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沈丽君

    

    

    

    【摘 ? 要】“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推进环节重在展示导读后的成果,推广好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这对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例,教师在推进学生阅读时要“依文扣标,促进深度阅读;基于调查,找准交流话题;搭建平台,激励持续阅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课外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编排亮点。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的指导。把整本书阅读指导做成活动式课程,经历“导读、推进、总结”等阶段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推进”作为这一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学习阅读方法、策略,提升学生在后续阅读中的阅读品质。

    那么,如何推进阅读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提到的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例。该书从“房间旅行记”“灯的故事”“时钟的故事”“书的故事”四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对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性解释,涉及的科学实验翔实有趣,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依文扣标,促进深度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舒适区,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学生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和思维惯性,对喜欢的内容会投入精力阅读,对不喜欢的内容则时常有意回避。若任由学生浅尝辄止,他们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入选“快乐读书吧”的书籍,不同于一般的课外书籍,它有着科学的序列和阅读方法。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一)心中有“标”,目标导航

    所谓心中有“标”,一是要关注学段目标,二是要立足单元目标。两者统整,突出重点,为阅读指导导航。

    通过梳理学段阅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发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在科普作品阅读中,每一个阅读目标又有各自对应的阅读重点。比如,“阅读能力”中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运用在科普作品的阅读中,就表现为“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能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手中有法,由浅入深

    有了目标,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此为方向,落实方法指导。这些方法不是以“打包”的形式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自然渗透的。

    面对长篇科普作品,首先,立足宏观视角,教师指导学生“长”文“短”读。如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引导学生整理零碎的认知,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比如,学生在了解作品内容后,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每一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房间旅行记”的框架(见下图)。这样,一本书就被读“薄”了。

    图示法也可以用于单篇长文的阅读。如“制造瓷器的秘密”一文特别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流程图,梳理清楚各部分的内容和关系,从而读懂整个故事(见下图)。

    这样的阅读指导,其实是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展开分析、比较,提炼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这是读懂科普作品非常重要的方法。

    其次,站在微观视角,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阅读方法为主开展经验分享,并进一步进行指导提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明确指出:学生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不仅仅是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方法,更应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实践运用,直至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中的科普作品阅读就是对这一方法的持续推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还要关注学生提问的质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提问的角度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该类文章的表达特点;学生从关注文中的问题到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等。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落实方法的指导,如碰到不懂的科学术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解决,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教师可以设计表格(如下表),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

    二、基于调查,找準交流话题

    班级学生共读一本书,肯定有许多可以交流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高效的阅读交流,找准交流话题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精心设计交流话题,点燃学生的交流欲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一)关注共振点,整合信息

    《十万个为什么》是科普作品,以传递知识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教师从学生共同关注的内容入手,能有效打开言路。在交流前,教师可以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最喜欢的内容,找准学生阅读的共振点。

    数据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是“第一站:水龙头”。学生反馈的理由主要如下:一是刚开始读这本书,第一站的内容先入为主,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致;二是这一章节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作者关注身边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现象,揭示了事物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容易激发阅读探究的欲望。

    所以,教师就以“水龙头”作为切入的话题,让学生交流阅读这一部分后的收获。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指导,让学生对同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归并。如学生在交流“固体的水”这一部分时,可以把关于固态、气态、液态的内容整合成“水的形态”小专题。像这样的专题还有“水的使用历史”“水的威力”等。打开话题后,学生呈现的阅读方式也是多样的,有绘制导图讲科学故事的,有展示阅读摘记的,也有分享批注的。课堂上,学生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二)聚焦疑惑处,师生共读

    《十万个为什么》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拦路虎”。调查显示,学生在阅读“碗柜”这一站的内容时疑惑最多。如“瓷器究竟是谁发明的”“制造瓷器的秘密”等内容因为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还涉及很多制作瓷器的科技术语,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障碍。交流时,教师让学生把阅读中的疑惑、困难都罗列出来,共同探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间的阅读差异,让阅读深入的学生先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分享阅读方法。如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句,不要停下来查询和思索,有时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就会读到看得懂的地方。同伴之间的阅读经验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有些问题学生一时解决不了,教师就再次组织阅读。可以小组共读共议,相互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师生共读,共同解决问题。

    三、搭建平台,激励持续阅读

    “快乐读书吧”的阅读周期长,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觉和意志力。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保持阅读兴趣,并在后续的阅读中提升和发展能力。

    (一)设立班级“科普角”,展示阶段性成果

    为了使学生更方便地开展交流讨论,分享科普作品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在班上设立“科普角”,结合阅读进度,定期组织现场交流,展示阶段性的阅读成果。

    如举行“科普知识大冲浪”活动,教师将科普作品中的科学知识设计成知识竞赛题,以科普知识闯关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程度。此外,还可以在“科普角”展示墙上张贴“科普作品朗读之星”“科普小达人”的照片,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二)借助新媒體平台,线上互动交流

    这里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类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师生互相交流的信息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阅读交流分享、指导时刻发生。

    如利用微信小程序“每日阅读打卡”,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班级整体的阅读状况,互相督促鼓励。也可以在班级群上传读书笔记、阅读批注等,供师生欣赏、讨论、评价。还可以推送短视频。如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学生会产生“为什么面团里放上酵母就会发起来”之类的问题。有些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较为安全。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记录实验过程,并把它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群,引来更多同学的关注。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书中知识的真实性,发展科学思维,这样的阅读展示新颖而有趣。

    线上、线下阅读分享平台的搭建,既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关注了学生的阅读进程、阅读方式和习惯,让阅读变得有效而有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设定,能系统、集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配合语文要素,根据每本书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启发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琴.如何理解统编教材倡导的课外阅读课程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7-8):23-26.

    [3]伍新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J].小学语文,2018(9).

    (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中心小学 ?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