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小学语文网络录播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沈敏燕

    

    【摘 ? 要】网络录播教学最大的短板是“互动不够”。实施“三入”策略,可以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引入情境,实现情感互动;接入同伴,实现信息互动;融入练习,实现思维互动。这样做能进一步提升网络录播教学的教学实效,让“互联网+教育”走入新天地。

    【关键词】网络录播教学;互动;困境;突围

    疫情来袭,2020年春天,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教师、学生都投入“网络教学”中。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时空分离、学教分离的教学方式,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呈现出自身的短板。

    一、网络录播教学的困境

    不同于直播教学,网络录播教学中,学生学的内容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声画影像。笔者针对嘉善县“空中课堂”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生、家长都认为教学中最主要的短板是“互动不够”。仔细剖析,可以发现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教学环境虚拟

    网络录播教学的教学环境是由摄像机、课件、多媒体设备、网络构成的,其中缺少了教学主体——学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冰冷的机械设备,所以即便在备课、授课中百转千回地考虑了教学对象可能会有的应对,面对虚拟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表情、眼神、手势、言语、思维等方面肯定还存在不足。

    (二)教学主体复杂

    网络录播教学面向的教学对象往往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有学习习惯不令人满意的。学生各自的学习环境也不同。学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教学中的互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某些互动只适合一部分学生,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所以必须在互动的时机、形式、渠道等方面做诸多的考量。

    (三)教学内容多样

    网络录播教学教的是统编教材。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是新的,二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文体上看,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说明文等等。从课型上看,可以按不同标准分为阅读课、习作课、综合性学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等。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二、网络录播教学的突围

    教学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让学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是监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度量衡,是体现学生思维发展、审美发展、文化感知力发展的“红绿码”。那么,针对网络录播教学中“互动不够”的现状,可以做哪些改进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母鸡》一文的教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探索。

    (一)引入情境,实现情感互动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时。创设贴近学生的感官认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和积极的情感反应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积极参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建构。

    《母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鸡的赞颂之情。文本中的两个重要意象“母鸡”“母亲”都与学生相关。教师要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营造一个充满母爱温情、显示“英雄主义”气息的情境,让学生把老舍笔下的“母鸡”与“母亲”勾连起来,并与自己原本认知结构中的“母鸡”与“母亲”勾连起来,产生代入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1.语言引入,让学生入境入情

    适合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教材之间的情感火花,产生思维碰撞。为架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娓娓道來:“同学们,还记得吗?(配乐深情诵读第三单元《短诗三首》)读着冰心奶奶这些优美的诗句,你的脑海中想起了谁?想起了哪些事呢?你最想说什么呢?(画面暂停,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去回想)把自家的猫当作孩子一样宠溺的老舍爷爷又是怎么说的呢?(配乐朗诵)他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听着老舍爷爷的‘心痛!心痛,你又想说什么呢?(画面再次暂停)……”

    教学中,教师用语言让学生复现了《繁星》描绘的三个场景,唤醒情感体验,接着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情境——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一年的老舍先生无法抑制对母亲的怀念和因没有亲自送别母亲而产生的自责,以最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语言回忆母亲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感人至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对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了共鸣,还触发了新的情感体验。对《母鸡》中的母爱的解读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语言的引领中,有了画面的再现,有了回忆的叠加,有了情感的激发,此时学生无须多说,情感上的互动无声胜有声。

    2.情态引入,让学生入心入文

    这里的“情态”,指的是教师的身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体态等等。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时需要进行多感官体验,多方面获得信息,产生安全感。但冰冷的电子屏阻断了学生这样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有丰富的身体语言:从始至终微笑,教学“我一向讨厌母鸡”时假装憎恶,读到“扯长了声”时表现出不耐烦,针对母鸡的欺软怕硬显示出不屑,谈到“不敢再讨厌母鸡”时表现出敬重,教学“挺着脖儿、咕咕地紧叫”时进行动作、声音的模拟……在教师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中,学生自然融入老舍笔下母鸡护雏的情境中,不仅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母爱的温暖,还透过镜头感受到了课堂的温暖。

    3.声画引入,让学生入乐入画

    网络录播教学要想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感同身受的教学情境,课件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比想象画面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呈现母鸡的图片、母鸡啼叫的声频、母鸡护雏的视频、学生学习反馈的声频和视频、优美的背景音乐等,加以必要的画面暂停,帮助学生丰富感官体验,拓展想象空间。

    这样,镜头下的课堂情境因为有了语言的温度、情态的温度、声画的温度而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情感的互通互动自然真切。

    (二)接入同伴,实现信息互动

    网络录播教学“互动不够”的关键原因是,学生无法在同一空间环境中一起学习,不能进行同伴之间即时、灵活、多样的交流。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于儿童成长是有极其重要作用的。那么,在网络录播教学中,如何实现同伴互学呢?

    1.接入发言视频,让学生出镜

    教学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学中,教师在抛出核心问题后,要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真实展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所得,构建一个信息群,充实学生的信息资源库,以此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时,呈现多个学生的发言视频,结合视频中的信息,抓住母鸡的叫声,帮助学生梳理出母鸡让人讨厌的三点原因: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自傲。在学习第4~10自然段时,同样呈现部分学生的发言视频,引导全体学生抓住母鸡的动作、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作者描绘的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以上两大板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充分、自主、深入地经历学习过程,才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体会到文本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平实自然、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学习会显得乏味、虚假。只有请同学“入镜”,才会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的。

    2.接入互动平台,让学生入镜

    网络录播教学相比传统的线下教学,有明显的优点:互动可以突破班级、学校的圈子,发生在更广阔的区域内;互动结果可以实时统计和即时呈现。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这一优势,让学生通过网络走入教学镜头。比如,为了比较《母鸡》与《猫》的异同点,教师制作了一张表格(见下表),发布在“问卷星”上,让学生扫码登录,完成填写。教师马上就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在第二天的网络教学中进行反馈。

    [ 文本结构 语言表达 情感表达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猫》 《母鸡》 ]

    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班级内还可以开展进一步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同步观课,在钉钉、微信等平台上建立学习群。运用屏幕共享、图片和语音上传、连麦发言、投票、举手、分组、点名等功能,学生上传表格图片,加以语音阐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及交流;针对同学的学习情况,开展同伴互评、课堂投票;教师呈现统计结果,进行学习成果分析反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进师生互动,提升网络录播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对两个文本的异同之处,对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和精神格局了解得更深入。

    教师如果充分运用“大网络+小网络”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所谓“互动不够”的情况怎么还会发生呢?所以,“镜头”和“屏幕”并不是阻隔互动的根本原因。只要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让学生展开交流,网络录播教学就能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三)融入练习,实现思维互动

    网络录播教学要保持有效的互动,必须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而活跃的思维是关键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教學引导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1.在读中走进思维深处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多个层面,在网络录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沉入文本,在读中获得体验,在读中习得语言,在读中走向思维深处。如在《母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梳理文本内容时默读,找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时快速读,探寻“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原因时批注读,感受“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发现《猫》和《母鸡》异同之处时对比读,品味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时拓展读……反复品读,多样化读,各角度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由表及里,思维由浅入深;自己读,听同学读,与教师一起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越过冰冷的屏幕,在网络云端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去审视文本的内涵,去关注作者的内心。

    2.在说中拓展思维广度

    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当我们帮助他人在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成果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思维成果之间进行协调之时,我们的教学行为才发生作用。”所以,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可以充分呈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比如,初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品读后抓住关键语句说说“我”为什么对母鸡的态度发生变化,析读后联系上下文说说母鸡是否真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对比读后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而最后才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说,说给自己听、说给家长听;通过网络学习群,说给同学听、说给教师听,教师则进行即时反馈和引领;通过二维码、邮箱上传语音,教师第二天进行全面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引导学生走向多元思维的“真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维“协调”。比如,对于作者为什么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而最后才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发现这不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也是作者对于事物“复杂性”的真实展现:当母鸡不是母亲时,它是欺软怕硬、居功炫耀、浅薄媚俗的;当母鸡成为母亲时,它是尽心尽责、呕心沥血、不辞辛劳、无比伟大的。这样的母鸡不正是人性复杂、多样的真实写照吗?这样,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提高了,解读文本的思维方法更加丰富了,思维的广度在不断延展。

    3.在写中提升思维高度

    写,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方式。在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全部的感官,经历复现、批判、选择、重组等思维过程,呈现真实的学习积累。所以,在网络录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写”的过程,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为此,可以运用课后思考题和《语文作业本》。如在学习《母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文本脉络,教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

    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练习后,教师还要通过平台即时交流或是录课时插入学生的视频、音频,让他们说说完成练习的情况、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交流第二部分的时候,学生是这样反馈的——

    生:在完成这个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四条横线正好对应第5~8自然段描写母鸡为小鸡雏們做的四件事。所以我就一一对应着去读这几个自然段。

    生:我也发现了。第6自然段是写母鸡“为小鸡雏们找吃的”。为了语言的简洁和对应,我觉得第7自然段可以概括成母鸡“教小鸡雏们学本领”。可是,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时候,我犯了难,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母鸡“保护小鸡雏们”。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我从两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找到了区别,第5自然段写了母鸡不管在哪里都要保护小鸡雏们,第8自然段写了母鸡不管在什么时间都在保护小鸡雏们。所以第5自然段我就写了“院里、院外保护小鸡雏们”,第8自然段我就写了“夜间保护小鸡雏们”。

    生:这个同学真会学习,概括得真好。这样一概括,我就发现了原来作者从无论何地、无论何时两个方面写出了母鸡是怎样爱护小鸡雏的,母鸡真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啊。

    生:是的,是的,我也发现了。作者真善于观察,他抓住母鸡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很小的生活场景,写出了母鸡平常中的不平凡,真了不起。

    交流中,学生从段落到词句,从内容到方法,从情思到文风,从存疑到解惑,经历了一个充分思考的过程,思维的高度在逐渐攀升。

    同样,为了完成课后第2题,教师可以结合《语文作业本》第4题,让学生从范例中习得方法,在独立练写中发现作者的写作密码,在互相交流中调动所有感官,使得认识更加全面、表述更加准确、情感更加深邃、思考更加缜密。

    可见,在网络录播教学中,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交互功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思维的深度、广度、高度也会得到拓展。

    综上,“互动不够”会阻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网络录播教学陷入困境。只要我们以“线下教学”的长处弥补“线上教学”的短板,以“线上教学”的优势改进“线下教学”的不足,那么疫情下的网络教学就可以成为教学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互联网+教育”就会走入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闫学.将思维引向高处——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基本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13).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 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