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北京冬奥范本,厚植冰雪运动文化

    汪流

    摘 要:通过回顾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开展情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归纳认为,大众化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具有传播渠道多元化、教育实施的衔接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实施对象的全民化等特点。研究从写好中国冬奥范本、办好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凝聚社会力量、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等方面提出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几点努力方向。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2022北京冬奥会;2014索契冬奥会;冰雪运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9-00-04

    1924年以来,冬奥会已经举办了23届。每一届冬奥会都有其独特而鲜明的历史记忆,也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弥足珍贵的遗产。2014年索契冬奥会早已大幕四合,尘埃落定,曾经的喧嚣不再,但时光的印记尚存。当我们再次回首索契,记忆犹新的不仅是其高品质的滑雪度假中心、完善的场地设施,也不仅是其井然有序的组织、友好周到的服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还有其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作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我国正以青少年为主体,在全国中小学廣泛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推广普及奥林匹克和冬季运动知识,倡导广泛参与。他人之事,我事之师。本研究将回顾索契冬奥会,梳理其奥林匹克教育开展情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特色

    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是俄罗斯首次举办的冬季奥运赛事,也是继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赛事,承载着俄罗斯重塑国家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基本诉求和复兴梦想,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硬件到软件,索契冬奥会不仅让世人感受到了“一届创新的运动会”“一届运动员的奥运会”,也完整而集中地展示了俄罗斯文化的辉煌和民族历史的荣光,宣示着俄罗斯作为一个昔日大国的重新回归。

    奥林匹克教育是历届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系统的方法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是索契冬奥会筹备工作中值得称道的地方。索契冬奥会官方总结报告认为,这种做法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归纳起来,其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系统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播渠道多元化。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传播奥运知识,包括在高等院校、中学和小学实施直接教育培训,通过媒体及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进行宣传。

    二是教育实施的衔接性。确立了奥林匹克教育大众化、学术化和专业化的三个实施层面,覆盖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所有教育层次。

    三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关注奥运会的体育部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历史和理念、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也被纳入教育内容的范畴。

    四是实施对象的全民化。力求实现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全民化教育,从冬奥会举办地索契到整个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包括在俄罗斯联邦各级政府中均实施了奥林匹克教育项目。

    二、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

    (一)大众化教育

    奥林匹克大众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寓教于乐,为大众提供了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和理念、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以及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的一些细节问题。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大众化的核心构思之一是知识获取的便利性,所有教育材料均发布在冬奥会官方网站上,无论是教师、学生、志愿者或公众,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进行课程的组织或培训。

    开设奥林匹克课程是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形式之一。这一教育形式可以追溯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大多数学校在不同年级实施奥林匹克课程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这些奥林匹克课程实现了以下主要目标:在年轻一代普及了奥林匹克和残奥会理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奥运会、残奥会以及体育行业的完整镜像。

    (二)学术教育

    2014年索契冬奥会学术教育计划旨在为在校学生提供思考、调研、讨论、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一教育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校课程与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融合。2014年索契奥组委专家共准备了11门奥运课程教辅材料,并成功通过了索契160名高水平教师的测试。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价值观和历史,了解国家和国际体育界的领袖人物。在历史课上,学生们可以畅谈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社会研究中,可以考察了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志愿者角色扮演游戏”是奥林匹克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索契冬奥会组委会编制了一份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手册——《奥运会幕后》,这本教学手册是由多位奥运冠军共同参与开发的。该教学通过现实场景模拟和游戏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在大学生志愿者当中实施开展。

    (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方案旨在培训体育管理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目标群体是体育官员、退役运动员、国内外体育行业的精英,以及国家奥委会的代表。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RIOU)的形成是这一理念的直接结果,这也是2014年冬季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别具一格的国际方案。

    RIOU始建于2009年。2012年起,RIOU对参与索契冬奥会筹备工作的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旨在提高奥运会接待水平。该校的学生课程于2013年秋季开始。其中一个独特的面向全球体育行业精英的MSA方案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方案旨在培养奥林匹克运动及国际体育产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培训周期为一年。2013年9月,对来自14个国家的27人启动了MSA计划。

    除了体育行业尖端人才的培养,RIOU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发挥其研究机构的作用。在这方面,RIOU与俄罗斯奥委会合作,负责保存和维护2014年冬季奥运会档案,RIOU尽力汇集并保存本届奥运会的所有珍贵信息,使其成为一项遗产。这将有助于学术界和奥林匹克运动爱好者在未来更广泛地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并为宣传奥林匹克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计划和活动提供借鉴。

    三、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项目

    (一)青年和奥林匹克休战方案

    青年和奥林匹克休战方案是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的重中之重。2011年5月,在洛桑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休战基金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Truce Foundation)会议上,索契冬奥会组委会就提出了和平、和谐与尊重理念的倡议。青年和奥林匹克休战方案包括“世代和平”活动营、“一校一国”计划、“和平与体育”论坛、《2014索契-和平运动会》绘画比赛等多项内容。“世代和平”活动营是索契冬奥会组委会与全球性非营利机构——“世代和平组织”合作开展的活动,致力于以体育消弭矛盾和冲突,促进和平与发展。仅2010—2011年两年期间,索契“世代和平”营共培训了来自12个国家的109名青年领袖。日本长野冬奥会开发的“一校一国”活动在索契得到了进一步发扬。索契的67所学校学习了2014年冬奥会参赛国之一的奥林匹克历史和文化,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详细研究了该国的奥林匹克历史、体育生活和传统。

    (二)“2014索契教师”大赛

    在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的支持下,全国“2014索契教师”大赛于2010年开始举办。它的主要目标是让教师有机会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组织制定了有关奥林匹克和残奥会主题的方案、讲习班和培训模块。来自俄罗斯所有地区和其他国家的10500多名教师参加了比赛。

    “2014索契教师”大赛结束后,参赛者获得了确认其奥林匹克知识专长的证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地位。该项目也有助于教师们扩大国内和国际的工作联系以及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应用。

    (三)索契2014 ABC

    索契2014ABC是一个来自组委会的教育项目,旨在向互联网用户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它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奥运相关文章,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官方网站上查阅,既有对与奥运会有关的关键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鲜为人知的有趣体育故事。遵循教育娱乐的理念,该项目通过各类游戏保证用户的愉快体验,奥运会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事实和数字的汇编,更像是娱乐性的故事。可以说,2014年索契ABC不仅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育项目,同时也是检测人们奥运主题知识的绝佳方式。

    四、对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启示

    2015年,北京赢得第24届冬奥会的主办权。北京冬奥会不仅会开启中国冰雪运动新时代,也将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理念扎根神州大地,在14亿中国人中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1]。尽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奥林匹克教育经验,但此次奥林匹克教育面临不同的形势和背景,如何实现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创新与发展,既需要本土经验的指导,也需要国际经验的借鉴。俄罗斯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就举办冬奥会而言,两国在发展目标、组织体制、国际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具强势政府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有国内广泛的民意支持,同把冬奥会作为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国家发展同样面临西方势力的诋毁和打压。就上述方面而言,2014年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不仅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借鉴的可能,主动学习和借鉴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经验也成为一种必需。

    (一)写好中国冬奥范本,讲好中国故事

    尽管俄罗斯在地区事务和全球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集体排挤和打压,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在体育领域也尤为明显。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邀请遭到了很多西方国家领导人的拒绝,西方媒体针对索契冬奥会的杂音和聒噪始终未曾停歇。面对抹黑和诋毁,索契冬奥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俄罗斯展示软实力和开展外交斗争的重要领域,这届冬奥会将和平、和谐与尊重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项目,借助体育的方式加强了俄罗斯与世界的沟通,加深了世界对俄罗斯的了解,让冬奥会成为传播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最好舞台。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问题乱变交错、风雷激荡。西方一些政客刻意将社会问题、科技问题、经济问题政治化,甚至把“新冠疫情”政治化,疯狂抹黑、诋毁中国。西方媒体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恶意渲染、负面评价让我们记忆犹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决非一马平川,艰难曲折在所难免。北京举办冬奥会,不仅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同样也是一个世界交往、对话的重要契机。奥林匹克教育应通过“同心结”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交流项目,阐释中国基本国情、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写好中国冬奥范本,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一步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人类团结、世界和平,而不是相反。

    (二)做好知识传承,办好北京奥林匹克国际学院

    RIOU是索契冬奥会的一项独特遗产,致力于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国际体育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RIOU校长列夫·别洛乌索夫教授认为:“全球范围内,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赛事)的组织、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新型体育俱乐部和公司的创建等方面缺乏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RIOU正是為此而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建立起14个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院校,另有数量庞大的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为我国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机制保障。但体育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我国体育的未来发展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要着力培养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复合型体育人才”[2]。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育经济、体育竞技的高端人才,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国际体育交往的需要,也是切实维护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的需要。借助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机遇,依托首都体育学院在奥林匹克教育方面平台优势和师资力量,打造一所全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大学,列入北京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2018年9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申请,依托首都体育学院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这座承载新使命的教研机构自此走进人们的视野。201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将启动“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设列为其工作要点。2019年2月,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北京2022遗产战略计划》,明确提出要“研究设立奥林匹克学院,做好知识转移与传承”;2020年,北京将“成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作为市政府247项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2月24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列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

    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建立具有多重意义,不仅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残奥理念,加强国际交往与对话,为未来中国大型赛事和奥运会筹办提供宝贵的智力财富,也有利于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国优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但办好这所新型大学,知不易、行更难。从理念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需要科学的研究论证、需要不断的摸索完善,避免落入“新瓶装旧酒”的怪圈。

    (三)发挥体制优势,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与以往的冬奥会不同,索契冬奥会具有政府主导、国家整体投资、投资总额高等特点”[3]。索契冬奥会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更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如在俄罗斯各级学校开设的奥林匹克课程,授课者包括专业教师、奥运会志愿者、合作公司员工、奥运冠军、体育明星和其他层面的诸多人士。2014年索契26个志愿者中心在奥林匹克课程教育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仅2012年第三季度,志愿者们就实施了1500余节课,受众超过57000人。2014年索契组委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德米特里·切尼申科强调:成百上千的人参与奥林匹克课程的组织工作,不是来自于“上面的命令”,而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呼唤。

    拥有强而有力的政府和高效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但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政府力量的强大,也取决于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在办好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上,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响应,与政府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北京申办冬奥会,有极高的民意支持率。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公众支持率分别达94.8%和99.5%”[4]。但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众对政府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无条件的支持,并非意味着民众对冬奥会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也并不意味着实际的参与。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均具有政府主导、自上而下、体系单一的典型特征,社会力量的参与尚显不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应创新组织路径,加强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能与国际和其他国家对接的持久性的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组织网络”[5],引入社会力量加大奥林匹克教育的资金、人员、技术投入,将民众情感上、惯习式的支持转变为实际参与。

    (四)教育先行,厚植冰雪运动文化

    奥运遗产不仅仅是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奥运庆典、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态度。2014年索契奥组委实施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改变了国民看待奥运会遗产的传统方式,奥运会影响了俄罗斯的每一个公民,教育计划帮助许多人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和理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启动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引擎,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时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指出:“举办一届冬奥会,将起到点燃冰雪运动火炬的作用。”[6]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视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又指出:“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7]在筹办、举办2022冬奥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冰雪设施、运动水平、赛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交出令世人满意的答卷,也要致力于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文化的传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和引领是冰雪运动发展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冰雪运动的繁荣发展需要人们形成对其内涵和价值的心理认同,唯有如此,方能产生足够的参与动力,养成参与的习惯。普及冰雪运动,冰雪文化教育要先行,发挥冰雪文化的引领作用。“我国现代冰雪运动尽管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整体上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仍处于发展期,远未到成熟期”[8]。长期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开展主要局限在部分地区,缺乏对冰雪运动文化的重视与传播。冰雪文化的塑造任务艰巨,需厚植冰雪运动文化,通过冰雪节、冰雪运动项目推广、冰雪知识竞赛、冰雪大讲堂、冰雪题材文艺创作、冬季运动健身指导等多种形式,搭建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夯实冰雪运动发展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斗寅.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必须持之以恒[J].体育学刊,2020,27(2):8-10.

    [2]陈晓峰.努力构建新时代体育人才治理体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解读[N].中国体育报,2019年9月16日01版.

    [3]加加林·弗拉基米尔·根纳季耶维奇,舒斌·伊戈尔·鲁比莫维奇,周志波.2014 年索契冬奥会的建设特点与赛后发展模式[J].建筑学报,2019,1:19-23.

    [4]新华社:申办2022冬奥助推中国体育强国梦[EB/OL](2014-02-19).https://sports.sohu.com/20140219/n395309293.shtml.

    [5]茹秀英.2022 北京冬奧会奥林匹克教育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4184-4185.

    [6]习近平谈申办冬奥会:将点燃冰雪运动火炬[EB/OL](2014-02-07).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2/07/c_119234488.htm

    [7]刘峣.推动全民健身习近平身体力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8-6.

    [8]王静,彭晓烯,蒋效愚.大力弘扬冰雪文化 广泛普及冰雪运动[N].中国体育报,2017-03-17.

    (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