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亲独居长者个案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关键词 独居长者 个案服务 社会支持网络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课题(2020GZGJ290)“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困难长者问题的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张雨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高职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实务。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03

    2018年起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进入新周期,开启党建引领服务新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新的服务周期里,长者服务依然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服务领域之一,尤其在老城区的部分街道长者的生活照顾、居家养老、居家安全、社会支持等相关问题更是成为社工站的重点服务项目。扶贫济困本就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现的题中之义,长者群体中的特殊困难老人,问题多,需求大,资源少,更是社会工作需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在服务中社工理应重点关注并做到定期跟进,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兜底服务,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的托底线功能。因此,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力量,协同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为老服务是新时代长者服务的趋势,本文选取特殊困难长者中的一个典型——丧亲独居袁奶奶的个案,系统呈现专业服务思路和过程。一、个案来源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开放性的宣传活动中接触到案主袁奶奶,案主主动谈及当前的生活情况,表达生活艰辛压力大,感觉快要喘不过气来,倾诉欲强烈,社会工作者通过上门探访和多次接触后,初步了解其丧亲经历、情绪低落和生活困难后,决定以个案工作的服务形式专门跟进。二、个案基本情况

    (一)背景资料

    案主袁奶奶,79岁,现独自一人居住。育有一儿三女,女儿们均已外嫁,儿子两年前意外去世后与媳妇、孙子同住,媳妇与儿子再婚后未曾生育,孙子是前媳妇所生,与后母关系一般,经常发生冲突,儿子去世后无人从中调停安抚,加上毫无血缘关系,一度闹得很僵。不久前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媳妇离家出走,留下老人与15岁的孙子相依为命。孙子今年上初三了,老人右腿不便,不仅要自己买菜做饭,还要照顾上中学的孙子,生活压力大,疲于应对,整日忧心重重,经常以泪洗面。

    (二)身心及社会功能状况

    1. 生理方面

    案主身体状况尚可,除右腿不便利外,患有轻度糖尿病,无须服药,但需适当控制饮食,儿子去世后的两年时间里,经常失眠,整夜睡不了,因经常性哭泣,视力开始模糊,不太看得清东西。生活基本能自理,媳妇离家出走后,就独自承担起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有些力不从心,但咬紧牙关暂能简单应付。毕竟案主是高龄独居老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衰退,活动能力也会逐渐退化,以后的日常生活起居照顾会是潜在的长期性问题。

    2.心理方面

    案主精神状态一般,时常发呆、走神,看起来闷闷不乐有心事的样子,但还算愿意倾诉和表达,在社工面前能主动谈及自身情况,对个人经历和处境毫无隐瞒之意,偶尔会走出家门,坐在邻居家门口看人聊天,较少与人交流互动。案主性格坚韧,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媳妇离家出走后,依然勇敢一力承担起抚养孙子的重担,毫无怨言,现在孙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只是提到过世的儿子,老人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念叨着老天为什么不长眼,为什么不让她代儿子去死,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也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孙子以后没人管没人照顾。

    3.社会方面

    案主的社会功能较弱,案主年迈,独自一人居住,孙子读中学住校,三个女儿已出嫁,两个女儿在外地帮自己的儿女带孩子,每一两年才回来一次,仅有小女儿住在本市偶尔探望,每次都会买些食物、衣物送给老人,身边并无其他亲人。周围邻居都是认识几十年的老街坊,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修下水管,偶尔幫买下菜和药等。逢年过节时居委会会上门慰问,送些米、油等生活物资。目前主要由长者服务领域的社工登记在册,定期探访跟进。三、问题分析与预估

    经过与居委工作人员沟通、前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评估,可以得出,案主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生存方面

    1.经济困难

    儿子去世、媳妇离家出走后,家庭丧失了家庭来源,老人没有任何养老金、退休金,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生活资源匮乏,生活非常拮据,连生病都舍不得买药来吃,孙子正上初中住校,家庭开销大,无力承担。

    2. 居家安全隐患

    案主独自一人居住,经社工入户探访及评估发现,长者家里光线昏暗,屋内摆放凌乱,卫生状况较差,卫生间无扶手和防滑,很容易跌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人一旦跌倒,继而会产生新的问题。

    (二)心理情绪方面

    案主本来有个幸福的老年生活,儿子孝顺能干,生活无忧,一家三代同堂,团圆和睦,突生变故后,现在孤身一人,孤苦无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令老人悲痛万分,若不是牵挂尚未成年的孙子,真想随儿子去了。一想到儿子,眼泪就止不住,睡眠极差,经常哭着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丧子的情绪有待舒缓和排解,需要逐步适应与孙子相依为命的新处境。

    (三)社会关系方面

    从案主拥有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来看,除社工定期探访跟进外,仅有小女儿偶尔探望,邻居偶尔伸以援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较弱,急需拓展人际网络,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四、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将个人的发展与适应性问题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认为个人通过对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个人社会适应问题,为个人的成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一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提供资源。

    社会支持是与困难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以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其中,正式的支持是指政府、社区、专业社工等组织的资源和支持,非正式的支持包括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

    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的应对来自环境中的挑战。案主袁奶奶老来无依,丧失经济来源,既要面对儿子离世的悲痛,又要照顾尚未成年的孙子,问题多,资源少,因此个案辅导的重点是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袁奶奶走出悲痛,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

    2.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person-centered therapy)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rs,1961)创立,该模式重视案主的主观现象世界,重视专业关系,强调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以人为中心疗法注重促进和协助案主,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案主袁奶奶的儿子两年前因意外去世,她一直不愿接受也不承认这一事实,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因此,社工通过建立信任、接纳和真诚的专业关系,帮助案主更好的体会儿子离世对案主的意义,理解和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变化。社工作为 “同行者”陪伴并鼓励案主着眼于“此时此地”,表达当下的感受,妥善处理哀伤情绪,适应新的生活。

    (二)服务目标

    1.政策援助,缓解经济困难

    案主袁奶奶目前独自居住,与15岁的孙子相依为命,自从媳妇离家出走后,就丧失了经济来源,因此,考虑充分根据政策申请相应的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2.情绪疏导,舒缓丧亲悲痛

    案主仍未能真正接受儿子离世的事实,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关注案主的哀伤情绪,提供哀伤辅导,协助案主适应家庭结构的调整。

    3.寻找资源,构建支持网络

    案主年迈,独居,孙子读初中住校,仅有小女儿偶尔探望,社会功能弱,社会支持少,资源少,生活照顾、居家安全等方面均需要帮助,因此,链接、调动社区内外资源,帮助案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是个案工作的重要目标。

    (三)服务策略

    1.经济方面

    协助案主申请低保,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接着申请专项救助之教育救助,解决孙子读书的后顾之忧。同时,帮助案主申请平安钟和居家养老服务,保障长者居家安全,缓解日常生活起居照顾压力。

    2.心理方面

    协助案主正视丧子之痛,表达悲伤,面对现实,提供哀伤辅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陪伴。现在孙子是案主唯一的指望,以此鼓励案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3.社会支持方面

    整合社区资源,协助案主建立四级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充分调动家人、邻里、社区志愿者、居委、社会组织等的积极性,服务案主,解除后顾之忧,保障晚年生活质量。五、介入过程

    (一)关系建立,评估需求

    社工首次接触案主袁奶奶后,多次主动上门探访,关心案主日常饮食起居、精神状态,了解长者居家环境和卫生情况,在沟通中社工充分表达对案主的关心,肯定她的感受,同理她的痛苦,案主真实感受到社工的真诚。同时邀请案主参与社工站的活动,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多次接触下来,做到较全面掌握长者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并据此评估了长者需求。

    (二)宣泄情绪,减轻压力

    社工主要采用面谈的形式。在个案前期,社工的工作重点是陪伴和关注,用人本治疗模式指导个案进行,社工从案主的主观角度着手,相信案主有能力发展自己,并解决问题,能够对儿子的离世进行评估并赋义。因此,社工一方面给予案主充分的支持和关怀,运用积极聆听的技巧,同理她的悲伤,会谈中案主多次提及兒子的孝顺、能干,以及儿子生前为她做过的事情,表达对儿子浓浓的思念,社工以倾听为主,任其表达对儿子的思念、丧子的悲痛,表达对命运不公、生活艰辛的失望,表达对孙子的担忧,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尊重、接纳、真诚的合作关系,运用积极回应、回忆的技巧,整合案主的丧亲过程,引导案主着眼于当下,理解和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变化,表达自己的痛苦与感恩,妥善处理哀伤情绪,逐步接受儿子去世的事实,帮助案主重新赋予儿子离世的意义。

    个案后期,社工以会谈、家访、陪同做手工、参与活动等不同的方式陪伴案主,给予案主情绪陪伴和行动陪伴,还为案主建立其到社工站参与活动的新关注点,分散其对丧亲事件的注意力。

    (三)寻找渴望,激发动机

    会谈中案主多次表达“人老了不中用”“做人没什么意思”“人活着太辛苦了”等负面情绪,社工协助案主直面自己的丧失感,以孙子为话题,梳理孙子之于案主的意义,引导案主从新的角度认识生命,激发其治疗的动机。社工告诉老人,儿子遭遇意外不幸去世,最牵挂放心不下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和儿子,孙子已经没有了父亲,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为了孙子,也要好好活下去,陪伴他长大成人。社工鼓励袁奶奶想象孙子考上大学的愿景,以此为生活的寄托。案主表示会努力活,抚养孙子到成人成才,不辜负儿子。

    (四)链接资源,给予支持

    案主袁奶奶已经79岁了,与孙子相依为命,没有经济来源,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步弱化,一旦有任何突发状况,家里没人及时处理,就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其获得必要的资源尤其重要。

    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社工着力构建由家人、邻里、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等组成的四级社会支持网络,注重与其他机构资源和专业人士沟通和合作,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老人基本生活质量。

    1.联系案主的三个女儿,以住在本市的小女儿为主,定期探望陪伴老人,远在外地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也要时常打电话给老人,关心安抚年迈的母亲,缓解孤獨感。拜访案主相识的邻居,请他们每天抽空敲敲门,留意老人动向,有情况就联系社工。

    2.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2-3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与袁奶奶结对子,提供个别化的帮扶,在日常起居、家居清洁、情绪关怀等方面提供帮扶服务,并建立邻里-社工-志愿者沟通机制,定期交流老人情况。

    3.社工持续跟进,深入辅导。通过面谈与案主互动,在个案辅导中提供专业服务,扮演支持者、使能者、资源联络人的角色。帮助老人成功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获取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改善经济状况;提供哀伤辅导,缓解心理压力,鼓励老人走了家门,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结识朋友,转移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个案辅导结束后,案主将转为重点关注对象,依然由社工恒常跟进,定期探访,按需提供服务。

    4.协调社区资源,提供恒常服务。帮助老人申请长者饭堂服务,安排社区志愿者送餐上门,每个月的便民活日上门为老人提供量血压、理发、打扫卫生、修理家电等服务。

    (五)挖掘潜能,提升质量

    在案主情绪有所好转时,社工运用优势视角,肯定老人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及坚强面对惨痛生活的勇气,协助老人更好地面对现实,接受丧亲事实,走出悲痛,整合人生经历经验,开始新的生活。六、评估与反思

    社工通过观察,对比案主接受个案辅导前后的变化,并阶段性地在面谈中讨论和回顾近期变化,案主认为已经实现之前制定的个案服务目标。经社工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一)介入成效

    1.缓解经济压力,保障基本生活

    帮助案主成功申请到低保,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来源,同时也为其孙子申请了教育救助,解决了孙子读书的问题。同时,通过学校、街道、社区基金和爱心企业帮助,解决了孙子的住宿、生活费用,大大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提供情绪支持,缓解丧亲悲痛

    整个辅导过程中,社工非常关注案主的情绪与生活,一直贯穿着陪伴及积极倾听的技巧,陪伴案主度过哀伤期,协助处理丧亲悲痛,引导案主更好地接受儿子的离世的事实,完成哀伤任务。同时,积极引导,发展案主兴趣及充实其生活,转移注意力。结案时,案主丧子悲痛减轻,与社区内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部分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流神情比较舒畅,言语增多,开朗许多。

    3.链接社区资源,构建支持网络

    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协同提供服务,构建起四级社会支持网络。网络中非正式支持系统有家人、邻里、社区志愿者、党员帮扶服务队,正式支持系统包括社会工作者、社区居委会、政府为老服务资源如平安钟、长者饭堂和居家养老服务等,恒常服务与按需服务相结合,协力服务袁奶奶,解决老人的生活照顾、居家安全、清洁卫生等问题,保障基本生活质量。

    同时,针对袁奶奶最担心的孙子问题,已安排青少年服务领域社工定期跟进,在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强其拓展和使用非正式社会网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价值感。

    (二)社工反思

    案主历经儿子离世、媳妇出走等变故,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加上年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照顾自己已很艰辛,还要照顾读初中的孙子,更是力不从心,随着时间推移,养老问题更是大的问题。因此,在个案辅导过程中,以提供服务、输送资源为主,经济援助、情绪疏导、社会支持三大服务内容缺一不可,关系建立和问题处理并行,链接社区资源,交错进行,最后取得良好的服务成效。

    个案结束,服务继续。社工将袁奶奶归入独居困难长者进行管理,依然保持每周一次定期跟进,每两周上门探访的频率,保持与居委、党员志愿帮扶队等的联系,不定期根据长者情况灵活提供针对性服务,适时整合社区资源,保证服务的延续性。

    袁奶奶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一个个案,社区内高龄、独居、孤寡、残疾、重病、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长者群体人口基数大,问题复杂,服务需求大,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协同服务格外重要。

    社工除提供个别化的个案服务外,还需结合群体特点、共性需求,以及社区人口结构、资源状况,来思考如何以特殊困难长者群体为对象来整体设计服务。充分发挥新时代党建引领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参考文献:

    [1][英]Malcolm 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何雪松,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威廉·沃登.悲伤辅导与悲伤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