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养心: 中小学影视育人现状指瑕与路径优化

    陈火青 娄立原

    

    

    

    一、前言

    自1998年来,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门联合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共39批485部,藉此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和造就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2008年,教育部等部门专门下达通知,将影视教育纳入全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将农村中小学影视教育纳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实施,要求在公共经费的开支中加大对影视教育的扶持力度。紧接着,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希望能够推广地方開展影视教育取得的好经验、好方法。在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导下,分别于2015年在北京、2017年在上海举办了两届“全国中小学电影周”,仅上海一地,就有30万中小学生参与活动,不仅掀起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观影热潮,而且扩大了“影视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的影响力。2018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1],强调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它为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在影视教育方面从方针政策上指明了方向。

    20多年来,从成立专门的机构、推荐优秀影视作品、组织活动宣传推广,到保障机制和政策指导,教育部等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利用影视教育进行中小学美育、德育教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影视教育氛围,在影视教育的实施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开展就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他们在影视教育中尚有哪些落实或推行的难点?还有哪些可以改善提升之处?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这些农村中小学深度推进影视教育?这些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点。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研究主题确定后,小组成员便进行了问卷设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9年6月开始到8月底,通过对国内资料的查找,向相关领域人士的咨询,最终确定研究探讨的具体方向、问题。第二阶段:2019年9月和10月,制订调查问卷,问卷以“全国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情况调查(学生)”为主题,主要包含10个问答题。第三阶段:从2019年11月开始,陆续在西南某省的“某某县第二中学”“某某县思源中学”“某县某某镇中学”等13所中小学校发放正式问卷,问卷的填写者为农村中小学生,并于2019年12月收集完数据(问卷383份)。

    (二)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是研究问题时对部分家长、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这些群体对影视教育的认识程度,从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生观看影视片大多在家中进行,多数无明确的目的性。

    图1是本次调查学生层次情况,以初中生为主要人群。图2是看过推荐的优秀影片数目的情况,数据统计显示,看过推荐的优秀影片数目超过5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9.16%,看过0-5部的占总人数的49.61%。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孩子观看过的推荐的优秀影视片数量较少。

    图3是观看影片的地点情况,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观影地点是在家里,其次是学校,当然,这里会有交叉重叠的选择。图4是观看影片目的,超过一半人数的学生只是为了消遣,打发完成作业以外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大多数缺乏明确的目的。

    (二)农村中小学生观看影视大多使用手机,喜欢与同伴聚集观看,最感兴趣的是故事片和纪录片。

    图5是观看影视片时选择工具的情况,数据显示,学生观看影视主要以手机为主。在被调查区域,农村的孩子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虽然学校要求上课时手机不准带入教室使用,但课余时间学生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图6是根据影视内容分类观看的情况,总体上这六类影片农村的孩子都较为喜欢,其中最喜欢的是故事片。图7是观看影视片时选择同伴的情况,课余时间,孩子们呆在一起,只是为了不用动脑就有事可做。

    结果显示,农村孩子观看影视作品随机性很强。

    (三)对于教育部门规定观看的影视片,农村孩子希望有老师指导。

    图8是农村中小学生观看影视片前的准备情况显示。对于教育部门规定观看的影视片,22.72%的学生了解目的性,20.63%的学生会主动上网查询,28.72%的学生希望老师介绍,但有27.9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即使带有目的性,有一半的学生在观看影视时思想活动依然是被动的。图9是观看后学生希望的收尾工作,1/3的学生希望老师组织交流讨论,1/3的学生表示写心得体会会收获更多。

    结果显示,农村的孩子对于优秀的影视作品还是充满了浓厚兴趣的,只是在观影方向上缺乏明确目的性以及主动思考的意识和方法。

    四、现状指瑕

    (一)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对影视教育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活动参与程度有限。

    在本次调研中,通过访谈法就此次研究主题对一些教师进行了采访。关于此问题,其中一位中学校长和一位中学班主任的看法颇有代表性。

    教师A(中学校长):学校基本上不会组织学生集中看电影,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放映设备,也没有那么大的教室。现在农村中学都是寄宿制,晚自习学生都要写作业,作业都完成不了,哪有时间看电影?若晚上安排在学校操场看电影,需要班主任在场组织看管,不然学生私自出校,不安全。

    教师B(中学班主任):在教室里不会组织学生看电影,课间有学生拿出手机看,我也没有管。有时听到学生讨论时尚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在追星,我们作为成年人,很少参与。班主任工作太多、太细、太杂,从睁眼起床到闭眼睡觉,事事都要管,还有教学任务,太忙太累,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

    从两位老师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从事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对影视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思想上未能真正重视。现在,在九年义务教育网络全面覆盖的农村,基本实现了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在国家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投资安装了许多电化教学设备的情况之下,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观看影视应该不是难题。然而调研结果显示,该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者对影视教育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忽视。本调研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影视教育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并不了解“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这件事;第二,教师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工作量太大,而在推动影视教育方面,由于尚未建立健全的工作機制,就不会经常组织、参与活动;第三,教学教育活动中,影视教育没有分配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故而无法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之中。

    (二)从家庭到学校都比较缺乏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影视教育的实际执行者。

    小学生家长C:平时在家里,除了检查作业、交代上学安全的问题外,其他的事参与较少。看电视看得时间长了我会管,看什么内容管得较少。智能手机没有给崽崽买,他有时会拿我的手机用,看动画片,打游戏。打游戏的话,我会管。我在附近的私人公司打工,白天都是崽崽的爷爷奶奶照顾,与崽崽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中学生家长D:孩子在学校寄读,只有周六、周日回来,我自己负责接送。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主要为了有事方便联系。学校有规定不准带入教室,我们只能嘱咐他白天关机,晚上开机使用,有急事就另当别论了。除了玩游戏,用手机看什么,一般都不管。

    中学语文教师E:我不知道有教育部推荐的影视片,平常与教材课文有关的电影、电视,我是知道的,如果有时间的话,就会在网上搜出来,拷到U盘上,带到教室给学生看。没有时间的话,就不作考虑。有时会跟学生讨论知道的动画片、电视剧,多是剧情、明星和歌曲。没有在教室组织看过(影视作品),涉及到课文的,比如《安塞腰鼓》,就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一下打鼓的场面。

    从访谈情况来看,与中小学生日常接触最为密切、时间最长的家长和老师,虽然知道孩子会使用手机、电脑,却并不关心他们所看的内容,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加以干预,错过了引导的最佳时机。在他们看来,手机只是用来联系的工具。殊不知,如今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电脑,其中内容包罗万象,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用信息,家长和教师却未能积极有效地用来进行影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五、对策探讨

    (一)强化农村中小学的影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聘用有影视专业知识的人才,落实基层影视美育工作。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美德教育,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传统哲学,都一致认为,审美教育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人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与优美理智融合为一。”[3]由此可见,美育从儿童时期开始,是最佳的契机。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美育工作其实是从小学阶段才开始起步的,而运用影视艺术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是切合此阶段教育的好方法好途径。

    从本质上看,影视艺术是一种采用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4]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才出现,由于它们融合吸收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摄影等各门艺术的优势和长处,特别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影视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特征:综合性、技术性、逼真性、假定性、造型性和运动性。[5]尤其是它的综合性,使得电影和电视最终成为两门崭新、独立的艺术。文学融入电影和电视,构成了故事片,如《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悟空大战二郎神》《少年棋王》等;绘画、音乐融入电影和电视,构成了动画片,如《绿林大冒险》《昆虫总动员》《四渡赤水》等;建筑、摄影融入电影和电视,构成了纪录片,如《中华文明》《厉害了,我的国》等。此处要着重提及的是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视艺术因其极富魅力的形式,成为实施中小学美育的优秀资源。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它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中不乏这样的作品,《神秘世界历险记》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未知的世界,趣味横生;《文字国历险记——浩昊勇闯童话城》与课堂知识关联,能学到新的知识,悬念不断;《厉害了,我的国》中有自己知道的城市、名胜古迹、名人,也有自己不知道的很多东西,看了会使人有一种自豪感。诸多作品,举不胜举。中小学校可以运用这些影视作品来开展美育工作,既利用了现有资源,又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然而,问题在于中小学生看影视片,内容大体能看懂,却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审美欣赏,这就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学校就需要配备这样的专职教师。影视传播类专业属非师范类专业,因此,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人才因为不具备教师资格而没有成为专职教师的可能。《指导意见》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影视教育活动,通过电影赏析、电影评论、电影表演、电影配音、微电影创作、影视节(周)活动等,营造浓厚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让中小学生在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中收获体会和成长。”中小学生是这些影视活动的审美主体,要加强他们的审美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肯定是有所欠缺的。这样,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优秀的影视专业人才获取教师资格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影视专家或者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主题讲座等形式,讲授影视知识,传播影视文化,提高中小学生影视欣赏的趣味性和能力。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德育教师的培训,拓宽基层班主任工作范围,对影视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和管理,落实基层影视德育工作。

    德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形式,它属于社会政治与文化体制内的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德育与美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审美并不具有独立或主导的位置,从属或服务于人的伦理道德的修养,可以说,失去了德育,美育就失去了情感感染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德育要深化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机制的引入尤为必要。事实上,德育的成果必须经由对强制化的克服转化为人的情感认同后,才会稳固。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呼唤美育。

    兹举例为证。影片《陶行知》《刘天华》《詹天佑》等,都是反映旧中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故事,它们会在表现人物的人生经历的叙事过程中,引导人们去追求和平的生活,激发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爱国情怀。《校车安全——乘坐篇》和《校车安全——使用篇》,通过看电影的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日常生活中乘车的注意事项,自觉地将电影里的内容转化为道德行为规范,用以约束自己。《海洋》《中国三峡》《港珠澳大桥》等,运用航拍技术,真实、逼真、近距离地展示了教室以外的广阔天地,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让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这些都是美育诱发出来的德育效果。

    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承担的,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山区的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睁眼起床到闭眼睡觉,事事都要管,工作确实很辛苦。如果再增加影视教育的工作量,班主任将不堪重负。但是,如果将影视教育相关工作归入工作量,便可一举两得。《指导意见》要求将影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依托现有礼堂、阶梯教室等改扩建放映场地,利用原有电教设施或购置专门放映设备,为学生观影提供良好环境。学校可在指定网站点播或下载优秀影片,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集体观看。”而且要求“学校在组织开展重大节庆纪念日、主题班会、少先队、共青团、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可利用优秀影片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且“将结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把影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班主任进行影视教育方面的培训,将选影片、办活动等工作作为计划部分由班主任负责实施,落实到位,那么,在没有额外增加班主任工作量的情况下,学校的影视教育工作就有了着落,班主任原本所承担的德育工作也部分地通过影视活动得以完成。而且,这种借助影视美育工作的方式还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实现了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要有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影视教育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确保影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经费保障,很多工作是无法开展落实到位的。教育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710号建议的答复》中说明:“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国家鼓励电影院以及从事电影流动放映活动的企业、个人采取票价优惠,建设不同条件的放映厅、设立社区放映点等措施,为未成年人观看电影提供便利。电影院以及从事电影流动放映活动的企业、个人所在地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发放奖励性补贴。”[6]并且确定“奖励性补贴”来自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视教育经费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为确保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国家拿出部分经费补贴电影院、放映厅、从事电影流动放映活动的企業和个人,想方设法为学生观影创设条件、拓展渠道。

    经费有保障体现了国家对影视教育的支持。但相对于县级以上的中小学校来说,农村乡镇中小学校的影视教育工作在落实上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就是观影条件的不完善,农村地区可能没有电影院、放映厅,影视教育工作主要还是落到教育部门身上,如何使用有限的经费来建设放映场地、购买放映设备、组织放映工作等等,是直接影响影视教育工作能否落实的关键。其次在观影渠道的拓展上,组织农村放映队深入农村中小学校为学生免费放映,不失为是一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方式。但是,若要有效推动放映队持续定期地开展这种公益式的活动,可能还要建立起一套激励和保障机制。这些对于影视教育工作来说都是现实困难,如果没有经费上的保障和健全的使用制度就失去了为其保驾护航的基础。

    另外,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59号(教育类13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积极探索高校与文化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探索电影艺术专业人才指导中小学影视教育”[7]。对于原本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农村中小学来说,诸如推送人员外出学习、协同培养专业人才、聘请校外影视专业人才指导、邀请影视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活动等,要想确保这些举措有效推进,就不能缺少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健全的经费使用制度。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优秀影视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在使用优秀影视作品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遵循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教育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传授给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挥影视教育的优势,拓宽传统教学途径,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24号)[EB/OL].[2018-1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812/t20181224_364519.html.

    [2]高华平.中国传统哲学与美育和素质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

    [3]柏拉图.理想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107.

    [4]王一川.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90-95.

    [5]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6.

    [6]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710号建议的答复(教建〔2017〕第483号)[EB/OL].[2017-1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1712/t20171220_322010.html.

    [7]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59号(教育类138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2018〕第321号)[EB/OL].[2019-01-29]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1901/t20190129_368452.html.

    【作者简介】? 陈火青,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美学、美育

    方面研究;

    娄立原,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贵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阶段性成果(编号:教高厅函[2019]

    46号)、贵州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重点课题(编号:2017ZD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