杜渐使研究生充分认识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保证学位授予的质量。

    (三)严格导师管理,强化导师育人责任

    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相关制度建设,明确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岗位职责、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优化导师组师资,强化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环节,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行招生指标与培养质量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论文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实行减招或停招,以此“倒逼”导师履行职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抓好学位论文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严把论文开题质量

    学位论文开题是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的开始,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环节。好的选题是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充分重视论文开题的重要性。学校应加强对开题评议形式、内容的监督,加强对开题报告等相关文档资料的完备性检查。严把开题质量,杜绝“带病”论文蒙混过关,“开题报告评议不通过者须重新開题”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因为只涉及个别研究生而放松形式的要求。培养单位应加强对论文开题后变更题目的约束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杜绝随意换题的现象。

    (二)严格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是保障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论文中期检查一方面可以了解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研究生在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及困惑。一些培养单位未能充分认识到论文中期检查的重要性,存在重论文答辩,轻中期检查的现象,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放松要求,使得中期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在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单位应加强论文中期检查督导,可依据实际情况实行“末位淘汰”的分流制度,对于论文进展过于迟缓,研究思路存在较大偏差的研究生要求其延期毕业,及时纠正偏差,避免论文中期检查“蒙混过关”,将质量问题集中反应在评审与答辩环节,实现质量监管前移。

    (三)严肃论文“双盲”评审制度

    目前各培养单位普遍采用的是双盲评审制度,即研究生在提交论文时隐去个人及导师信息,专家在不知晓论文作者情况下进行评阅,学位管理部门仅向研究生反馈评阅意见和分数,不公布评阅专家信息的论文评审方式。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人情因素,使得论文评价更加公正、客观[2]。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培养单位学位办公室人员有限,很难实现全部硕士生论文双盲评审,学院采用实名评审或单向匿名评审往往造成两种评判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第二,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管理人员在进行专家遴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很难确保专家研究方向与论文的匹配度。针对这些问题,各培养单位应自行开发或使用第三方论文评审信息化平台,实现双向匿名评审,提高送审效率,并且不断扩大专家信息库,改进专家遴选的条件设置,确保论文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应做好论文评审结果的使用和分析,及时总结规律及出现的问题,为论文评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