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张洪华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心理压力备受关注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自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生涯规划不明,自我价值感缺失,焦虑抑郁……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里浅谈一些自助的方法,希望能增进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

    一、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教师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无法愉快地工作与生活。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重的如焦虑、抑郁,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听音乐等。“身”方面如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冶情操。

    二、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身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地成长。专家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反思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特征。

    三、改变认知与思维方式,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的不良感受并不是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对于教师的一部分烦恼,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使情况变好许多。如面对某种事件,教师要学会避免某些自毁性的认知(如“我必须公平地爱每个学生,并且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并经常进行自我肯定(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自身的认知更趋理性,即理性认知。

    改变思维方式也是很有效的。在压力面前,我们最好的做法是:化消极应付为积极改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的不利方面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认知方式就能使人增强自信心,情绪饱满。

    要让自己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悦纳。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缤纷的舞台,我们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自己的剧情,同时也在欣赏着他人上演的劇目。在教育行业里,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人们都渴望当主角,但主角仅有几个。那我们就要学会欣赏,学会悦纳。最后就是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乐趣与心理支持。如交几个知心好友,闲时一起吃吃饭聚聚,一起娱乐,一起旅行等。一方面可以放松,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生活面,让生活更充满活力;还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