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批注

    郑玉宝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批注,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分析、综合、评价、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尝试变革,将笔墨变成鼠标、键盘、语音录入,使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使阅读更直观、更高效。

    ● 理解“批注”,常规+理解

    小学阶段的批注式阅读更多的是学生对文本通过个性化阅读提出所疑、所思、所感、所获、所赏、所评,并用符号、线条或文字表达出来。笔者以为,信息时代的批注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合成的;可以是一次性批注,也可以是反复多次动态更新;对原生教材可以附加,也可以删除。

    ● 指导批注,技术+指导

    巧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用不同的媒介展现自己的思考,并乐于批注。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为例,笔者尝试从认识批注、方法指导、搭建平台、鼓励评价、迁移运用等几大板块指导学生。

    1.认识批注,资源链接

    ①利用图片展示学过的利用符号批注过的课文,教师提出将“?”转化成文字怎么表达,并在文本框即时插入对文字批注的理解。

    ②结合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制作微课,系统介绍什么是批注,有几种类型。

    ③资源链接《总也到不了的老屋》课文,使学生明白其实批注早有接触,并不陌生。

    2.指导批注,导图建构

    ①教师利用白板出示课文《牛和鹅》第一段,让学生自读摸索,尝试自由批注,做到“敢批注”,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插入批注,并利用手机同屏,同时展示多位学生在同一处所做的批注,展开讨论。

    ②教师出示原文范例,通过白板放大镜和遮盖功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明确批注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最后梳理小结“可批注”。例如,《牛和鹅》一文中,课文中的五处批注示例清晰地示范了从三个角度做批注,即有疑惑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自己的体会。除了课文中示范的三个角度之外,批注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对文中出现的写法进行点评,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也可以做批注。

    ③首先,课文范例与学生批注对比,思考为什么课文中的批注更精到、更有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头看自己批注的多处痕迹,建构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批注,怎样批注更精到更有趣的思维逻辑,讨论形成思维导图。最后,通过追问对话,产生思维碰撞,观察分类,更加全面细化对批注的了解,真正学会批注这项读书技能。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现场发言生成的资源语音录入文字,示范批注。

    3.交流批注,智能评价

    在迁移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出示关于“鹅”的描写的几段话,并用不同颜色笔标注,让学生进行文字批注,学生批注后通过电子书包拍照功能,将其上传到班级群共享作品库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提交的作品,互相启迪,再补充完善批注,二次提交。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对同一处批注的不同角度,教师可利用多屏互动,进行“秀批注,评批注”。

    4.挑战批注,晋级共享

    ①提高难度,引导学生向《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兩课挑战批注,注意课后习题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如果有条件,通过幕布平台,整理批注,一键生成思维导图会更清晰。

    ②教师巡视拍照,同屏展示,即兴点评,同时推送资源,将其他班级学生所做的批注进行线上交流共享。课下,对批注尚不能找到感觉和角度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生成的批注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5.应用批注,举一反三

    在学生熟练掌握批注的学习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挑战应用,二维码扫码进入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批注闯关,并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每日打卡功能,让学生反复操练,养成习惯。

    6.整理批注,赋能留痕

    批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思路和学习历程,不论是初学者的“问道”还是熟练者的补白和思辨批判,教师都可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后期指导帮助他们将其形成博客,同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有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经常写批注日志,尤其对课外阅读,如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经常对学生的日志进行评论(评论也是批注),邀请家长、老师、同学一起评议交流,补充认知,完善资源。多种批注的后期整理正如卡片原理一般,无形中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在线上线下交流中,不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不断补充更新相关的链接资源,如网络视频音频,促进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处理后台批注数据时,可选择性截图或摘录,生成短视频,批注有痕,思考无痕,这才是新时代的批注样态。

    ● 关联批注,融合+关联

    在教学批注式阅读时,教师要融合编者意图和写作背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素材积累的视角出发,借助多媒体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进而达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主了解”的目的。

    1.编排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学批注,要以教材编排为导向,不局限于本单元本册的教学,而是要新旧对接,将批注阅读拓展延伸。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批注”要素是在第二单元“提问”要素和第四单元“把握内容”要素上建立起的联系。

    2.写作背景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为什么这样写?作者关注文中人物的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时插入资源链接,导入不同的人物名片,使学生能够做到理性批注。如果直指古诗词内容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插入注释和相关图片的方式快速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海量的图文信息能让学生快乐有效学习,能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智能。

    3.生活实践

    《牛和鹅》一课记叙了“我”对待牛和鹅的态度的变化,《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记叙了扮演老虎给“我”带来的困惑,《陀螺》一课讲述了“我”玩陀螺的烦恼与欢乐。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对类似体验的回忆。教师可在课下组织一场陀螺比赛,录制成视频,指导学生反复观看,遵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关联学生的真实生活,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文本,达到学生、作者和编者三者的深入对话,提高阅读品质。

    4.学科特点

    人文性和工具性兼有的语文学科,一定会充满语文味。关键词语的品味,精彩句段的赏析,听说读写活动融入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融入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融入共情同理等心理体验等语言要素,不能因多媒体刺激过分依赖,重在语言文字的咀嚼和思维含量的提升。

    总之,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以批注的形式提升阅读质量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