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三重三轻问题分析与对策

    朱立达

    摘? 要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重点内容。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德育;智育;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2-0004-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the two important points of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the cause and hazard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stressing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neglecting moral education”, “stres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neglecting teaching”, “stressing theories and neglecting practice”, which are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Consequently,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al teaching; lab; practice

    base

    1 前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层次人才和发展科学化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办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指出,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实践环节,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此,筆者根据现行高等教育的“三重三轻”问题,谈谈看法及相应的对策。

    2 重智育轻德育现状

    1)德育教育机构薄弱。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由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并直接负责教育管理学生,而高等院校由没有任课任务的辅导员来进行教育管理,容易造成教学与教育的脱节、教学与管理的脱离,这样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集中性。特别是一些高校辅导员过少,有的辅导员管理几个班级或跨学科、跨学院,辅导员不仅不能及时地发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而且有的学生姓名难以记住,一些管理流于形式,起不到针对性的教育作用。另外,德育系列的教师和教学系列的教师也不能相提并论。一般任课教师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辅导员没有硬性规定,这样就存在一些德育教师在学生中的专业知识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如任课教师,导致德育教师说服力不强,管理效果不佳。由于过度强调学业,有些德育活动流于形式或开展得不够,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2)任课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现在普遍认为,高校的教师是讲专业课的,是搞科学研究的。授课与科研是教师的唯一职责。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不问政治、不闻政治的大有人在。任课教师既不愿意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又对学生的各种公益活动漠不关心,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视而不见、闻若未闻。其不知,教师的一言一行早已被学生时时关注、处处效仿,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取向,甚至教师的行为习惯,如衣着打扮,都会影响学生。如果任课教师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势必助长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所以,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不可小觑。为人师表,既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又要处处体现在课外活动中;不仅要体现在对学业的专注执着上,更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上。

    3)学业重要性过度强化而思想道德被淡化。长期以来,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学习成绩来作为唯一的标准。由于学习过度竞争,迫使学生的心灵日趋扭曲。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存在大量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而长期追逐学术目标,必然是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弃学厌学、上课玩手机、谈恋爱、不懂礼貌、责任心缺乏、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糊涂等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亲人之间关系不正常,常因纠纷而付诸极端行为。高校伤人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且让人震惊,从清华女生朱玲铊中毒案到复旦研究生毒害同学案,从马加爵杀室友案到牵动众人神经的南航金城学院案,为何有着高等学历光环的大学生会走上犯罪迷途,向身边的同窗伸出残忍罪恶之手?这些事件的发生,必然让人联想到学校德育的缺失和乏力。

    对策? 有人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有德有才是正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培养的学生只是在专业课上优秀,但不知道为谁而学,不知道为谁服务,也是可怕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培养目标。如何改变当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呢?

    1)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①要加强辅导员这一薄弱环节的队伍建设,配够配足辅导员的编制,选派优秀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对辅导员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在评职、晋级、提拔等各种待遇上与任课教师同等标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德育方面的专职作用。

    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并且不流于形式;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电视、图书、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号召或规定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③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规定必须参加而未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要通过批评教育、群众评议、辅导员评语、学校审核、档案记载等措施进行监督和惩戒。

    2)任课教师是一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德育大军。现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只有辅导员行使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而任课教师基本没有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的情况。任课教师只要把课教好,就算万事大吉。殊不知,潜在的教育力量存在于任课教师之中。大家知道为人师表,每位任课教师特别每位教授都具有一定的榜样或模范暗示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假如学校或辅导员正在组织一项公益活动,而任课教师无意中流露出此活动没有必要开展或没有必要参加,学生听后会有何种感想?他们一定会认为任课教师说得对。长此下去,必然造成教育两层皮现象。德育辅导员想管又管不了或管不好,而任课教师有能力又没有教育管理任务,因此,从国家层面就应该规定任课教师要承担道德教育的职责和德育的管理任务。学校要把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统一纳入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专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①学术带头人的名师导航。学术带头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专业发展形势和未来前景,并结合相关学科特色及优势,鼓励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积极树立专业自信和学科自信。通过名师讲解,可让学生踏实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完善自我,长知识、长智慧、长道义;兼顾生活,适时静下心来感受生活。通过加深和强化对于专業及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明晰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人生规划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②班导师的专业引导及思想教育。班导师以关怀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继续坚持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的紧密结合,实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具有热情和经验的专任教师的情感教育。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德育管理的任务,尽可能地把德育融入教学之中,更要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及辅导员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要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各种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知识,在创新上多思考多下功夫,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3)改变评价体系。要想解决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必须改变现行评价体系。当然,思想道德的评价很难,但可以从有形的因素来评价:从日常的行为表现看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从迟到早退情况看组织性、纪律性;从考试和课后作业看学习刻苦程度和诚信意识;从上课听讲情况看学习态度;从各种公益活动的参与度看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甚至从吃穿住行看其是否勤俭朴素。总之,要把德育评价统一纳入科研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彻底改变以业绩定好坏和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向,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

    3 重科研轻教学

    现状?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教学和科研好比鸟身上的一对翅膀。互相配合得好,就会培养优秀人才。然而,现行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评价体系方面。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科研成果突出的大学才是好大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如当前比较时兴的高校排行榜,就是以科研成果为取向。而这种排行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教育资源配置以及优秀生源流向等影响愈来愈深。大多数高校都将科研成果划分为若干等级,对高等级的科研成果予以重奖,其奖金一般是授课教师辛苦一年上课所得课酬收入的几倍甚至更多。特别是在教师评职称时,科研成果被确定为唯一的指标,而教学只作参考甚至被忽略不计。这种制度规定和实施,必然引导教师走上重科研轻教学的轨道。很多教师忙于科研,对科研可以起早贪黑,节假日不休息,而对教学工作不探讨不钻研,应付了事。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会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经费投入方面。为了强化科研工作,国家和高校无一不对科研项目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每年拿出大笔资金用于科研立项,学校也把主要资金用于科研项目,而在教学上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从领导到教师,总是把科研当成实任务,而把教学当成虚任务。

    对策?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没有科研的教学,只能混同于中小学教育;而没有教学的科研,同样混同于一般科研机构。所以,两者有机结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可以说,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主导,以教学为基础,科研才有素材;同时,以科研为主导,教学才能升华。高校科研既不能脱离为社会服务的总目标,又不能脱离为教学服务的具体目标。若脱离教学,忽视教学,一味强调科研的重要,这种科研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如何改变现行因科研与教学脱离而导致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呢?

    1)改变现行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指向哪里,人们就奔向哪里。现行的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促进科研的快速发展,标准是科研成果多的大学是好大学,科研成果多的教师是好教师。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地方,不仅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专家、科学家,更多的是培养各类技术性的建设人才。高校过度重视科研工作,忽视日常的教学工作,不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因此,从国家到学校,都要建立一整套新的科研教学评估体系,把科研与教学统一评估、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两者相辅相成,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如在评估教学工作时,看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如何?教学中利用科研性因素如何?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在评估科研工作时,要看科研成果与所任课程的内容关联性、结合性与指导性如何。这样的科研活动才有活力,才有素材,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紧密联系。

    2)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加大教学投入,是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又一权衡点。现在的高校经费来源一是教育经费,二是科研经费。教育经费多与少,一般与学校规模及招生人数有关,与学校的教学好坏关系不大;而科研经费直接与科研成果挂钩。这样势必造成教师的急功近利。对任多少课,教得好与坏,人们不够关注,而科研成果举足轻重。要想改变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必须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对任课多少、讲课效果要通过绩效工资进行奖惩,同时制定其他配套的奖惩办法。

    3)在晋职晋级上把教学工作纳入进去。现行有些高校的教师晋职晋级均把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指标,而忽视教学成果。只有把教学成果纳入晋职晋级评审内容之中,才能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现象。比如增加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学成果奖、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课件大赛、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满意度等评价指标作为参考条件,从而引起教师对教学的重视。

    4)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中获得的最新成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既使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了解科研手段及科技发展方向,培育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创新想法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手段。

    4 重理论轻实践

    现状? 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更多的是讲解理论、传授知识,而高等教育既要讲解理论、传授知识,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这是培养各类建设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接受的通识教育严重不足,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情况比较严重,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情况十分突出[1]。而在现实中,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说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始终困扰着高等教育的提高和发展。理论问题有章可循,有本可讲,容易做到,而实践问题,既有其复杂性,又有资金投入的问题,操作难度大。很多人课堂上夸夸其谈,但到实践环节常常束手无策,很多时候走过场。实验室陈旧老化,教学生产基地实习费用大。教师要求不严,普遍认为实践活动操心费力,容易出现问题。学生怕脏怕累怕出危险,动手能力差,有时只能是看看听听而已。有的校企联合脱节,企业怕影响生产,不愿提供实习机会,应付了事。实践教学没有硬性规定,缺乏必要的考核和有效的监督。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两层皮,从而难以实现培养各类人才的效果,特别具有真知灼见的创新型人才。

    对策? 实践教学以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特征,有着其他教学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是把课堂教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强化对实际能力的考查,克服单独追求成绩的考核。为改变重理论轻实践这一老大难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有计划地更新陈旧实验室设备,以适应新教材新科研成果的需要。随着相关企业生产线更新,可将部分陈旧生产线搬到学校实验室,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另外,重视实验人员地位,加强实验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验水平和能力。有些课节任课教师要亲自上阵,亲自动手操作演示,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即把课堂教学模式搬到实验室,通过实验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程建设和生产实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2)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搞好校企挂钩,重视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一方面,按计划认真完成实习课程,不走过场,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工作纪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另一方面,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促进高校、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并借鉴国外实习途径和管理机制,探索学生自主到企业实习模式。通过高校人才技术优势,配合企业科研技术需求,可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校企的良性互动。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虚拟教学。利用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有效进行虚拟教学,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表现出来,有助于破解教学难题。虚拟教学省时、省费用,又不出危险,类似现场教学。它直观、具体,不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传统教学黑板加粉笔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手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善目前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和消化知识;通过仿真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这将是今后各高校通用的教学手段。

    4)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资源共享課、跨校平台、慕课平台,由教室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网络资源共享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完善和提高。这将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研究组.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陆国栋.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2-44.

    [5]李志义.推进十个转变 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5-29.

    [6]周光礼,谢清.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2年年度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3(7):23-36.

    [7]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9):24-27.

    [8]Brennan J, Teichler U.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J].Higher Education,2008,56(3):259-264.

    [9]韩梦洁,张德祥.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传承、变革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