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罗建成

    初中语文教材编辑过程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认知能力,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以往的初中语文教材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不仅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一、将个性化教学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要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是最基本的一个途径。要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重视将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在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没有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更无法将语文知识的学习技巧传授给学生。要将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认知语言来促进语文认知思维的形成,使学生能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吸收语文知识学习的技巧以及相关的语文学科理论,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成长必备的核心素养。

    以《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中,需要运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来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改变以往单纯使用程式化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以及自身阅历都十分有限,普遍无法理解作者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主动为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解读作者出现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并对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想象进行合理的解读。教学中融入了教师的个性,就能有效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千人一面的情况,在提升教学深度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在对文章的理解方面,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有自己的解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就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尽信书而不如无书的道理。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追求考试中的正确答案,而是要形成对文章创造性解读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把语文学习当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应付考试的一种行为,如此,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在对一个事物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主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在具备了过硬的教学素质以及较高的教学本领的前提下,才能在教学中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案,而不再单纯依据学科知识的概念方法、事实理论、认知规律等静态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进而对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认为思想等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

    从初中生自身的角度来讲,掌握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最基本条件,学生只有在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了解语文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语文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将课堂所学与自己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以从容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未知的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从教研方法、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态度、教学基本方法、教育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组织架构,使初中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桃花源记》一课知识的教学为例,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以相关的文言文语言现象为教学的重点,而对于文言文文章结构以及思想内涵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只局限于读懂,但是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质量,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相关的文言文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畏难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主动转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文言现象方面的知识解读,还要加强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知识的解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示范性

    从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讲,教师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还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教学的示范性,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健全学生认知模式。而从初中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科知识,实现自身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还需要将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因此,对于需要讲解的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有所侧重,而不能采取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式,力求面面俱到,事实上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教师应使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主动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

    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深入掌握文章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示范性,引导学生对文章意义、思想内涵、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使学生在掌握本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在本文中学习到的方法创造性地应用到其他类似作品的解读中。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在之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陶渊明先生的文章、诗词的时候,就能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读。实现自身知识迁移能力提升的同时,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主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课堂的组织结构进行持续的优化,将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課程教学的示范性,在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四门初级中学(7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