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图书馆市场到书率的思考

    张蓉

    

    

    

    摘 要:图书馆市场是目前纸质图书销售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各出版社对此非常重视,但又存在出版社无法实现图书馆订单100%到书率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经销商提供的未到书品种与出版社的实际库存情况进行对比,从出版社的角度分析出影响到书率的因素有首印数下降、信息不对称、图书生命周期、供应商统计偏差、库存时时变化等。要将到书率提升到理想状态,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出版社运营能力,与图书馆、经销商上下联动,形成良好的图书馆市场生态环境。

    关键词:出版社 图书馆 采购 到书率

    对于纸质图书销售来说,图书馆市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纸质图书各细分市场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从人民邮电出版社(以下简称人邮社)2018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图书馆市场的纸质图书销售占全部纸质图书销售的8%的份额,是出版社提高销售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从图书馆市场来看,2018年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经费趋于平稳,各高校图书馆馆藏的纸质图书复本数进一步下探。据武汉卷藏公司数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平均复本为2.35册,与五年前的2.71册相比,降幅达到了13%。数据还表明,越是发达地区,平均复本越低,有些地区的平均复本已经不足2册。而在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数量在逐年增加。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到2017年底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达到3166家,购买纸质图书的经费也在不断上涨。2018年1月1日,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公布实施,更是为这块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此时的出版社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严格把控图书质量,控制出版品种,仅人邮社2018年的出版品种就比2017年下降了10%。如何提质增效,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又一个新课题。

    一、到书率及存在的问题

    到书率, 简单讲就是实际到书数量与实际采购数量之间的比。[1]它最能体现馆配商的服务水平及采购能力,也可称之为满足率,是图书馆招标文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图书馆需求最终实现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让更多的图书走进图书馆,也是出版社最大的追求。这样看来,无论从图书馆、馆配商还是出版社,到书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着重从出版社角度来分析影响到书率的一些因素。

    (一)核心出版社

    目前,图书馆为提高馆藏质量,普遍采用的是基于核心出版社的采购策略。基于核心出版社的采购策略是在充分了解目前我国文献出版特点后提出的。我国每年文献出版的数量大、范围广,各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图书质量差别比较大。权威性高、专业性强、著名作者的图书一般都在核心出版社出版[2]。所谓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图书出版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社,其具有“三高”的特点, 即出版质量高、利用率高及读者影响力高。这类出版社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情况,对反映某学科的研究成果、状况及发展趋势方面的图书能够在第一时间出版[3]。图书馆在招标文件明确列出核心出版社的名单,要求馆配商承诺保证其图书的供应,而人邮社被众多图书馆列为了核心出版社。

    (二)出版社存在的问题

    2004年人邮社就较早地关注到这个细分市场,成立图书馆服务队伍,采取一对一的终端服务,经过多年耕耘得到了市场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到这块市场竞争当中,纷纷成立图书馆服务部门。各个出版社各显神通,开展各种丰富的市场营销,努力拿到更多的订单。但笔者发现,在出版社的订单中,有一部分最终是没有采购到图书,无法全部满足图书馆的需求。以人邮社为例,从馆配商提供的近三年到书率数据来看(见表1),2018年人邮社在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馆藏公司)的到书率为93.11%,在同类科技社中排名第二位;在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三新书业)的到书率为86.3%,排名第三位。数据差距存在统计标本及统计时间节点的差异影响因素。但从纵向来看,人邮社在市场的产品供货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按人邮社一年图书馆市场销售1.3亿元,到书率按照平均90%来算,一年就有1300万元的订单未能满足供应,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影响到书率的几个因素

    浙江馆藏公司提供的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人邮社缺书明细中,共涉及153家图书馆的404个品种。去除重复部分,剩余303个品种。将其与人邮社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比对,缺书现状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缺书现状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首印数降低

    前些年,人邮社一般图书的首印数是4000-5000册。为了控制库存,提高经营周转率,首印数在逐年下降。近几年,首印数一般控制在2000-3000册。而图书馆的订单,从新书出版信息发布→MARC数据制作→书目发送→采访馆员选订→馆配商报订等环节下来,快了也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等图书馆的订单报到出版社,很可能有一小部分畅销书因为没库存而未能采购到。

    (二)信息不对称

    从浙江省馆藏公司提供的2018年客户订单未采购到的303个品种来看,合作出版有89种,占29%的比重。人邮社合作出版的图书多为教材,主要包括专业课、通识课两个方面。其中专业课教材在选题方向和质量上更具市场优势,因而印数会在学校使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一般的多加印300册,重点图书加印500册以上。而通识课教材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有的印数只用来满足合作学校需要,那就有一些图书在市场上没有流通。

    (三)库存时时变化

    将调查的2018年缺书明细与人邮社现有库存进行匹配,发现有28种目前已有库存,这部分占到9%的比例。由于库存始终是一个波动的状态,控制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馆配商大多会再次向出版社申购,甚至采取多次回溯。出版社與馆配商建立了库存查询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四)图书生命周期

    从表2所示的未到货图书首版时间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未到品种有49种,2017年未到品种有70种。一方面,在2018年图书馆的订单中2017年的图书占比比较大;另一方面,人邮社是按照出版时间一年以上、近三个月发货不足一定数量的原则每年报废一次,所以当年的图书品种的满足率最高。表中2019年图书有5种,经过匹配现在库存3种已有库存,反映出人邮社对于最新畅销书的重印速度还是很快的,这样看出图书生命周期对到书率的影响。

    (五)供应商统计偏差

    在缺书明细中,有一部分图书是不属于人邮社发行的。例如,与人邮社合作的童趣出版公司的图书完全是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自行发行;还有人邮社只负责发行海豚出版社部分图书,其余图书仍由海豚出版社自行发行。在调查的303个品种中,海豚出版社自行发行的有13种,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自行发行的有29种,共计42种,占未到品种的14%。

    三、如何提高到书率

    服务质量好的馆配商,为了保证图书馆的到书率,采取二次、三次回溯的办法,有机会采购到那些被加印的品种,大大提高了到书率。下面笔者从出版社角度分享一下对提高到书率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馆配商备货机制,保证馆配市场供货

    对于全国性的馆配商,人邮社每周新品上市都要有50本左右的备货。对于订单式采购不提前备货的区域经销商,与之积极沟通,提高目录传递速度,缩短下订单的时间,及时把图书馆订单报到出版社,避免下单速度影响到书率。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他所服务的馆配商会第一时间预订人邮社一定数量的新书,收到新书后立即制作采购数据提供给图书馆,在采购人员初选之后,将选定品种的样书送到图书馆里看样进一步筛选,馆配商将最终选定的图书进行加工上架。由于馆配商根据以往经验预订了一定数量的新书,在大多数时候能满足他所服务图书馆的需求量,订单的到书率一般都在95%以上,甚至达到98%。

    (二)成立馆配服务团队,打破信息不对称局面

    人邮社较早在图书馆市场采取了一对一终端服务模式,近几年与全国280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联系,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通过服务人员可将人邮社最新图书目录及时传递到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查漏补缺,提出采购建议。图书馆可随时询问图书库存情况,以及了解图书是否加印等状态,同时有效地缓解了部分馆配商受利益驱使,将具备馆藏文献价值的高质量图书屏蔽在采购人员的视线之外的现象发生[4]。

    (三)建立馆配订单回告机制,及时反馈库存变化

    每隔二三个月,将馆配商提供的未到图书目录与人邮社系统进行一次比对,详细标注有货、版本更新、报废、合作出版、不负责发行等情况。明晰涉及图书的出版状态,对于报废、合作出版(不在市场流通的)等此类图书,订单终止无需再次订购;版本更新的,可向图书馆采购人员提出修改订单建议;不负责发行的,可将订单转向实际供应商。回告机制将出版社信息更透明,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重复订购,白白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四)结合POD印刷,延长图书生命周期

    按需印刷 (Print on demand, POD) 又称即时印刷, 指的是按时、按地、按量的一种绿色环保的快速印刷方式[5]。人邮社目前引进了一条POD生产线,有效解决了由于印刷数量少带来的高昂印刷成本问题,打破了传统印刷“最低印数”的限制,对于印数不足1000册的都可采用POD印刷。这一举措使得大批断版书被激活,图书产品生命周期明显延长,在有效控制库存的情况下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6]。

    (五)从源头解决问题,杜绝供应商统计偏差

    对于合作出版的图书,如果不计划在市场推广,出版社要控制各个出口都不再发布其信息,这样有效地避免了这部分图书被图书馆看到而采不到的现象发生。对于人邮社不负责发行海豚出版社的部分图书,以及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自行发行的图书,出版社要做好与馆配商的信息沟通工作。

    四、结语

    前面提到图书馆十分重视到书率,但还是有一些图书馆对投标商家的要求过于宽泛,从而导致不合理的评标结果,最终牺牲的是图书馆的利益[7]。而同济大学图书馆每月汇总书商到货情况和到货周期的做法,十分值得其他图书馆借鉴[8]。只有图书馆统一行动,才有利于反向推动馆配商提升供货能力,折扣上不要一味地强调低价中标,多向招标单位呼吁图书采购的实际情况,只有上下游联动,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高质量的图书顺利进入到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孙元睿.招标采购的馆配中文图书到书率专题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期刊,2012(12).

    [2]钟建法.“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J].图书馆建设,2003(4).

    [3]姜新,贾树珍.高校图书馆大批量图书采购质量把控研究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7(12).

    [4]史矛.面向自助出版的按需印刷服务创新研究——以BookBaby公司POD项目为例[J].新闻知识,2018(5).

    [5]李静.POD出版印刷的优劣及对出版经营的影响[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05-29.

    [6]方勇,洪涛.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的过程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8(7).

    [7]史艳芬.面向学科化服务的中文图书采购可行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3).

    [8]田力.图书馆、馆配商与出版社三方合作共赢的实現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6(5).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