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第一编)》审读报告

    出版单位 ?湖北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书 ? ?名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第一编)

    责编姓名 ?胡心婷 赵世蕾 曾若雪 朱小丹

    责编证号 ?胡心婷 200901714297? ? ? ? ? 赵世蕾 201601780105? ? ? ? ? 曾若雪 201601780125

    评审专家点评

    关于审读报告的写法似乎没有固定的格式规范,大概因为所要审读的图书并不一样,除了都要关注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外,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科技图书的审读报告关注的重点很不一样的,丛书与单本图书、汇编作品与原创作品的审读报告也是不同的,审阅不同图书的审读报告,既要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又要差别化地对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第一编)》的审读报告,对象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由近百部著作构成的丛书,不是一套原创书的丛书,而是一套已经出版了近百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的汇编丛书,这篇审读报告之所以被评审专家们所关注并评为优秀,我想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体现了编辑策划主题图书选题的能力。国家出版管理机关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主题出版重点方向,其中包括配合重点活动、重要时间节点方面的图书,但是如果编辑没有选题的储备,当年策划当年出版主题图书的难度是极大的。从这篇审读报告可以看出,责任编辑从2016年即关注到此选题并做了充分准备,才能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组织出版,可以说是有备而来。二是体现了编辑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能力。丛书与单本图书不同,不仅作品多作者多,而且编辑出版人员多,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也多,编辑出版的周期也长,要使由近百部图书构成的丛书能够按时保质出版,设计一套完整的编辑出版工作机制,也是审读报告应该包含的内容。三是做好经典作品的审读体现了编辑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个编辑,与初出茅庐的作者打交道比较容易,对处女作的编辑加工,编辑有较大的空间。但与知名作者合作却要难许多,有的作者甚至声言一字不能改,编辑加工的空间小了许多。编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其空間则更小。但是从审读报告可以看出,面对这些名著,编辑也并非毫无作为,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纠正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翻译性错误等,体现了编辑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审姓名:胡心婷 曾若雪?? ? ? ? ? 赵世蕾 朱小丹

    职务/职称:副编审 编辑? ? ? ? ? ? 编辑 编辑

    日期:2018年1月19日

    一审意见

    本书稿是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第一编)》(1-3卷)。

    主编田子渝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嘉兴学院特聘教授,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与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共党史人物恽代英、李汉俊研究,武汉地区民国史研究。

    一、选题策划

    湖北人民出版社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社科综合性出版社,弘扬时代主旋律、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聚焦高端学术是我们的主要出版方向。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一直注意搜寻相关的出版资源和作者信息,充实选题储备。

    2016年初,我们得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子渝教授花费了二三十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集了近200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著作文本进行整理和研究,其中不少文本是珍本、孤本。这个消息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敬佩,也让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领导感到震惊和赞赏。经过大量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学术界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这个研究方向的资料知之甚少,少数已知的文本多为珍本、孤本,也因保存在博物馆或档案馆中不能借阅,因此研究者无从入手。

    2018年5月恰逢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作为一个重大的主题出版时间节点,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向马克思诞辰献礼的绝佳选题,且在高端学术领域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联系上作者并深入沟通后,我们一致认为,该选题出版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占领舆论高地提供历史支撑。早期马克思主义文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因此从历史源头探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合理性,还原这段历史、纪念这段历史,为新时期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占领舆论高地提供了历史的支撑,对我们继承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说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第二,填补重要学术空白,为推进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我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工程建设,北京大学还专门成立了“马藏编纂研究中心”,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恰是马克思主义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选题不仅是对中共党史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出版后也将成为国内学术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文本选编,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文献资料的重要学术空白。同时,该选题的最终成果也将会成为“马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始的重要文献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也由此开启。因此,对早期文本的研究无疑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以“敢为天下先”的湖北精神和对“初心”的探寻,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该项目是湖北社科界的首创、首发,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湖北精神,同时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之作。在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和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扎扎实实地搜集、整理、研究并在湖北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文本的资料和研究著作,是湖北献给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和党的百年诞辰的最好礼物。

    虽然本选题有较大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以该书的高端定位和较大的出版体量而言,投入巨大。在与作者深入沟通后,作者从近200个文本中又精选了92种(预计20多卷),我们对成本进行了初步估算,仅直接成本就接近200万元。为此,我们积极申请了各项出版资金,最终本项目获得了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和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二、深耕选题

    由于该项目体量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前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项目组

    20多卷的丛书,一个编辑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们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主要由政经编辑部全体成员组成,同时邀请社内资深编审老师参与审稿和把关。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共建微信群,实时跟进作者们的进度,及时解决作者们的问题。同时,编辑团队又单独建立了QQ群,就工作规范、参考资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等进行实时沟通,随时解决。

    (二)确定编排体例

    92个文本数量较为庞大,按什么顺序、以何种方式编排才能使全书体例更加科学,更清晰明了?为此,项目组与作者团队多次碰头开会,经协商后,我们对92个文本进行了系统整理、分类,将全部文本分为四编:第一编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第二编是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本;第三编是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本;第四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每一编内按照各文本首版时间排序。

    为最大限度保留文本的准确性,与作者反复沟通后,我们决定将丛书收录的文本均根据历史文献原貌影印。除此之外,为了体现本书的学术性和作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要求作者在丛書开篇写一篇较详细的前言,详细介绍丛书的内容、价值和意义等;同时,作者为每一文本写一篇说明,介绍文本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当时出版的意义;文本后又辅以注释,对文本中的重要人物、事件、专有名词、重要概念等进行解释说明。

    最终,我们确定全套书共24卷。为向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献礼,我们第一批推出丛书的1—3卷,力争在2018年5月马克思诞辰纪念之际召开丛书首发式。

    (三)初步确定工作流程

    丛书体例较大,除影印本外,作者团队需要对每一文本进行说明,介绍其出版背景、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还要做注释。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作者,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除了要保证内容的准确之外,还必须确保各卷的前后一致。

    除此之外,为与影印文本相协调,全书文字采用竖排。由于编辑团队对于古籍的编辑经验不足,我们决定先审读横版,再转成竖版进行二次审读。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同作者商量后,确定了基本的工作流程:

    1.作者团队建立词条注释库,每位作者做完注释后将需注释的词条按字母排序,由主编将所有词条收拢并规范统一相同词条的释义。

    2.根据该注释库,各卷作者再按此统一各自文本的注释。

    3.各卷设分卷主编,分卷主编对本卷中所有文本的编写内容进行统稿。

    4.初稿先按横版出样审稿,经三审一校后转为竖版,再进行第二轮三审三校。

    (四)规范文字要求

    为规范丛书的编校体例,我们在碰头会上对作者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给作者提供了基本的书面编校规范,分别对横版和竖版的标点、数字、格式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尤其是竖排的标点、数字等用法与常见横排文字不同,责编根据国标的相关规定和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古籍社竖排书籍的常规用法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具体见附件。

    (五)规范影印图片

    丛书内收录的文本都是90多年前出版印刷的,是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珍品或孤品,有的有破损,有的有污迹,有的原始印刷质量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图片处理做了统一要求:

    1.图片高精度扫描。

    2.文本的正文和封面尺寸为12cm×20cm、分辨率300dpi。

    3.去除图片中的水印、图章、污渍等,确保无污迹、无破损,特别不清晰处应用电分进行处理补齐。

    4.原始文本由于印刷质量导致字迹颜色深浅不一的,要确保颜色一致。

    5.有些珍品不能扫描,也没有电子版,只能由作者拍照,照片如有变形,应尽量处理还原。

    (六)初步确定装帧

    全套丛书采用硬面圆背精装,封面以红色为主,寓意“红色初心”,并加上马克思头像的剪影。为保持与影印本的一致性,采用竖排左翻。

    三、编辑加工

    第一编三卷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内容包括《共产党宣言》(1920)、《科学的社会主义》(1920)、《工钱劳动与资本》(1921)、《劳农会之建设》(1921)、《讨论进行计划书》(1921)、《俄国共产党党纲》(1922)、《共产党礼拜六》(1922)、《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1922)、《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1922)、《价值价格及利润》(1922)、《列宁经济学》(1924)、《哥达纲领批评》(1925)、《帝国主义浅说》(1925)、《马克思主义的民族革命论》(1927)、《马克思的工资价格及利润》(1927)等文本,内容导向正确。责编对书稿做了认真仔细的审读,做了如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