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加快“绿满荆楚”行动对策与方向

陶勇
摘 要: 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荆楚”和市委、市政府“绿满十堰”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生态立县林业立功”主线,以“抓全域绿化、建全域景区”为重点,以“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河堤生态化、山体景观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着力实施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通道、绿色库区、绿色园区、绿色景区、绿色屏障 “八绿”工程,真正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傍山、依水、围田,“绿满竹山“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全覆盖目标初步实现。
关键词: 绿满荆楚;对策;方向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1-0074-04
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荆楚”和市委、市政府“绿满十堰”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生态立县·林业立功”主线,以“抓全域绿化、建全域景区”为重点,以“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河堤生态化、山体景观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着力实施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通道、绿色库区、绿色园区、绿色景区、绿色屏障 “八绿”工程,真正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傍山、依水、围田,“绿满竹山“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全覆盖目标初步实现。
1 “绿满竹山”进展完成情况
按照“绿满竹山” 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2015年以来,全县共完成绿化造林5 877.95 hm2,占省下达任务4 183.73 hm2的140.5%(其中宜林地造林4 296.25 hm2,占下达任务的143.28%;通道绿化233.09 hm2,占下达任务的202.31%;村庄绿化1 358.61 hm2,占下达任务的126.37%),完成谷竹高速竹山段绿化51 km、国省道绿化543 km、县乡村道路绿化1 028 km。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3 000万元,其中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投入1 691万元,省财政绿满荆楚补助资金386万元,县政府整合其他资金投入7 923万元,社会主体投入3 000多万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先后有2个乡镇和44个村分别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省级绿色示范村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21个、市级生态村107个。
2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责任为首,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绿化工作,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开春的第一个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都专题研究部署“绿满竹山”行动,从责任主体、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台“绿满竹山”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对“绿满竹山”行动进行全面安排,明确乡镇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工作任务责任书,将目标任务落实到领导、到部门、到乡镇、到村组、到地块、到农户,明确完成时间和品种分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位,强力推进“绿满竹山”行动。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绿满竹山”行动、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等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目标考核范畴,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评先表模相挂钩,实行跟踪考核,严格奖惩兑现,有力推动了全县林业转型发展和“绿满竹山”行动任务圆满完成。
(2)规划为先,突出造林绿化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适地适树原则,立足竹山县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山脉、水系为主体,以山、林、河、湖(库)为基本生态要素,以“一核两带”和“多边绿化”为造林重点(即以县城大城区核心、竹房城镇带和堵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以及城边、村边、河边、园区边、社区边为造林绿化重点区域),坚持围绕集镇、村庄、园区“三位一体”, 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为造林绿化规划导向,力求实现境内绿化全覆盖目标。一是创建森林城市。推进县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和改建了生态小游园5个、湿地公园1个、水体公园4个、山体公园1个、小景点若干个,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80万m2,绿地总面积达到415万m2,绿化覆盖率40.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 m2。竹山县城已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2018年可望通过省级森林城市的验收命名,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初具雏形。二是美化绿色村庄。大力实施村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绿色村庄、园林村庄、景观村庄,栽植竹、桃、李、杏、樱桃、枇杷、葡萄等经果林,达到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目标。三是靓化绿色通道。对境内公路沿线精心规划设计,修建观景台、服务区,栽种山竹、银杏、栾树、桂花、红叶石楠、杜鹃等20多个品种花草树木,建成生态旅游绿色长廊,实现车在绿中行、人在景中游。四是建设绿色庭院。引导群众以房前屋后为重点,种植绿化树种和花草果木,打造绿色庭院,发展绿色经济,全县小果园、小药园、生态园、景观园、苗木园、休闲园等有200多个,绿色庭院经济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广大群众在绿化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五是打造绿色库区。采取人工造林、低质林改造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措施,对水库消落带、堵河沿岸、库区裸露山体进行绿化、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建设,成功创建了竹山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今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六是构建绿色园区。对县域内鱼岭、邓坪、桥东、通济沟、宝丰五大工业园区科学编制绿化规划,精心制订绿化方案,对园区内裸露山体、闲置荒地和道路两侧空地全面实施高标准复绿,应绿尽绿、见缝插绿,将工业园区建成以林木为主,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七是创建绿色景区。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竹房城镇带为核心,以堵河源、九女峰、圣水湖、桃花源、女娲山等景区为重点,严禁采伐景区林木和占用林地,对景区内所有宜林荒山荒地进行工程造林,所有道路通道栽植绿化风景树,通过高标准、大规模、无缝隙绿化美化,着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设施配套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八是构筑绿色屏障。坚持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植绿护绿的理念,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修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2.10万hm2,新一轮退耕还林0.21万hm2,完成天然林管护13.53万hm2,天保公益林建设0.71万hm2,长防林建设0.58万hm2、低产林改造0.29万hm2、造林补贴0.16万hm2、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0.53万hm2、石漠化综合治理13万亩,全县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三个重要生态指标稳步增长,截止2016年底,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1.75%,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 231.5万m3,构筑起鄂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3)富民为本,推进增绿增收双赢。始终把绿起来、富起来作为“绿满竹山”行动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主旨,按照生态优先、产业至上、民本取向、增绿富民的理念,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制订出台了《竹山县林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服务扶贫,着力发展茶叶、肚倍、核桃、笋竹两用林、耳菇林、中药材、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林特产业。截止目前,全县以核桃、茶叶、肚倍、竹子、耳菇林等为主的林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29万hm2,林产企业48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93家),南方红豆杉、香樟、桂花、日本花柏等乡土绿化景观苗木基地333.33多hm2,“竹山肚倍”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珍源”牌肚倍系列加工产品、“圣水” 绿茶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麻家渡镇总兵安村立足生态优势,发展林特产业,近年来累计栽植绿化树木6万余株,形成33.33 hm2茶叶、33.33 hm2猕猴桃、33.33 hm2精品苗木、生态旅游4大支柱产业,探索了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径,该村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省级生态村”和“湖北省宜居村庄”,实现了“生态好、农民富、乡村美”,全村95%以上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4)质量为核,保证植树成活成林。为保证绿化造林成效,我们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质量、统一技术、统一供苗等“五统一”措施,严格执行工程造林项目建设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坚持把植树成活率贯穿造林工作始终,从严把关苗木、栽植、管护三个关键环节,确保了绿化造林成效。在用苗上,推行就近采购,调运大苗壮苗,每年造林苗木95%以上从县内苗圃基地采购,减少运输时间,携带土球栽植,确保成活成林;在栽植上,推行大穴、大苗、大水、深栽造林法,做到栽直、扶正、踏實、不窝根、不露根,确保一次造林,一次成活;在管护上,推行“谁栽植、谁管护、包成活”的包保责任制,对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实行公开招投标,推广工程造林、机械作业,要求业主既管造林又管抚育,连管3年,跟踪验收,分批结账,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5)督办为要,确保绿化工作到位。在造林绿化督办上突出一个“实”字。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对“绿满竹山”行动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抽调专人组建多个督导组,每组由一名县领导带队,根据时间节点、分片督导、巡回督办,重点督办乡镇绿化栽植数量、质量和进度,及时发布排名通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强力督办落实到位。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绿满荆楚行动进行视察,听取进展情况报告,发现存在问题,督促县政府整改。县林业局还组建技术服务专班,深入各乡镇蹲村驻点、指导技术,验收窝子、发放苗子、检查质量、督办进度,确保造林绿化目标高标准落实、“绿满竹山”任务高质量完成。
(6)投入为力,创新资金筹措渠道。为保证“绿满荆楚”任务全面完成,我县采取整合项目资金与吸纳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三年来累计整合用于“绿满竹山”的各类资金达1.3亿元(其中县政府整合交通、水务、住建、林业、公路等相关部门资金8 000多万元,吸纳大户、能人等各类社会主体投入资金3 000多万元),为推进“绿满荆楚”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城关镇2016~2017年两年,每年支付造林整地、栽植、管理等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秦古镇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组织专业管理服务队,对全镇466.67多hm2核桃基地进行施肥、整形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园地清理等高标准管理;竹坪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潘臣斗,致富不忘乡邻,自筹资金3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核桃产业园100 hm2,有力地带动了竹坪乡核桃产业发展。
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精准灭荒任务重。虽然我县已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绿满荆楚”任务,但据省林业厅卫星图片反馈,我县尚有1.39万hm2荒山荒地没有绿化,精准灭荒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全县有0.55万hm2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的石质山地和芭茅地都是造林绿化的“硬骨头”,造林难度大、资金投入大。今年,我县在上庸镇、官渡镇进行了消茅造林绿化试点,从试点情况看,亩平投入在5 000元以上,若对这些山地进行消茅绿化造林,至少需要资金4.15亿元以上,资金缺口较大。
(2)造林绿化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重退耕还林,轻宜林地造林;重路边绿化轻房前屋后绿化;重主干道绿化轻乡村道路绿化,造林绿化整体进展不平衡。
(3)巩固成果困难大。由于“绿满荆楚”计划目标中的待绿化区域,大部分都属于地块分散、土薄坡陡之地,不易成林成活,加之资金来源不够稳固,栽后防火、管护、病虫害防治等任务十分艰巨,后期管理服务难跟上,“绿满荆楚”成果难巩固。
4 建议
(1)多方筹摸资金。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探讨造林机制转变,引入企业及大户承包等方式,解决工程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2)加快推进精准灭荒工程实施。根据省林业厅下达的灭荒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挂图作战,精产灭荒,确保省委省政府“四个三”工程之一的精准灭荒工程在竹山落地实施。
(3)加大绿满竹山工程实施后的管护与监测评估。加大投入,对造林地跟踪抚育管理,同时对造林成活率、保有率、生态经济效益等
开展监测,确保绿满竹山建设成效,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5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保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政治需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森林资源增量,优化森林资源存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高造林成效,创建森林城市,建设国家公园,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坚持以 “绿满荆楚”成果巩固为主线,以精准灭荒、高效造林为核心,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的造林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灭荒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作业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县近0.53万hm2荒山造林工作,实现县域内所有宜林荒山应绿尽绿,为建设绿满竹山、绿富竹山、绿美竹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