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单元整组教学策略*

    徐华军

    

    

    

    【摘? ?要】语文教学应加强单元整组意识,重视目标和资源的统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可实施以下单元整组教学策略:整体解读,确立指向素养发展的单元目标;整合资源,构建基于言语实践的任务框架;转变方式,开展导向深度学习的实践活动;以评促学,设计基于目标导向的情境测评。

    【关键词】单元整组;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

    引导学生在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中,用整体化的思维方式自主探索、不断反思,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走向,也由此引发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及单元整组教学的思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写,并加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之间的联系,在单元设计上有所突破,为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目标和资源的统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的藩篱,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试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单元整组教学策略。

    一、整体解读,确立指向素养发展的单元目标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本方法,对复述故事已有一定基础。创造性复述是更高层次的复述,需要在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涵、了解故事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让故事更有新鲜感。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在课后题、“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中融入了创造性复述的练习或方法。其中,《牛郎织女(二)》布置了“绘制连环画”的任务,除了梳理故事情节之外,还暗含了合理使用媒介辅助复述以增强趣味性的要求。“口语交际”提出“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旨在引导学生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复述时有听众意识,更好地提升复述表现力。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民间故事,感受阅读的快乐。从编排整体来看,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表达,多展示,多体验。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习提升方向,基于大单元教学“整体育人”取向,可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主动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阅读民间故事,学习字词,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学会缩写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初步了解民间故事在情节安排、想象创造、形象刻画、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掌握创造性复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方法,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述民间故事,合理选用媒介辅助学习。

    4.在讨论、交流、讲述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升思维水平,获得审美体验。

    二、整合资源,构建基于言語实践的任务框架

    大单元理念下,教学时,教师应统整多方资源,通盘考虑课文、课后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将它们交叉、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多向联结,发展系统思维。如“词句段运用”应随机嵌入课文,引导学生在复述中发现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对话丰富的特点。又如可以将“快乐读书吧”的阅读篇目引入课堂,进行类文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对民间故事的认识。

    对学生而言,掌握有关创造性复述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化知为能。因此,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特点,结合校园活动,设计“民间故事代代相传”这一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该主题活动可安排三个任务(如下图)。

    任务一:民间故事我阅读。通过单元导读课,学生整体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把握故事内容,初识民间故事。在统整推进课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创造性复述,同时借助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的小贴士,发现、梳理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并将其反映在创造性复述中。教师可前置“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推进过程中重视激励、检查、交流、反馈,确保学生高效完成阅读任务。

    任务二:民间故事大探秘。该任务指向对民间故事特点的探究和梳理,这是创造性复述的基础,同时对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重要作用。除了进行课内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中的发现,从民间故事奇特的想象、主人公的形象、通俗的语言、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人们朴素的愿望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破译民间故事的密码。之后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把它作为单元显性学习成果之一。

    任务三:民间故事分享会。学生分享“民间故事大探秘”的成果,在交流展评中深化对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开展民间故事推荐活动,把自己喜欢的课内外民间故事以缩写版的形式推荐给同学,将“故事缩写”习作任务转化为体现真实需求的交际任务;开展“民间故事大擂台”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创造性复述方法,借助连环画、PPT等,讲好民间故事。

    以上学习任务,属于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大任务,不是以知识点、能力点的排列为主线的,而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核心,兼顾方法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学生会有较高的参与度,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得更为充分。

    三、转变方式,开展导向深度学习的实践活动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学习任务具有较强的统整性和开放性,强调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使得课堂活动由小步子、碎片化、短程性走向大板块、系统化、长程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重视高阶思维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以终为始的长程性学习

    单元整组教学重视“以终为始”,在学习起点就要预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尤其对于表现性任务,可以在学习初期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相对长的学习周期。将评价目标前置,一是有利于学习“定向”,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持续地向着目标努力;二是有利于学习“提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进行自我监控,为高效、优质地完成表现性任务奠定基础。

    如可以在单元导读课之后,教师以“怎样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综观整个单元,制定关于素材选择、复述要求、动作表情、媒介辅助等方面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为了达成目标实现一次次进阶。每一次依托课文展开的创造性复述,都在为最后的成果展示奠定基础;在针对课文局部进行复述时,就会主动关注动作、表情方面的练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录视频,自我对照改进,还可以在小组内互讲互评,最终水到渠成地达成口语交际的目标。

    (二)纵向深入的结构化学习

    单元整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言语实践的空间和时间,也使得学习更具深度。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目标,遵循“感知—实践—迁移”的路径,引导学生展开纵向深入的结构化学习,在“学结构—用结构”中提升语文能力。

    创造性复述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单一到多元、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牛郎织女(一)》的创造性复述,重在把情节说得更具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如下结构化学习过程。

    ◎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为例,学习怎样把情节讲具体。

    ◎教师出示故事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作业本中的练习、“口语交际”中的提示以及“词句段运用”,思考、交流把情节讲具体的多种方法。

    ◎ 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把情节讲具体。

    ◎ 依托《牛郎织女(二)》一文中的相关情节,小组合作把情节讲具体。

    这样,由学到用,由单一到多样,学生的创造性复述呈现纵向深入的态势,言语思维品质逐步得到优化。

    (三)凸显主体的协作式学习

    研究表明,当有共同兴趣的人组成学习圈时,成员之间会彼此共享信息、互相指导、互相鼓励,学习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主题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大多需要团队协作,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凸显,学习效能感进一步增强。

    如“缩写故事”,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缩写。而后,缩写相同故事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动交流,欣赏评议,重点指向是否提取了故事的主要信息,是否保持原文的中心意思不变。学生在互动评议中修改、优化习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民间故事推荐活动。

    教师作为协作成员之一,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适时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架。如为了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教师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可提供不同视角的支援性素材,供学生选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表现性任务(见下表)。

    [资源类型 主要内容 文本拓展资源 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 典范视频资源 名家讲故事的典范视频、少儿故事大赛获奖作品 技术辅助资源 PPT制作中可能用到的图片、音乐等 主题网站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主题网站、外国民间故事电子书库等 ]

    四、以评促学,设计基于目标导向的情境测评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除常规纸笔测评外,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和之前制定的评价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目标导向的情境测评,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以“民间故事分享会”为例,可以学校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在小組练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加班级擂台赛,由班级同学组成评委会,根据评分表(见下表)进行评议。最后,优胜者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的故事演讲大赛。这样,从小组练习到最后的比赛,都是在目标导向下的基于真实任务的测评,使“所评”即“所学”,体现了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充分展示了学生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综上,基于大单元理念,从“整体育人”视角出发,以统整化的思路、情境化的实践展开单元整组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应取舍有度,不宜掩盖学生对课文的沉浸式学习,否则过犹不及,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何致文.统编教材文体组元单元的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20(8):52-54.

    [4]孙世梅.统编教材“双线”教学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语文建设,2019(22):11-14.

    [5]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