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唐光义 张淑丽 张宏国

    摘? ? 要:文章从“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全程育人的理念出发,分析了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以“软件项目管理”为例,探讨通过专业课修订教案大纲,添加思政元素,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软件项目管理;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29-02

    2018 年9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了科学概括和集中阐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当前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广泛、各种思想碰撞越来越激烈、各种极端行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引领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高校都在逐步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从2004年起上海部分高校率先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近400门专业课申报了试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的软件设计师的摇篮,是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随着现在“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本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但是在本专业的建设中有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在本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是需要我们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

    首先需要弄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向学生传授一种普遍公认的价值观?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都需要向学生传授一种共同的或社会公认的价值观。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在自由进行价值观选择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思想偏激、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中国到世界,从远古到当代,由于价值观选择偏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屡见不鲜。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种被普遍公认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并把这种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受教育者。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呢?“课程思政”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好方法,它能够将以专业技能、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用“知识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知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

    (二)“课程思政”是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又红又专”的建设者,是既有过硬本领又有高尚道德的专业人才。对于培养这样的人才,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让显性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与隐形课程(各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显性课程为思想引领、价值导向,隐形课程为具体细化、有力支撑,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全程育人。

    (三)“课程思政”是学生发展的自身需求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专业知识是基础,品行修养是根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那么专业学习就会迷失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德育引导专业学习的发展。如果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那就难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当然,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很重要,只有學好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适应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专业知识和德育修养就如同人的两条腿,都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思想认识上、时间安排上、重视程度上、成绩评价上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课程思政”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深入挖掘每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红色元素、典型案例等,将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价值引领、德育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案例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本课程属于交叉学科,它把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为了在本课程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中特别增加了“了解软件开发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软件行业的基本规范,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软件工程项目对环境、安全、文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进行了课程的考试改革,取消期末一张卷的模式,而改为项目实践的形式,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项目(自拟或教师指定)完成项目实践,将所有学生分组,每组5人,每组代表一个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个情景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整个项目,成绩评定团队成绩占30%,个人成绩占70%,这样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课程作业、案例讨论、情景分析等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承担的软件项目分析其对环境、安全、文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课程案例讨论中,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抢票软件”进行分析。抢票软件是互联网企业根据每年的春运时期买票难的问题而推出的一种帮助用户增加购票成功率的浏览器插件,现在出现了很多手机APP应用,帮助进行抢票。这样的抢票软件会对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抢票软件是否类似于“黄牛”。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倒卖车船票属于犯罪行为,以前在火车站的“黄牛”倒卖车票是犯罪行为,现在通过抢票软件抢票再进行“转让”是否类似于“黄牛”的行为。这就要求学生思考软件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抢票软件是否引起了新的社会不公。抢票软件确实能够为购票者带来方便,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僻远农村地区的人员,以及对于计算机操作不太熟悉的人员等是否造成了伤害,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同时,抢票的成功率跟网速的快慢有很大的直接关系,这样是否又造成对网速慢的人员的损害,这都是有待思考的问题。由于抢票软件的出现是否又出现了新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也有专业人员称“这是赤裸裸的插队”。对于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在软件项目的实施中要注意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3.抢票软件是否带来了恶性竞争,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抢票的成功率在于访问服务器的及时性,一个抢票软件与售票服务器联系的越频繁购票的成功率就越高。那么,为了提高抢票的成功率,各个抢票软件都会加大马力与售票服务器联系,这样就造成了恶性竞争,影响了正常的购票秩序。

    4.抢票软件是否影响售票官网的正常运行。用户在官网购票也可以使用“刷票”功能,每5秒刷新一次,但是通过抢票软件,可以达到每秒刷新10次,甚至更高。这样大规模进行刷新,很容易拖垮服务器,这属于不道德行为。

    5.抢票软件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抢票软件要想帮助用户购票,首要就要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且都是敏感信息,在抢票软件帮助用户购票的同时,也掌握大量的用户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受到木马病毒的攻击,就会对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即使没有信息泄露,对用户而言也是存在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学生思考软件项目的实施对安全,特别是信息安全的影响。

    三、结论

    “课程思政”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要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3]。其次要端正态度,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和自身文化素养,并深入挖掘課程的红色元素、红色案例、优秀文化等,把思政元素孕育到专业知识中,通过专业知识提升思想认识。再次,要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引导,在潜移默化间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达到专业育人的功能。最后,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充满正能量,能够通过自身的魅力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

    [2]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

    [3]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