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莫菊清

    摘要: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讨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课堂讨论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被师生广泛的认可。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人学习,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提高。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一、科学分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教学理论与方略,其效果显著,被教育工作者称为近代教学改革最有效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学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以《扁鹊治病》的教学举例说明:自由读课文,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结语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最后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

    二、优化分组,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显现自我的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学生提升自我的需求,每个同学都有显现自我的机会。学会分享是学生自信心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合理科学的分组,达到每个小组水平均衡的要求,这样在合作学习中オ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例如,在教学《少年间土》时,首先是科学分组,由每组成员选出组长,通过合作的形式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比如:主人翁回到阔別已久的故乡,内心的回忆和怀念,回忆起儿时润土的画面;经过课前预习后,在小组内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试着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后期解决,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反馈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小组显现环节,主要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润土的形象,理解文章大体内涵,通过科学分组,使学生共同发展。

    三、交流讨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学环境与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了教学环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认识,以合作的形式交流沟通,了解彼此,学会了在合作学习中将自己融入团体,通过团体的力量提高自身不足,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由小组到班级,由小集体到大集体的过度,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活动的环境,加速学生综合发展。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如在生字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中:1.教师以板书形势呈现这节课要掌握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3.通过领读的形式,解决生字问题;4.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并学习生字,注意以下两点要求①字的读音要准,记住生字的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的意思。②探究其他记住生字的其他形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通过交流互动,进行学习探究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传统课堂往往更为注重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与解惑,但单方面的交流方式往往很容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疲累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在生态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更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本身的接受程度,并且能根据学生接受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修正。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鱼得水,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只需要根据答案,对于课本内容进行背通和理解即可。这样的做法大大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为了打造更加生态化的语文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比如,在教学《浣溪沙》时,就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将问题抛给同学们。例如,問题:怎样体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以及“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经历了什么?抒发怎样的情感?问题提出的同时,在思路进行正确引导,“花落去”“燕归来”是作者笔下独有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经过“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修饰花不在是我们看到的花,燕不在是南飞的燕,花和燕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促进了知识内化。

    结论:进行交流互动、探究学习活动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而执行的活动,也是为了改变教师固有观念的举措。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能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产生新的理解和想法,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而教师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局限,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英.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93+97.

    [2]吕荣利.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