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

    苑明海 李堑 朱雅萍 裴凤雀

    

    

    

    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思政教育难以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入融合而存在“孤岛”问题,在深入学习和了解思政课程开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面对制造领域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将工匠精神渗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需要顺应国家的制造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责任担当。通过中国制造20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策的引入,设计政策牵引式多模块课程教学内容;以产学研为基础,构建三维培养基地,提出线上线下多维教学方法;经实践教学检验,该套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效果显著,为后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关键词:思政教学;专业课程;课程改进;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4-0071-04

    Abstract: The paper is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islands" in wh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fficult to integrate with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e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 Faced with the particu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field, the craftsmanship needs to be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y with the country's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cies such as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we design the content of policy-led multi-module courses,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base based on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propose online and offline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s; after practical teaching tes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course improvement;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國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从古至今,国内外关于教育的探索从未止步,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教育问题上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教育的内涵是人才培养,传道授业解惑是建立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是高校思考、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须臾不可动摇的正确政治方向[2]。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与专业课程教育脱节,形成思政教育“孤岛”现象[3]。作者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授课老师,力求探索一条创新驱动的多维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新途径。

    兰州理工大学的王亚洲面向机械类专业课程广、学生多、课时长等特点,从教师层面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提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思政培养方案[4]。徐姚顺应制造业领域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5]。纪安平等人针对机械专业电工学思政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从转变理念入手,明确课程改革目标,以教学平台为依托深化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与评价机制[6]。融合了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多维度全面培养的重要手段,基于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从教师自身思政素养、丰富而创新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以及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案例分析三个层面展开探索研究。传统的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如何消除此类“孤岛”现象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高校教育应该将德治育人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融入整个教学整体流程中[7]。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系统的课程教学机制,形成覆盖多学科具有多维度的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8]。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探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一、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层面

    传统的思政教学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通常被划分成两个独立的模块,由此导致了融合思政教学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成为由单元模块简单拼接而成的松散整体,单元彼此之间联系薄弱。课程内容生硬刻板,与时代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无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二)教师层面

    机械是传统的工科行业,极为注重工程实际应用。因此,传统的机械专业授课老师都形成了一种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实践问题的发现、转化、解决以及总结的能力。但是,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信仰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其真正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层面

    电子产品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极大便利,现如今的教学方法必然是多维度多元化,互联网以及电子教学模式的引入拓宽了教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由于多数学生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中的娱乐模块,进而荒废学业,由此产生了电子产品使用的利弊冲突。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具有海量的学习资源,无疑是新世纪学生自主学习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和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实现电子产品有效辅助教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机械类教学更为注重实践,不能与工厂和社会产生较大的脱节,因此如何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培养机制,也是当前融合思政教育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难点。

    二、多模块融合,研究政策牵引式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刻板和单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往往专注于思政理论的单向传授,课程内容单调且过于空泛,学生难以理解课程的重要意义,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新世纪的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该教学模式的弊端被逐步放大。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带来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以专业课程相关内容为基础,引入国家相关政策,通过老师引导和解析,带领学生完成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解读。在这一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课堂翻转模式完成对国情、国家政策以及国内时事的探讨,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传递党的声音,落实党的精神,以一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实现了思政教育。

    思想指导行动。作为高校的学生,志存高远更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古往今来,大多数在专业领域建树颇丰的大家学者都怀揣一颗立志报国的热心。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的决不是心血来潮后的短暂热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永不退却的兴趣。在这个漫长而又艰苦的修行过程中,唯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才能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我们坚持到底。因此,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育将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更好学习。

    因此,本文设置三个引导维度: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中国机床业发展-民族自信与责任担当以及机械制造技术与“中国制造2025”。(见表1)

    三、以产学研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多维教学方法

    互联网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把双刃剑。作为教育者,既不能因为有学生互联网成瘾而因噎废食,将互联网资源摒之门外,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使用。机械行业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提出以产学研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多维教学方法,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因为当前电子产品的服务商出于利益的考虑,其相关软件和硬件在其设计阶段,都聘请了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改进,使它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经过压缩和凝练之后的精华,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接受、理解和消化,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必然会分散其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之上需要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但是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多切实开展翻轉课堂,互动课堂;应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之上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对比讲解以及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政治观以及价值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在讲解机床和刀具基础知识时,引入国内外机床制造业的真实案例对比,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担当意识。与此同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领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讨论问题,启发学生完成对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

    教育的关键在“教”,重点在“育”。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由于思政教育融入了历史案例和国内外时事,会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得他们在课下会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去追寻和探索相关的资料,关注国家发展,重温党的奋斗史。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课余时间正确的使用互联网,使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物丧志的玩具。

    机械专业的教学必须立足实际,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只能教会学生应该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借助“产学研”计划,构建以教学实践基地、科研创新基地、企业培训基地三基地融合教学,让其发挥真正作用。(见表2)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不仅是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政策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模块。为满足国家对于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融合思政教学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建立以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中国机床业发展-民族自信与责任担当以及机械制造技术与“中国制造2025”三维课程教学模块,解决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的问题;利用河海大学“产学研”教学方面的前期研究成果,打造了教学实践、科研培养以及企业培训三方培养基地,设计了线上线下多维教学方法,解决了思政专业教学方法单调刻板的问题。经过实践结果证明,本文对于融合思政教学的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朱月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21-23.

    [2]马陆亭,刘承波,张伟,等.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九个坚持”[J].中国高等教育,2019(2):4-7.

    [3]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97-102.

    [4]王亚洲,张永贵,吴沁,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的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56):203-204.

    [5]徐姚.“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4+140.

    [6]纪安平,张秀,罗锦洁,等.机械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以《电工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8):126-128.

    [7]陈勇,陈蕾,陈旻.论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思想要求的拓展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27-133.

    [8]赵彦峻,赵国勇,葛文庆.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