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摘要]《湘江评论》是毛泽东青年时期主编及主笔的重要刊物,体现了青年毛泽东追求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思想理念的心路和做法。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对当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湘江评论;民主;平等

    [作者简介]李莹(1975-),女,湖南韶山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文物部,馆员,主要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6-0004-03

    《湘江评论》是1919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主编及主笔的湖南省学联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前后出版5期、发行4期。尽管该报因反动军阀的阻挠存世不久,但其风格独具,文笔辛辣,言语犀利,敢于破旧立新,针砭时弊,对开启民智、解放思想、促进革命等产生了重要作用,不仅是五四时期传播和研究新思潮的阵地,而且是展现青年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

    一、毛泽东是创办《湘江评论》的主力

    《湘江评论》能够紧跟最新潮流,契合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反帝反封建的现实需要,一跃成为五四时期的知名刊物,离不开其主编毛泽东的作为和贡献。

    《湘江评论》的创办主要源自于毛泽东对理想和现实的把握。毛泽东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对国家危亡、民族屈辱、人民苦难有着切身感受和深刻思考,很早就确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目标。1910年,他胸怀理想,走出乡关,相继到湘乡、长沙求学,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和道路。在这期间,毛泽东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洗礼,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思想的转换,最终走向了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列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现实国情、考虑国家的前途命运。当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他就立即联系各方代表商讨在湖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于1919年5月28日组织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以指导学生运动。由此,为扩大先进思潮的影响,推动爱国运动的发展,由毛泽东主导的、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创办的《湘江评论》便应运而生。

    《湘江评论》的创办主要得益于毛泽东的新闻学习经验。1919年初,毛澤东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新闻研究会。期间,《京报》社长邵飘萍的授课,对其影响很大。他不仅讲授一般的报刊出版、新闻采访等业务知识,而且注重新闻工作者素养的训练,常以“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鼓励学员坚持真实客观的自由主义新闻立场,独立办报,匡扶正义。毛泽东认真学习了邵飘萍主讲的《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并多次拜访邵飘萍,得到了邵的指导和接济,同时为邵浓厚的爱国情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恣肆凌厉的文风所折服。回长沙后,毛泽东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运用所学,果断以新闻媒介为武器,创办了《湘江评论》,并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数十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抨击,宣扬了民主与科学等思想。

    《湘江评论》的创办离不开毛泽东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功底。毛泽东自幼喜欢阅读,常与文字相伴,在私塾时期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出关求学之后,阅读报刊成为毛泽东了解时政资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其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在1911年参加湖南新军的期间,他也非常重视研究时事和社会问题,并专门从每月的饷银中拿出一部分来订阅报刊。在创办《湘江评论》前,他已读过《新民丛报》《民立报》《湘汉新闻》《民报》《新青年》《大公报》《时报》《京报》等诸多著名刊物。常年累积的读书看报经验培养了毛泽东对报刊杂志的敏锐性和熟悉度,使其对刊物的重点、特点及出版流程等基本了然于心,从而为主编《湘江评论》提供便利。同时,毛泽东还勤思善写,其撰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救亡图存论》《体育之研究》《心之力》等文章充分展现了他深厚而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也经常写广告、启事、传单,针对有关时政消息发表评论和意见,甚至贴墙上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已练就了出色的文笔。这为其主笔《湘江评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湘江评论》体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

    《湘江评论》刊发的绝大部分文章是由毛泽东亲自执笔或审定,因此,它集中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有关先进思想。

    其一,提倡民主和科学,高举反封建主义大旗。《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对抗封建专制主义和愚昧落后思想的有力武器。他在刊发的文章中尖锐地指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是“全国人民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九千万是迷信家”,他们“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运命,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①实行的所谓的共和只是“甲仆乙代”,“实则专制”,“愈弄愈糟”,结果禁锢了人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而为什么会这样?毛泽东认为是科学与民主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于是他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文化,质问道:“难道定要留着那‘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的事,才算是‘民国所宜吗?”②他主张采用民众的大联合、发起女子革命军等方式来彻底打破封建专制制度及思想的桎梏,希望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男女的、教育的,都求得青天,以获得各色人等的独立自主的人格人权。

    其二,高呼平等与自由,批判帝国主义强权。毛泽东历来反对强权。他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家不要怕”、“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③呼吁借用平民主义(即民主)的高呼,将强权打倒,获得国家、民族、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同时,他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强权背后实则是其侵略本性的扩张和内在矛盾的突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集团争夺利益、掠夺财富的结果,巴黎和会上的各种谈判不过是为了分赃平衡,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头子们不过是一群满嘴平等正义的强盗。所以,他极度蔑视巴黎和会上自鸣得意的帝国主义强盗们,说“无知的克勒满沙老头子,还抱着那灰黄色的厚册,以为签了字在上面,就可当做阿尔卑斯山一样的稳固。可怜的很呵”④,却殊不知各国工人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要求独立的呼声、民族自决的愿望正在日益升高,推行强权政治的“他们总有一天要头痛”。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甚至预测到了若干年后帝国主义之间再有一战。这表明他对帝国主义认识已上升到了理性阶段,基本上具备了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认识态度。

    其三,号召民众大联合,尊重人民的历史作用。毛泽东通过对辛亥革命性质及其经验教训的深刻剖析,经过五四运动的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主体性作用。从《湘江评论》刊发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指出世界上“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因而,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发动和联合是改造社会的关键,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天才人物身上,而是要发动包括农夫、学生、工人、妇女、教师、警察、车夫等各个群体的联合,从小联合入手逐步达到大联合,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由此,毛泽东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想法开始萌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通过《湘江评论》第一次集中地强调了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历史作用。他认为“像要求解放要求自由,是任何人都有份的事”⑤,不应排除妇女在外,还特别撰写《难道走路是男子专有的》《女子革命军》等文章鼓励妇女站起来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从这些来看,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立场。

    其四,称颂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湘江评论》的主旨在于宣传新思潮,马克思主义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毛泽东撰写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非常肯定的。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后的各国罢工运动,指出中国的五四运动实际也是世界各国革命运动高潮中的重要组成。他特别抒写了“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匈牙利崛起,布达佩斯又出现了崭新的劳农政府。……更有中华长城勃(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族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桌,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⑥的感慨,更在《德意志沉痛的签约》一文中断言德国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共和国。通过这些,不仅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十月革命之举的赞赏,也可以看出他对“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的渴望。可以说,《湘江评论》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营造了舆论条件。

    在主办《湘江评论》的期间,毛泽东的思想是相当活跃而又有些复杂的,比如他一方面不主张“炸弹革命”、“有血革命”,另一方面又称颂十月革命等。诸如此类思想状况复雜的情形在他发表的文章中也有所体现。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分析中国的具体实践、世界形势和各国的斗争运动,并相信共产主义将可能在全世界拥有光明的前途。而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也逐步上升,进而推动毛泽东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三、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的价值

    自《湘江评论》创刊之日起,毛泽东便开足马力,不顾炎热酷暑,从撰稿、编辑、校对、出版到发行亲力亲为,一个月左右在前4期和临时增刊上共发表文章41篇,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湘江评论》。毛泽东在创办该刊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和价值仍是值得借鉴的。

    (一)宣传了民主科学理念。如果说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民主与科学的冲锋号,五四运动则将民主与科学付诸到了实践当中。毛泽东作为湖南五四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也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直接指出“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即民主)”。他还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后民众的民主觉悟提高了,“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那些被封建皇权视为“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号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⑦而对当时国人诸如“五百蛮雷,上天降罚”的落后愚昧思想,他发出了“不信科学便死”的呼号。到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⑧但在发扬民主与科学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积极抵制一言堂、家长制、迷信、伪科学等。对此,更应学习毛泽东敢说、敢做、敢为的精神魄力,不断宣传民主与科学理念,消除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

    (二)彰显了平等自由意识。毛泽东从小就主张平等自由,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当立志救国的理想萌芽于心中之后,即把创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的中国作为毕生追求。在《湘江评论》文章中,他多次表达各民族、各色人等之间要实现平等,常问“自由之神”在哪里,倡导要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更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内享有平等权。他说:“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⑨可见他对思想自由的高度重视和向往。同时他通过刊发各国罢工争取民权的事迹、号召实行民族自决等方式来提升中国人民对平等自由意识的觉悟,呼吁消灭剥削和剥削制度。等等这些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新中国今天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学习和了解毛泽东追求自由平等的历程及其为此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深化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贯彻。

    (三)发扬了爱国敬业精神。《湘江评论》的创办,实际上就是毛泽东爱国思想的重要体现。其呕心沥血、不胜其苦的办刊历程也被后人视为敬业的典范。其连载在该刊上的《民众的大联合》在当时的进步思想界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北京《每周评论》评价该文说:“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⑩毋庸置疑,爱国敬业是毛泽东终生坚守的价值准则和道德品格。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毛泽东总是爱国敬业的光辉代表。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仍然坚持工作和学习。据工作人员的护理记录,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看书、看文件11次,共2小时50分钟。?所以,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做事精神,对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人生中主编及主笔的第一份正式刊物。其创办的过程生动反映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历程和人格个性,同时也为毛泽东接编《新湖南》、创办《新时代》等报刊杂志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如何继承和弘扬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爱国敬业等理念提供了借鉴。其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北京:湖南出版社,1990.

    ⑧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3.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走近毛泽东遗物馆[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