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是红色基因继承纽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是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此,在新时期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学生群体的灵魂深处,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当代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文章以广西为例,概述了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述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构成,分析了当前广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3-0189-04

    Abstract: "When the youth prosper, the country prospers; when the youth are strong, the country is str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stay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the link of red gene inherit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eveloping with the times and updati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circumstance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era,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d culture resources,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re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red gene grounding soul university groups,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verlooks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to inspire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patriotism, ambi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action of serving the country and encourage them to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ound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Guangxi, 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xploit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uangxi.

    Keywords: Guangxi;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紅色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我党鲜明的政治底色,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是流淌在千万党员血脉中的遗传因子,是生命密码和初心原点,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政治优势。红色基因在坚定大学生群体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打好学生群体的政治底色,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文化传承和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多次提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因此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精神,依托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在大学生血脉中融入红色基因,深化其家国情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广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展大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全面落实最新的要求与使命,这对于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源头,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高尚、先进的文化,能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情怀,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于担任的时代精神,这在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方面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吸纳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重要方式。

    其次,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吃苦耐劳的建设精神,这些精神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素材。另外,红色遗址遗迹遗物是红色文化之“体”,形象化、具体化是红色文化的美,这些在激发社会大众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红色旅游资源是高校丰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呈现系统化、直观化的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达到弘扬红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 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弄清楚红色文化资源是什么,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深入探究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和价值意义的发挥。

    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构成

    (一)遗址踪迹、建筑设施类红色文化资源

    在广西九十多年前的浴血荣光、九十多年前的红旗漫卷中,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红色文化传奇。虽然当年的战争场景已经成为历史回响,但解放军和广西人民的红色历史足迹仍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如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革命遗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桂北红军长征地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昆仑关战役旧址、东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湘江战役旧址等,这些红色旧址遗址充分展现了革命年代广西人民与工农红军一道,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热血和悲壮。它们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这里有着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广西建筑类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建筑,用以纪念为广西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这些建筑见证了广西人民和红军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与敌人抗争到底,保护家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二)革命时期相关的重要文艺作品

    广西的红色电影主要代表作有《十天》《百色起义》《血战昆仑关》《拔哥的故事》等;电视剧有《突围突围》《韦拔群》《兵变1929》等,还有纪录片《抗日烽火映桂林》《红军长征过桂北》《桂林红色记忆》《红色传奇》等;红色歌曲有《为何这样穷》《右江驶来一条船》《百色起义惊天地》《朱毛过瑶山》《百万工农见晴天》等,这些红色歌谣至今依然在广西地区传唱。例如,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百谷红军村的合唱团成员,每晚都用自己收集来的红色歌曲进行合唱排练,这些红色歌谣融合着本地独特的风俗习惯,情感饱满、旋律悠扬,赞颂鼓舞着英勇的中国人民。

    (三)广西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作为精神领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是流淌在千万党员血脉中的遗传因子,其中蕴含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广西红色精神中包含韦拔群精神、百色起义精神、龙州起义精神。韦拔群是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邓小平曾为他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正是在这种精神带领下广西人民高举革命理想的伟大旗帜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三、广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红色课程

    纵观当前广西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以本地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还不足,没有充分挖掘和运用广西紅色文化资源,只是片面地整合了零落分散的资源,没有深入挖掘广西本地不为人知的史实,没有修缮弥补散落缺失的材料,因此无法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成思政教育课程。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编写专门的读物和教材,并合理将其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广西很多高校都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思政工作者都将关注点和精力放置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规定动作”上,忽视了开展广西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对本地党史了解较为浅显,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本地红色革命历史。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待提升

    课堂讲授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承载,纵观当前广西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形势,普遍存在着“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弊病,尤其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说教者脱离了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立场,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机械化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虽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很难在逻辑或是事实上说服受教育者,加之长期机械使用单一的传导方式,会让受教学者产生一定抗拒心理。当前正值多元化的时代,学生的价值观也会朝着多元价值取向发展,传统说教式模式难以解决学生价值观认同问题。

    (三)缺乏健全的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作为思政课程的关键实施者,思政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能够专门从事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或研究的人员不多,在思政课教学中一般没有专门的红色课程。大多数高校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方式及多部门协同机制,还没有形成全员多部门参与的氛围。在红色文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高校主要以党团建设为主,以教学课程为辅,所以通常由辅导员、班主任或是党团组织负责人来从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任务。上述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很难抽出大量的精力、时间来研究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尽人意。

    (四)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不到位

    目前在广西的绝大多数高校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尽管部分高校每学年可以开展一两次“红色之旅”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娱乐性大于学习性,实践活动演变成“红色旅游”,出现“游”而无“获”的现象,使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内涵的认识依旧处在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依旧属于空白。加之没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导致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形式单一。众所周知,实践教育活动要运用场景式教育实践、主题型叙事教育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在依托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缺乏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方面,缺乏创新性,无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做到行知合一,传承好红色基因。

    四、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红色文化载体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广西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处处留有革命先辈们战斗的足迹。广西红色文化作为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凝结了广西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价值理念,成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广西各大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挖掘广西红色资源,激活、传承红色基因,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真正意义上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贯穿到本地高校的思政教育全过程,采用各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独特的思政教育课程。第一,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构建“红色精品系列课程”体系,全面彰显国史、党史、军史,立足于不同角度为学生讲述广西红色文化,引导学生理清红色源头,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夯实学生思想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良传统。积极把红色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理论教学中,将红色文化历史与思政教育契合起来,彰显其特有的实践魅力。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育中,深入讲解广西的革命历史,坚持群众路线和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阐明广西红色文化中的拔群精神、百色起义精神、龙州起义精神等精神要义,让学生了解广西红色文化精神与中国精神的传承性与发展性;第二,高校要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基地,让其成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坚持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以及校园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在红色文化实践中突出个人素质的实践磨练,突出改革开放的实践体验,突出革命传统实践教育,真实感受红色基因的生命力;第三,构建传承红色基因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研究或开发广西红色资源的主体作用,设置广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研究课题项目,夯实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支撑,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特定时间节点实施教育。比如在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1937年11月27日湘江战役等这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期,定期举办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红色经典音乐会、军事理论知识竞赛等各类红色主题活动,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群体在活动中接受熏陶,让红色基因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激发其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发挥红色思政教育效能

    在新时期下想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广西高校更应当革故鼎新,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在学生的血脉中根植红色基因,要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第一,“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要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课程上严格遵循实际规律,突出强调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内容。比如,拔群精神、百色起义精神、龙州起义精神等。待学生掌握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再从实际入手构建校园红色文化,切实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比如,定期举办与广西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进一步创新主题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深入骨髓,将“守初心、担使命”入脑入心。第二,“线下+线上”的渗透方式。依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政教育要革故鼎新,使用“线下+线上”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红色广西、红色革命、红色影音,如《百色起义》《拔哥的故事》《韦拔群》《兵变1929》《抗日烽火映桂林》《红军长征过桂北》《朱毛过瑶山》《红七军四字歌》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趣味性。为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坚持守正创新,将广西红色资源融入微信、微博、抖音等现代媒体之中。比如,高校可以开设与红色资源有关的微博或是微信公众号,并选择让学生自主负责运行,定期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红色资源图文视频、人物传记等内容,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如针对湘江战役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包含的自建图文功能,做好对应的微展览设计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外链功能将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微信公众号之中,以便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查阅。第三,“课上+课下”结合的方式。在课后可以将有关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上传到钉钉、超星或是班级的共享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组织有关红色文化的社团,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宣传力量,为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加强了对高校主体地位的强调,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健全组织管理方式,紧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目标,形成教务处、宣传部、科研机构、学工部、团委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同时在计划中还要求学校党委必须紧盯思政实践教学,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第一,为充分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政教育,高校需结合实际,抓好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思政课程的关键实施者,教师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方面发挥引导性作用,高校在配足思政教师的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要”标准,在高校内部构建一支坚定信念、业务精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的思政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第二,全力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营造全员参与良好局面。基于广西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持续深化,紧紧围绕广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评选契机,不断注重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化。同时依托广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精神教育,让高校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思政教师应发挥出教育主体性,发挥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中的主动性,为课程思政教学奉上红色文化盛宴;第三,聚焦党工团及辅导员作用发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施层次。党工团及辅导员队伍作为思想工作的参与者、主導者和宣传者,要积极立足广西丰富的红色课程资源禀赋,在增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红色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实现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深度融合,既实现思政教学的推进,更为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提供全新思路。

    (四)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丰富实践教学活动

    红色资源是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红色资源还是蕴含红色基因的活化石。教师依托广西红色基因加强思政教育,广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第一,走访调查式。高校可以依托广西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探寻红色故地,引导学生去收集广西红色革命或是红色文化民间故事,了解广西历史上的趣闻轶事。另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红旗插上镇南关”、湘江战役的故事,了解“八桂烽火、涅槃新生”广西革命文物,探寻广西红色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等。第二,实践体验式。其主要是指模仿历史生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历程。对此,高校要立足于实际和结合历史,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为蓝本,开展“邓小平足迹之旅”、重走湘江战役行军路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当年的艰辛,锻炼体力、磨练意志,实现“游中学”“学中做”“做中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行知合一,深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传承好红色基因。第三,岗位锻炼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广西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纪念馆等,选择理论水平较高和了解广西红色基地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学生,以红色基地实习工作人员或是志愿者身份,担任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革命遗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湘江战役纪念馆等革命遗迹旧址的实习管理人员,或是参加红色文化公益性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内涵,实践中做到行知合一。

    五、结束语

    一言以弊之,在新时期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做到去芜存菁,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使“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构建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思政教育模式。并且通过多管齐下的教学举措,铸牢学生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让学生用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书写俯仰无愧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兴敏.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6):96-99.

    [2]侯美伊.试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9(34):150.

    [3]江小卫.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158-159.

    [4]丁路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24-27.

    [5]籍卓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4):45-47.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广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研究”(桂教科研〔2020〕1号2020KY29005)

    作者简介:李燕(1977-),女,苗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地方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