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示”

    黄中英

    

    

    [创课缘起]

    随着手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为了能尽快寻找走失人员,我们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各种各样的“寻人启事”。一般人看到之后,出于人道主义,都会不假思考、不对文字做任何更改然后转发,想用最快速度找到走失人员。也许是第一个编辑文字的人员过于着急,或者是出于其他的原因没有对文字进行必要的斟酌,认为只要贴上照片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当我们认真细看文字时,发现大多数对走失人员的描述并不清晰详细,我们无法根据“寻人启事”中的文字去帮助他们找回失散人员。这样一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如何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技巧,那这样的纰漏是不是会少一点?这于学生自身、于社会发展,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創课思路]

    1.临渊辨鱼——寻“秘”。

    展示微信里最近两则寻人启事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们读文字,辨析能否通过文字认出图片中走失的人员。通过身边真实的寻人启事导入,让学生得出启示: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意愿,让学生进入到写作舒适区。

    2.授之以渔——揭“秘”。

    阅读是吸收,而写作是吐露。通过回顾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再塑生命的人》,解读出描写人物特点的三条秘诀和启示:第一,抓住人物外部特征进行描写,并且外在特征要为塑造的人物形象服务。第二,确定人物形象后,选取相关事件或画面来刻画,着重写“我”与“TA”之间发生的事情。第三,观察一个人物,我们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感觉,更要用心去感受。

    3.退而结网——写“ME”。

    以学生在一篇随笔中写了有关于“我”本人的文章为例,拿给周围人看,都说写得并不像“我”,于是我巧妙设置情境,眼前你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在你们的作文中走失了,请你们用以上三种写作秘决来寻“我”。教师把写作空间还给学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细心观察我的体貌特征、言行举止,然后想想在与你交往中发生过什么事件,用心体悟,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4.飧鱼之乐——评“ME”。

    “讲评”是最好的指导,以学生所写的寻“Me”启事作文为范,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师评,启发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学习别人作文的闪光点,在点评中进步。

    [教学现场]

    一、临渊辨鱼——寻“秘”

    师:最近,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好几则寻人启事,都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学生离家出走,相信大家也都听说了。但是,同学们,请认真看下面的文字,如果仅仅根据寻人启事的文字,你能辨认出走失人员,帮助他们的家人找到他们吗?为什么?

    (第一则寻人启事文字)深圳市某小学三(2)班的某某同学,平时自己坐车到中心小学站,昨天因闹脾气又说要自己出走,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希望在深圳片区,尤其是龙华区的友人们转发,希望尽快找到孩子,在此表示万分感谢。如有消息,请联系陈先生(电话号码)。

    (第二则寻人启事文字)蒋某,男,就读于某某学校,于2018年10月3日上午9点30分到10点钟左右走失,走失时短发,上身黄色T恤衫,下身黑色短裤,脚穿人字拖,没有带钱,没有带公交卡,没有带钥匙。如果有见过孩子的或者知道其下落的,请联系我们,我们万分着急,蒋先生(电话号码)/沈小姐(电话号码)。

    生:(摇头)没办法辨认,因为第一则寻人启事只交代了学校、姓名、离家出走的原因和联系方式,并没有交代人物的任何特征。第二则寻人启事虽然交代了人物特征,但是比较大众,没有写出独特的地方,也不好辨认。

    师:说得很有道理,那谁能概括下,如果想要写出一则让大家一看到文字就能够辨认出人物的寻人启事,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应该要写出走失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衣着装束、说话口音等外在特征。

    师:总结得非常好,每个人的外在特征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来抓住人物特点,那是不是要把人物身上所有的外貌、衣着等都要详细地写呢?

    生:那样就详略不当了。我觉得要抓住典型特征,就是一眼看过去能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来写就好。

    师:你的观察能力很强,我们写人一定不要泛泛叙述描写,而要抓住该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

    (自悟自析:从身边真实的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毒愿,并且得出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独特之处的特点来写的写作秘诀,让学生进入到写作舒适区。)

    二、授之以渔——揭“秘”

    (一)解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请大家回顾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是怎样刻画出一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寿镜吾老师的?我们一起来探寻鲁迅的写作秘决。

    (学生回顾课文并思考)

    生:作者一开始抓住寿镜吾老师的体貌特征进行了描写,重点抓住他高瘦的身形、花白的须发和大眼镜进行概写。

    师:找得很准确。老师有个疑问,鲁迅仅仅是在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吗?他为什么在众多外貌中只选取了这三点呢?

    生:因为这一段后面有一句“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外貌中的“大眼镜”就能体现他博学的形象。外貌描写应该也是为人物的品格、形象服务的。

    师:你的眼光更加敏锐,从中我们知晓鲁迅写出人物特点的第一条秘诀:抓住人物外在独特的特征进行描写,并且外在特征要为塑造的人物形象服务。其他同学还有新发现吗?

    生:鲁迅还写了自己与老师相处的几件事情和画面,比如“向先生询问‘怪哉”“先生严厉对待‘我的习字对课”“先生惩罚我们的方式”和“先生读书入神的样子。

    师:你能概括地说一说你发现的鲁迅写人物特点的秘诀吗?

    生:就是先确定人物形象特点,然后选取事件或画面来细细刻画。

    师:你有智慧的双眼,能够一下子就解读出鲁迅的写人秘诀,那这些事件或者画面是随意选取的吗?依据是什么?

    生:这些事件和画面都能突出他的老师方正、质朴、和蔼、博学的形象。

    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这些事件是泛泛地写“我们”与“TA”发生的事情好,还是详细具体写“我”与“TA”之间的事情好呢?

    生:应该是详细具体写“我”与“TA”之间的事情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写,这样写起来真切自然一点。

    师:说得真好,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写出人物特点的第二条秘诀就是确定人物形象后,选取相关事件或画面来刻画,着重写“我”与“TA”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解密《再塑生命的人》

    师:这是不是鲁迅的独家写出人物特点的秘诀呢?我们一起回顾下《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谁来说说?

    生:海伦·凯勒也是选取了莎莉文老师如何一步步重塑“我”生命的几件事情来写的,表现她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师:大家发现沒有,这篇文章为什么没有对莎莉文老师的外貌进行刻画,而重点写了我的触觉等感觉呢?

    生:因为海伦·凯勒是盲人。

    师:不仅仅是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不论是身体健全的鲁迅还是双眼失明的海伦,凯勒,他们都在用我们身体里一个最重要的器官去写作,那就是“心”。没有用心,鲁迅就不会发现寿镜吾先生惩罚时不过是瞪几眼;没有用心,海伦·凯勒更不会感受到莎莉文老师的爱。这告诉我们写出人物的第三条秘决:观察一个人物,我们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感觉,更要用心去感受。

    (自悟自析:教材就是我们写作的最好范本,用好教材,让学生能舞寻名家的写作秘诀并且为自己所用,这是统编教材编者的呼喚。在本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抽丝剥茧,寻得三条写作秘诀,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合适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难区。)

    三、退而结网——写“Me”

    师:现在我们班也有一个人物走失了,那就是站在你们眼前的“我”。上次,我在一个学生的随笔中看到他写的“我”,我拿给好几个同学看,给周围的同事看,给我的家人看,他们都说写的不像“我”,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刚刚概括出来的写作秘诀,再次写写“我”,题目自拟,帮我“回家”。请大家观察一下黄老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以说外在特点,也可以说说留给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生:留着干练的短发。

    生:眼睛小,没有近视,上课只要谁走神,一眼就能看出,眼光毒辣!反正我是害怕黄老师的目光。

    生:喜欢穿裙子,而且一周不重样,爱美啊!

    生:黄老师一看就是有经验的“严师”,各种作业都有独特的格式,而且还必须按规范来写,做不合格还要重做。

    生:刀子嘴豆腐心,表面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其实私下里对我们很有爱。如果哪天其他作业多了,黄老师的语文作业就会少点。

    生:上次我们考得不好,其他科老师都在说我们的不是,但黄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我们每个人的答题卡上都有她温暖的点评话语。

    师:哈哈,在你们眼中原来我是这样的啊!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用心的观察,用心的感悟,写写我吧!

    (自悟有析: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用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写写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我”,既给学生支架,又给学生方法,遏给了学生写作的情境以及阗读的对象,学生写起来才有话可说,有法可循。)

    四、飨鱼之乐——评“Me”

    一个教师的精力、时间总是有限的,大多数时间里不一定能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写完后先自评然后生生互评,在互评中发现问题,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后教师选取好、差两种类型的作文进行点评,优秀的作文里发现亮点,树立积极榜样;存在较大问题的作文,要在找典型不足的同时发现亮点,以鼓励为主。

    (自悟自析:互评也是一个取长朴短互相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且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发現亮点也能及时进行效仿学习,好的评价机制也是促进写作的重要手段。)

    [创课所得]

    写作源于生活。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写作源于生活,但在现实中,太多的作文是假作、套作、矫揉造作之作,久而久之,教师不知怎么教或不屑于教,学生们不想写、不会写,那是因为,他们的写作真的远离了生活。设置具体的情境,教师和学生们都要基于现实生活去开阔写作的天地。

    秘诀源于课本。作文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写作到底有什么秘诀,众说纷纭。抛去一切高大上的理论,一线教师最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则是用好教材、用对教材。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很多教师连把教材当例子的能力都丢失了。本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分析本单元两篇经典的写人作品,帮助学生寻找到最合适、最普众、最容易操作的写作秘诀,设置写作情境,搭建了写作支架,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难区。

    [学生作品]

    是你温暖了式

    我如一只蜗牛,在满是黑暗的隧道里蜿蜒爬行,一路上,茫然失措。而你,却是那束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我走出狭窄的隧道。

    我的语文老师,感谢你带给我的温暖。

    窗外的落红,似舞倦了的花蝴蝶;而窗里的我,似冲不开束缚的雏鹰。进入初中,第一次考试就以惨败收官,语文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张牙舞爪地撕裂我的小心脏。明明奋力地苦读,为何换来的还是苦涩的果实?

    泪水伴随着莫名的委屈而下,顺着两颊散满了整张试卷。这时,你挽着秋日的阳光而来,细碎的阳光在你的发丝上跳跃,你紧蹙着眉头,用那小小的眼睛盯着我手中紧攥着的试卷。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只是那时的我似一只自我囚禁的雏儿,怎能听入你半丝的苦心?我想我可能再也学不好语文了。

    窗外,暖阳依旧,可也不曾带给我丝毫的温暖。浑浑噩噩地熬过那节语文课,看到你嘴唇一张一合,声音也越发嘶哑,可我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你曾几次用目光向我示意。都被我默默躲过。你让我们写试卷分析,我也只是应付地写道:“这辈子,与语文无缘,再努力也考不好了。”

    你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拿起我的试卷分析,拭去上面的泪水,在上面写道:“掌握方法,慢下性子,相信自己!”然后,转身而去,留给我的却是万丈的光辉。

    在我想要放弃时,迎头总会看到你送给我的那句话“掌握方法,慢下性子,相信自己”。清秀的字体映入眼帘,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即使是初秋的夜,那么漫长、那么凉薄,你这句溫暖的话语如一束明媚的光亮,让我找回了曾经自信的自己。

    再次走上考场时,你举起双手,裙摆在阳光下轻舞,为我呐喊。昔日的不自信和懦弱,在你的鼓舞下,化为空气中的一阵风,消失在世界的那一角。阳光下,我擦干泪水,那一刻,那个自信活泼的我仿佛又回来了……

    走出这段幽暗的隧道,我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光明,然后,让过往的风儿告诉眼前的你:成长岁月里,你的温暖,溢满心间!

    《老师·好》观后感

    这是一部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叙说苗宛秋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校园日常生活,再现八十年代师生百态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苗宛秋老师与三班学生高中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后来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真正打动人心的青春片,不仅仅是遗憾和怀旧,也不单单是只有“青春”一种元素,而应该是让人看了之后,对生命产生一种理解和开悟,并找寻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师·好》对现实生活中师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击人心,它没有去刻意迎合观众,而是用最大的诚意尊重了观众。“老师好”这三个宇,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礼貌和一声问候,更是一个老师付出毕生心血和代价之后赢得的尊重与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