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探析

    关键词 快乐教育 本源探析 本土化

    作者简介:郑文华,徽商职业学院商贸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61一、问题回顾

    2019年4月25日,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在逃亡4年后终于被抓了,短短一个小时此话题便登陆微博热搜榜第一,并一直居高不下,一是因为该嫌疑人的“天才”身份,二是其“完美”的犯罪过程。凶手的亲友和同学们均表示他平时看上去“安静”“老实”,还有的觉得他“乐观开朗”。然而这不是极端个案,近年来,发生过数起震惊社会的青少年杀人事件。据《中国法律年鉴》之《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表》显示如表1:

    

    表1:2010~2018年全國人民法院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状况统计表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水平提升明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那么,一些青少年为何会采取极端行为呢?有分析人士称,随着西方快乐教育观念的引进,快乐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主要指导理论,但对快乐教育的本质理解却不深入,仅停留在片面的追求减负上,造成了我国的学校教育方式日益接近西方,强调对快乐和自由的维护,抛弃传统的系统教育教学模式。在学校里,推崇自由与个人价值是最重要的理念,学生之间不排名次,不支持竞争,学校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管理。而升学机会也随之增多,使想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能如愿。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依然较为传统。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矩对于老一辈中国人来说并不稀奇,他们对此感到很正常,因为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遵循的是同样的习惯。同时,职场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很多公司都有免费加班的传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处于社会中坚阶层的工薪族压力极大。这种反差对于新生代来说,显然是难以忍受的。他们接受到的是西方式快乐教育,却要面对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东方文化社会,这些年轻人承受着东西方两大板块的挤压,这使学业轻松的新生代对走向社会后的生活感到恐惧和厌恶。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成年世界中的弱者,不得不按照成年人的规则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未成年人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巨大的反差使他们面对极大的挑战,使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产生怨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和成年人爆发不应该有的激烈冲突诱发极端行为,或基于自我保护心理产生强烈的对他人攻击的变态心理,也就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笔者曾走进一个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按新课改后的教学大纲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什么是1/2。数学老师按学生人数课前准备好了长方形和圆形的纸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尝试将纸张分成一半,看谁分得方法最多、最快,并上讲台演示给大家看。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说分完了,老师开始从举手的学生中请同学上台演示,依次一共叫了15个学生演示,老师显然也发现这样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展示,于是他开始在黑板上画上四对长方形和圆形,分别请四个同学上来将切割的方法画出来,这样请了四组终于使每个同学都演示了一次。在同学们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下课铃响了,老师总结了一句:“今天大家分得方法都很不错,刚刚被大家分的一半就是1/2,下课。”新课改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贯彻得非常好。但细想一下,除了游戏和快乐,我们的学生通过本节课到底获得了多少数学知识?老师最后简单的总结学生真得能理解吗?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与系统能被学生很好地掌握吗?

    人们愿意做有乐趣的事情,对像背诵、运算等一类事感觉无聊透顶、毫无用处,但其实只有到了高年级,你才能体会到蕴藏在这些大量无聊的基础知识背后的乐趣,而现在的课程却重在直奔乐趣。比尔·盖茨也对强调创造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持全然蔑视的态度,他认为那些认为强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中国培养不出来有创造力的人才的观点是错误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人一样能够和美国人竞争。“没有不会使用乘法的软件开发者,你必须首先要记住原有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微软公司在全世界有4个研究中心,分别位于:英国剑桥,美国华盛顿的雷德蒙,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北京。比尔盖茨说:如果以创意的质量为标准,微软北京研究院自1998年创立以来就成为微软公司研究体系中最富有成效的股肱。

    事实上,人们也在用脚对教育进行投票。在很多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民办学校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捧,曾出现过百位家长彻夜排队报名民办学校的现象,只为给孩子争取一个择校成功的机会,而奉行快乐教育的公办学校却成为家长们的无耐选择,造成了生源资源逐渐失衡,见下表2。

    

    表2:2012年上海公私立学校中初中学生的成绩分布(注:括号内是标准差。)

    二、本源探析

    不可否认,快乐教育在师生关系建构、学生乐观精神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快乐教育绝不等同于让孩子早放学、减少作业甚至不留作业。快乐教育指导下,教师不敢惩戒学生,只许表扬,反而造成了过度欣赏和表扬泛滥。最终导致学生抗挫能力下降,适应能力不足,心理脆弱,问题频现。学生性格极端化、偏执化、自私化,情绪暴燥,以个人为中心。这是快乐教育的本源所在吗?

    快乐教育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经过古希腊、古罗马的萌芽期,西方教育先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意识到快乐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艺复兴时期快乐教育思想得到新的发展,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革新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主张教育应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此时的教育家们迸发出诸多快乐教育的思想火花。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在其标志性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探讨了愉快教学在教育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课程和教材编写要遵循愉快性的原则和方法。 “儿童中心论”开创者卢梭也试图建立一种能为儿童接受并感到愉快的教学体系。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在其论著《教育论》中明确宣称:“快乐教育是我所主张的”,“应当以快乐的方法来教育青少年”。斯宾塞在多篇文章中阐述了其快乐教育思想,他认为,快乐既是人类应有且合法目标,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求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愉快和自学并行的过程,应该是能让学生内心愉悦的。斯賓塞建构了一个系统化、理论化和心理学化的快乐教育论,奠定了至今未被超越的快乐教育理论基础,因而被认为是快乐教育的鼻祖。其快乐教育的主要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指的是情感的满足;二是快乐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内在感受;三是快乐是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见,“快乐”一词常被贴上无须痛苦、不要努力、轻松自如等惯有偏见。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排斥追求过程中遭遇的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通过意志努力达到的精神满足认同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不意味着压缩学习时间、放任自流等形式上的快乐。三、本土化建议

    中国自古便有“乐学”思想,儒家的教育思想把“乐”的境界和道家“无为而治”人生哲学紧密相连。西方的快乐教育思想的引入需要植根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厚土中,才能发挥起应有作用。

    (一)把快乐作为教学的目标

    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都把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便可实现理想的幸福之乐描述得简单明了。斯宾塞也说过:教育之目的是帮孩子成为快乐之人。快乐不在金钱和身体之乐,是真正的内在的,是一个人过着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二)使教育过程变得愉快

    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与勤奋努力、刻苦钻石并不排斥。“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适宜时机是当他们处于注意集中、兴致很高的时候”,“因为他们兴致好的时候,就乐于花上三倍的时间来学习”,“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显然是与学生从事那件工作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成正比。”

    (三)培养自理能力是快乐教育内容之一

    教是为了不教。斯宾塞指出:除传授知识以外,教育之一即是培养儿童的自助能力。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培养一个能自治、自省和自我教育的人。让喜爱和渴望去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的,但需要把追求与遵循规则联系起来,需要用理智支配自己的欲望,才能寻找真正的快乐。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能力,不是填鸭式的知识识记。

    (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个体都有其优点和强项,“不愤不扉,不启不发”,教育的初源即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优势而非短板,帮助学生找到其兴趣点,“以是否能引起内心愉悦作为衡量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标准”,让学生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中快乐学习,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注释: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0.

    参考文献:

    [1]徐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统计分析及其预防对策——基于1997~2013年的统计数据 [J].青年探索,2015(11).

    [2]耿银平.快乐教育不是一味减负[N].光明日报,2016-06-02.

    [3]宁波,张民选.上海公私立学校教育绩效比较——一项基于PISA-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2).

    [4]郭戈.西方快乐教育思想之传统[J].课程·教材·教法,2015(3).

    [5]吴和笑.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及其对职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5(5).

    [6]夏正慧.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鄂州大学学报,2018(9).

    [7]斯宾塞.斯宾塞快乐教育书[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