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漫谣的审美意蕴研究

[摘要]漫谣是朝鲜半岛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兴起的歌曲,主要以幽默或讽刺的表现手法来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是日帝强占朝鲜半岛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漫谣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其情感的批判性和积极肯定两个方面。
[关键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漫谣
[中图分类号]I312:1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8)04-0024-05
[收稿日期]2017-12-07
[作者简介]李贞花,女,朝鲜族,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心理学心理特征与心理调控之间的关系。(延吉133002)
一、漫谣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现状
漫谣是朝鲜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为歌词谱曲,并由演唱者演唱的艺术形式。由于其追求歌词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的高度统一,因此,对漫谣的研究必须从其艺术形式着手向其文化内容深入,通过对漫谣审美意蕴的挖掘,寻找其情感的客观支撑点。漫谣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其成为韩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根本所在。
讽刺与幽默是漫谣的艺术特色,是建立在对时代精神的充分认识和阐释基础之上的。作为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艺术表现形式,面对矛盾重重的日帝强占时期的社会现实,漫谣内在的精神本质就是一种对人类精神与文学本质的使命感。日帝强占初期,具有讽刺性意味的作品并不多见。那时的诗人,最看重的是自由、抒情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当时的诗歌中,浪漫主义情调占据了主流文化意識,这确立了漫谣审美意蕴的精神价值取向。
进入20世纪30年代,漫谣作家开始探讨具有讽刺性作品的意义,同时讽刺诗创作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是作家的危机意识在不断恶化的现实面前,为寻求诗歌的新出路而努力的结果。在消极的表面批判与自嘲倾向中,漫谣蕴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尖锐讽刺,批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人们对日帝的满腔愤怒。这些都为漫谣的审美意蕴奠定了现实基础。
漫谣的审美意蕴表现在其文学情感的表达上,文学情感是情感的文学艺术再现,而漫谣的文学情感对韩国民众精神有推动作用,在一个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显得极为重要。同时,文学情感的客观基础是一个民族的发展要求,而漫谣的文学情感将这些“发展要求”最终凝聚成韩国的民族生命力。
在20世纪20—30年代,朝鲜半岛的漫谣词作者主要有:范五(1856—1932),主要作品为《快乐的乡下老头》;朴英镐(1911—1946),主要作品为《哥哥是耍把戏的》;金振文(1915—?),主要作品为《王掌柜恋歌》;金茶人(?—?),主要作品为《南无阿弥陀佛》。
漫谣作曲者主要有:金松奎(1910—1950),主要作品为《哥哥是耍把戏的》;朴是春(1913—1996),主要作品为《王掌柜恋歌》。
漫谣演唱者主要有:李爱丽秀 (1900—2009),代表是《钟路十字路口》;金贞九(?—?),主要作品为《王掌柜恋歌》;金海松(?—?),主要作品为《南无阿弥陀佛》;姜弘植(1902—1971),主要作品为《快乐的乡下老头》;朴响林(1921—1946),主要作品为《哥哥是耍把戏的》。
这些人都是在日帝殖民时期朝鲜半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深受当时朝鲜半岛广大民众的喜爱,演唱者李爱丽秀和金贞九更是当时朝鲜半岛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韩国学者对漫谣的研究始于1968年,当时韩国省音社出版的《歌谣半世纪——过去的老歌》给予漫谣以积极的评价。但目前韩国对漫谣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其艺术形式之上,而对其文学审美意蕴的研究尚未进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漫谣的认识和研究不断趋向理性,人们逐渐摒弃了那些针对所谓的既“消极”又“自嘲”的日帝殖民期漫谣的偏见,并从近代文学史、音乐艺术史、思想史、文学史等视角,对日帝殖民时期的漫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日帝殖民时期朝鲜半岛漫谣文学的审美意蕴日帝殖民期是朝鲜民族最悲惨的蒙难期,朝鲜半岛民众表现出的民族情感主要是愤怒、批判、厌恶和不满。对此,人们将失去国家主权的悲痛,用希望、快乐或是愤怒、不满等情感进行艺术升华,展现出当时朝鲜半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百态,而其真正意图在于反映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争精神。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漫谣作品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情感和积极肯定的情感两个方面。
(一)漫谣中的批判性情感
这一时期,通过讽刺形式批判日帝殖民时期丑恶社会现实的漫谣作品有《钟路十字路口》《快乐的乡下老头儿》《哥哥是耍把戏的》《南无阿弥陀佛》《荒唐的大学生》《这世道就是个万花筒》《王掌柜恋歌》等,但是其具体的情感状态并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了老一代韩国人社会生活的艰难
《钟路十字路口》的作词者和作曲者不详,但可以确定其演唱者为李爱丽秀。《钟路十字路口》在广播电台作为“同岁们”的主题歌播出后,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漫谣代表作。[1](121)
钟路十字路口,夕阳西下
卖麦芽糖的爷爷,拉着板车,把家还
板车上,锵锵的剪刀声,凄凉无比……
一个乡下老头儿在车站
哀求一张票再便宜两毛
可是,火车却正点儿出发
边跑边求人再便宜点儿……
《钟路十字路口》描写了以“爷爷”和“乡下老头儿”为代表的老一辈朝鲜人,在日本殖民时期各不相同的生活状况。表面上来看,说唱者通过幽默的手法,表现出了这位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充满温情的人情社会中,但却无法适应冷酷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但作者的真正意图和态度并非同情,而是对现实尖锐的讽刺。[3](12)说唱者通过 “夕阳西下”“拉着板车”“凄凉无比”“哀求”“再便宜”“火车却正点儿出发”等带有消极情绪的语句,真实又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不堪,其本质是对日帝殖民统治的批判。正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把人们推入殖民性的社会结构中,才使得这些老人成为了被社会残酷盘剥的对象。[4](14~118)
《快乐的乡下老头儿》这首漫谣也采用了这种手法,该作品由范五作词,姜弘植演唱。
乡下老头儿,第一次乘坐火车
和卖票的小姐,不断地讨价还价
这世上哪里还有不讲价的买卖
一再要求砍价,可真气死我了,哈
火车却呜呜呜地出发了
老头儿吓得赶紧交钱
不砍价了,带上我呀
上了车,可是满员没地儿坐
瞅了一眼旁座儿却空着
嗨太好了,管他呢,坐下再说
检票时说,这是二等座,要多交钱,哈[2]
说唱者所刻画的“老人”和“乡下老头儿”都是在韩国以传统方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一代人。然而,这一代人在平生第一次看见的西方庞然大物火车面前,顿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而瞬间萎缩得挺不起腰杆,并情不自禁地发出尴尬的笑声,窘态百出。表面看,作品描写了一位乡下老头儿引得人们哈哈大笑的滑稽言行举止,但其实是揭露并批判了被日本帝国主义歪曲的殖民地畸形的西方现代文明之低俗和丑恶,以此揭示了当时朝鲜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5](103~115)
2.用讽刺的手法表现了年轻一代面对西方文明时的迷茫
《哥哥是耍把戏的》是由朴英镐作词,金松奎作曲,朴响林演唱的漫谣。该作品批判性地表现了现实社会中年轻人的虚荣心:
哥是耍把戏的,哥是捣蛋鬼
可恶,可恶,把我的菜抢去吃了,可恶
自己吃烧烤和辣炒年糕,却把鱿鱼和豆芽菜留给我
哥是贪心鬼,哥是捣蛋鬼,哥是吝啬鬼……
哥是酒鬼,哥是酒坛子
讨厌,讨厌,半夜喝醉了,这么晚才回来,讨厌
天天迟到,还埋怨公司不给涨工资
哥是生气包,哥是酒坛子,哥是吹牛大王……[2]
这首漫谣描写了一位妹妹对哥哥的各种埋怨。在“妹妹”的口中,“哥哥”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吹牛大王”,还是个动不动就找茬跟人打架的“捣蛋鬼”以及嗜酒如命的“酒坛子”,仿佛成了集人间所有坏习惯于一身的人物。在妹妹眼里,哥哥身上没有一点优点,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利是图之人。
歌词中的这种不满并不只是日常生活中兄妹之间简单的牢骚,而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受欢迎的结婚对象——公司员工,伦理、道德的崩溃和社会责任以及义务感的丧失所做的批判。[6](119)同时,这也揭露了当时朝鲜半岛年轻一代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经历的彷徨与迷茫,其原因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还由于突然降临且被扭曲的西方现代文明对韩国社会的冲击;同时,这也是对该西方文明被扭曲的始作俑者日本侵略者的不滿和批判。
3.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下败坏堕落的社会风气
在《这世道就是个万花筒》中,作者揭露了现实中所存在的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社会现象。
万花筒、万花筒
这世道就是个万花筒
是笑嘻嘻、笑嘻嘻小姐的世道
是乐呵呵、乐呵呵公子哥的世道
脸蛋儿漂亮,就靠脸蛋儿活
长得丑,就靠个性活……
在这首漫谣中,作者将现实社会比作万花筒,看起来华丽,但却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这讽刺和批判了韩国人狭隘的思考方式,他们对朝鲜的传统美德不屑一顾,反而追求另类西方时髦和因伦理道德崩溃而不够真实也不健康的男女关系等,反映出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存在的迷茫与彷徨的心态。作品通过辛辣的讽刺,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外貌至上主义、冷漠的人心、浅薄而又不健康的爱情以及在城市中流行的既奢侈又堕落的社会风气。
《王掌柜恋歌》由金振文作词,朴是春作曲,通过号称“漫谣第一人”的金贞九演唱,成为了当时各个阶层民众热烈欢迎的漫谣作品。[7](364)
丝绸商王掌柜,迷上了明月
卖丝绸攒下的钱统统给了她
和明月有了一夜情,用完了钱,也挺好啊
也不知迷上了她哪里,哈、哈、哈……
把丝绸钱统统给了她,明月却走了
挺好啊、挺好啊,明月不在,也挺好啊
不和明月生活在一起,能攒下很多钱,挺好啊……[2]
说唱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一名华侨丝绸商对一个叫明月的朝鲜女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该作品的第一段,描写了王掌柜通过金钱与明月建立了恋爱关系。第二段叙述了王掌柜同样因为金钱与明月断绝了关系。很显然,说唱者对这两个人的爱情并没有表示出任何同情或怜悯,而是对于两人将爱情与金钱等同起来的恋爱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4.批判了知识阶层的不负责任
《荒唐的大学生》这首漫谣描写了一个不够端正、整洁的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并由此批判了大学生“外华内贫”。
我家邻居大学生,糖饼先生大学生
过了十年 ,可他那毕业证杳无踪影
别那样,别那样 ,你可是真够可怜的
每天晚上说的梦话还算是杰作
恋爱还是毕业证,恋爱还是毕业证
别那样,别那样 ,你也该醒醒了,嗯……
作者对作为邻居的大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就连梦中都在恋爱与毕业证之间左右徘徊的行为非常不满,并进行了辛辣讽刺和批判。当时的社会虽然急需知识分子,但这些“外华内贫”的知识分子却只求安逸与享乐,严重脱离了朝鲜的社会现实生活。[5](103~115)
(二)漫谣中所表达的积极情感
一般来讲,人们都有幽默感,但对“幽默”的共鸣则是来自历史的启迪:共同意识。[3](15)因此,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幽默”中同样蕴含着积极的情感与思想。朝鲜半岛近现代的很多漫谣作品都表达了各个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其中也不乏蕴含着人类大爱与温情的作品,其代表性作品主要有《西瓜小贩》《不冷不热的夜市》《小伙子的陈情书》《岳母谨启》等。
1.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内心的快乐
《西瓜小贩》这首漫谣对小贩们夸张的经商之道,既不严厉批判,也不贬低讽刺,而是通过对象与说唱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将虚伪变成快乐。
来来,圆咕隆咚的西瓜喽,来来
来来,圆咕隆咚的西瓜喽,来来
好吃的西瓜喽,好看的西瓜喽
老人吃了,圆咕隆咚地更年轻
姑娘小伙吃了,圆咕隆咚地相爱
来来,便宜啦,便宜啦,圆咕隆咚、好吃的西瓜喽[2]
西瓜小贩生动有趣的“贱卖吆喝声”,充满了诱惑,足以让行人停下来,而歌词中的副词“圆咕隆咚”,使得歌曲的情感和氛围都非常欢快。说唱者的这种情感,通过“来来”“圆古隆咚”“西瓜喽”“好吃的”“好看的”“更年轻”“相爱”等文字,生动而又快乐地表现了出来。“贱卖吆喝声”的内容,也是人们普遍拥有的希望和祈愿。当然,老人即使吃了整个西瓜,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年轻,姑娘小伙也不会因为吃了西瓜,爱情就会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然而,人们对这种夸张的表达,没有感觉到一丝的不快,反而感到很高兴,愉快地买起了西瓜。这体现出了作者为了摆脱眼下悲惨的现实,用歌曲自我解脱,回避各种社会问题的情形。
《西瓜小贩》这种积极肯定的情感,在《不冷不热的夜市》里也表现出来了:
来买西瓜喽,来买能生孩子的西瓜喽
想生儿子就买儿子西瓜,想生丫头就买丫头西瓜
随便挑,随便抓,只要一毛钱
别那样,别那样,瞧瞧那婆娘的举动
一听说是生儿子魂儿都没了
她挨個儿揪掉了西瓜蒂,嘿
天啊,西瓜小贩,嘿嘿,毁了生意,嗨嗨嗨嗨
这首歌和《西瓜小贩》一样,通过商人的叫卖声,给人们带来快乐。《不冷不热的夜市》题目本身,就会引起人们的会心微笑,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某种心动。说唱者不断地变换角色,使顾客和小贩本人在歌词中轮流出现,表现各自的情感。比如,歌词的每一段开头由说唱者以小贩的身份首先吆喝着卖东西,接着再由说唱者来描述顾客的言行举止。说唱者通过歌词“儿子西瓜”“丫头西瓜”“那个婆娘”“魂儿都没了”“挨个儿”“揪掉了西瓜蒂”“毁了生意”等文字,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市井场面。此外,“天啊”“嘿嘿”“嗨嗨嗨嗨”等感叹词,也表达了说唱者积极的文学情感。
2.用天真与恳求的语气表达年轻人的愿望
《小伙子的陈情书》是由金贞九演唱的漫谣:
姐姐、姐姐,给我娶个媳妇吧
在云雀和喜鹊叫,南瓜花开的故乡
如月般美丽的姑娘,我真喜欢
小萝卜泡菜、嫩萝卜泡菜,腌得很好吃
精打细算能干活的姑娘
姐姐、姐姐,给我娶这个媳妇吧
哼哼哼,我要娶媳妇嘛[2]
这首歌描写了日本殖民时期农村未婚小伙子心中的渴望。[8](145)歌曲中的“小伙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单相思,但姑娘却一点都不知道。因此,“小伙子”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可又无法继续忍耐,于是,就公开缠着姐姐给他说媳妇。然而,这已经不是拜托,而是近乎死缠硬磨的恳求,但是这种行为并没有令人反感,而是显得率真可爱,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类似于《小伙子的陈情书》通过天真的心愿体现出的积极肯定的文学情感,在《岳母谨启》里表现得也淋漓尽致:
都说是结了婚,媳妇最好
可是妻子家的岳母更好
岳母、岳母,咱的岳母,咱的岳母
下次去时给咱宰个小牤子吧……
这首歌和《小伙子的陈情书》一样都是以婚姻为主题的漫谣。从歌词内容来看,新郎官的妻子家显然是富裕人家,但在当时作为传统农业国的朝鲜,杀牛吃肉是难以想象的事。然而,即使新郎提出这些无理要求,也没有引发反感,反而以其别具风格的单纯率直,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三、 结论
漫谣作为朝鲜半岛近现代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段和承载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蕴将民众的自我意识提升到了民族意识的高度。同时,民族意识的文化影响力就是民族精神,面对日帝殖民统治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和精神上奴役的残酷现实,朝鲜民众选择了抗争。但当时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让朝鲜民众陷入迷茫,正因如此,漫谣的审美意蕴才具有研究价值。 漫谣既显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带动力,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漫谣的文学情感带动过程中,其积极情感体现了在日本殖民时期朝鲜民族各种发展层次顽强的生命力,而其批判性情感则反映了一个被压迫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抗争精神。总之,漫谣的审美意蕴本质是由民族生命力所决定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韩]韩国文化广播株式会社:《歌谣半世纪——过去的老歌》,韩国首尔:省音社,1968年。
[2][韩]金占道:《韩国新民谣大典集》(上),韩国首尔:三壶出版社,1995年。
[3]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艺术美学分析》,金永钟译,韩国高阳:文友社,1995年。
[4] [韩]李益生:《辞说时调的滑稽美研究》,韩国高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0年。
[5] [韩]柳秉瓘:《韩国现代史的讽刺》,韩国首尔:青云图书出版社,2004年。
[6] [韩]张友贞:《日帝强占期韩国大众歌谣研究》,首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7] [日]朴赞虎:《韩国歌谣史》,安东林译,韩国首尔:贤岩社,1992年。
[8] [韩]李东顺:《没有番号的酒家》,韩国首尔:青云图书出版社,1995年。
[责任编辑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