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资源与路径探究

    谢明

    20世纪30年代,西方教育学界提出了一个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能力标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遇见问题时能够拥有独立的见解,自发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独立决策,完整充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今价值多元、文化交互、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形成自主甄别的批判性思维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是十分必要的。高中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围绕着批判性思维的展开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在此过程应设立的目标、拥有的现有资源以及不断提升学生思维方式的路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优化学生的性格发展。

    一、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培养方式的分解设定,高中语文课的教学不只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更是要求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知世界的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思维方式的塑造。在当今文化交互、价值多元的世界之中,学生不再是作为一种教师的单向输出,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回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根据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进行问题引导,不断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二、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

    高中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世界的认知,他们有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渴望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高中生遇见问题时已经掌握独立思考问题的路径,但在这一过程之中,很多时候需要他人的肯定。高中生的思维模式养成上仍旧弹性,这与高中生自身性格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怀疑精神,不轻易接受既定的规则,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加具有价值引导性的性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日常教学之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培养渗入到课文讲解、阅读分析、作文立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之中。学生的思维培养需要细化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善于反思问题的良好习惯。

    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应该加强渗透批判性思维,在教学环节中,除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学外,更要加强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师不能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加强在教学环节之中的思维引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对于结论进行整合分析,对现有结论进行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背后的问题并进行梳理整合,利用依据和理论佐证自己的看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比单纯知识性教学更为重要。

    三、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路径

    1.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完善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思考方式的定向培养。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倡导“重视过程,完善发展”的教学理念,相较于以前单向的知识性传输,更注重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时表现出的思维方法。现代语文教育对教师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反馈,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进行思维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自觉性,及时吸收新的教学方法,让自身知识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引导,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主反思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

    2.尊重学生个性,设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价值发展、综合素质的观察和引导,在课堂上以鼓励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引导方法。对于个性外放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接的语言引导;相反,个性内敛的学生则更应该注重细节上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内心,多鼓励多引导。高中语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其中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针对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更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话术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一个问题的产生、发展、结束、反馈形成定向可观的清晰框架。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具有的价值引导功能,在课堂的短暂时长中充分发挥这种针对反馈的方式,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3.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程安排上摆脱以往单向枯燥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活泼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价值观念能够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他们也更加容易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之中,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更易于养成学生的自信心理,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提高思维引导的有效性。

    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对知识掌握的方法及角度,针对性地锤炼评价语言,使这种教学疏导更加具有引导鼓励的作用。教师不能单纯就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应该从学生回答的角度分析其背后认识问题的逻辑,在观察问题时表现出的解决角度及办法,从根本上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模式进行引导,形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5.加强小组讨论模式,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是加强学生思维形成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分担角色,在处理教师安排的问题任务时,学生能够根据现有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形成思维框架,对其进行问题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得到加强。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个,应该提倡学生多的样化思考方式,对既定模式的怀疑精神,在这种怀疑精神的触发下,不断思考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结合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不断丰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既定的事物保持怀疑精神,根据现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学习,丰富语言体系,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塑造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形成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