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宋丹丹

    【摘 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发展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而家庭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先入性、持久性、渗透性等特征。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父母的婚姻状况等因素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政治教育简要分析了家庭微观环境的教育内容,并从物质环境、父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优化微观环境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微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81-02

    一、 家庭微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在现代社会中以收养关系为基础,并且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小群体,也称之为家庭。因此,家庭是以婚姻关、血缘和收养关系为基础并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小群体。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家庭作为人自出生之日起最先接触的场所,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形成和发展具有先入性的影响,所以父母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捷径,需要的是最质朴、最诚恳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六岁时,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使其从幼年时期的思想品德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 家庭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特征

    (一)家庭微观环境影响的先入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入性不言而喻,这种“先入为主”往往在人们的思想上形成一种意识倾向,这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洛钦斯所提出的首因效应。即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对孩子产生第一印象后,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成员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会有利于孩子日后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反之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家庭微观环境影响过程的持久性

    家庭是一个人自出生后长期生活的地方,人的一生都会伴随着家庭,因此家庭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会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等不断转换地方,但是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却永远不会离开家庭,即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脱离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不仅仅是人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毕不了业的“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过程的持久性,要求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其教育方向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三)家庭微观教育教育影响的渗入性

    家庭教育不仅对家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日常生活对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家庭成员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孩子具有模仿性,这就使得孩子受到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家长日常表现出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三观”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一定是自觉地,但是如春雨润物般实实在在的作用于家庭成员。

    三、 家庭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表现形式

    (一)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条件是家庭和家庭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生活状况不断改善,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成员的教育上,有利于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家庭生活条件的优厚,使生活的保护力容易扼杀子女生存的自然性,缺乏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容易使子女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走入社会也会成为社会的“废材”;另一方面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容易使家庭成员滋长享乐主义之风,影响社会风气,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政治素养、阅历等方面不同,思想觉悟、认知水平、处世态度也会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较高,认识问题的眼界会较为宽阔,教育子女的方法也会较为妥当。他们会把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子女,从而使子女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反之,如果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则会不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父母的婚姻状况

    作为现代家庭关系核心的父母婚姻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生命的摇篮,家会给人一种永恒的归属感,根据对昆明某职业技校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的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分析,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影响子女人格形成重要的因素。完整的家庭、父母的和谐给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子女予以安全感,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但是离异家庭子女父母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孩子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成长,由于缺乏或者减少父母一方的关爱,可能会出现孤独、自私、情绪化、自我保护意识强,这会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正确处理好夫妻关系,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家庭微观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行为是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家庭道德伦理是每个家庭成员,乃至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则。教育家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在学前期就开始,因为这一时期不仅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的道德发展方向。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懂礼貌、懂得尊重他人,教给孩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使孩子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同时父母应教孩子树立责任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道德,使孩子所接受的的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心理教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很多青少年心理素质不好且心灵极易受到伤害,自杀、吸毒等问题频发,因此帮助子女从小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1/3的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所以父母对子女的爱才是进行教育的灵丹妙药,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在于利用家庭环境的陶冶。例如,陪孩子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并让孩子分析各角色的行为对自己的启示,自己有哪些地方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及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该角色所表现出来的不好之处,通过这种教育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思考的积极性,也能加深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三)政治教育

    家庭政治教育是指家庭主要成员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家庭年幼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一般家庭中的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明显,也会受父母政治倾向的影响。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比较成功,在父母正确的政治观念教育的影响下,孩子的政治思想会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父母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体验者和践行者,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政治思想。若父母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他们的孩子也会爱国、爱党对国家充满信心。

    五、优化家庭微观环境的途径

    (一) 改善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家庭物质环境对家庭成员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更高教育,若一个家庭衣不蔽体,就缺乏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会为居住环境提供物质保障,室内家具陈列得当、采光好、房间整洁可使人心情舒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但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仅有赖于管理者正确管理好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也需要管理者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家庭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合理规划家庭收入与支出,培育他们创建美好家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 提高父母的思想政治教育修养

    父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关键作用,父母思想道德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平。首先,提高父母的思想品德素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其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子女,因此父母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理解,重視感情教育。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心理特点也不会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未发育成熟,自主性强、可塑性大。因此父母应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防止子女在接受教育中产生抵触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在个人的教育方面同等重要,三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但是现代社会中一提到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教育,其次才是社会教育。虽然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人不是作为自然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对人更有重要的影响。应正确处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关系。在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时,发挥好社会、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三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父母积极关注和反映孩子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其次,学校可定期开家长会,对模范教育家庭进行教育示范。最后,社会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做好主流思潮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7.

    [3]罗红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

    [4]马洪坤.家庭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宁夏党 校学报,2007,(9).

    [5]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 学院学报,2007,(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