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的历史选择性和前瞻性

    陈忠志

    【摘 要】历史的选择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哲学的前瞻性和实践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形势下社会意識领域的新情况也有着价值取向的选择性和能动作用。科技的高度发达所导致的困惑和迷茫也需要哲学的终极关怀和在哲学中找到归宿。

    【关键词】历史选择性;前瞻性;意识形态;哲学关怀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55-02

    一、哲学党性原则的历史选择性和理论正确的前瞻性的动态内在逻辑

    哲学是人类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的哲学,无论主张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都是先人的理性思索,无论真实或扭曲地反映客观世界,都丰富了人类思想史。阶级一经产生,就给盲动的哲学系统填加了某种历史规律性,哲学就变成了为特定阶级集团服务的思想工具。看似纷繁复杂的哲学体系有着动态的内在逻辑。中国的“百家争鸣”以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西方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其在纷繁的现象中存在着自适性的必然性。意识的自适性,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哲学。

    世界本原性的历史选择性,导致了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不同的哲学结构和内容。纵观哲学史,本原性问题既有历史条件的选择性,又有着阶级利益的选择性。作为本原性的意识和社会意识是一种虚假的统一。历史大潮甄别着,决定着世界本原、意识内在统一的逻辑正确性。同时意识对世界本原性的科学性也具有导向作用。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人类全部优秀思想范围内的广义的选择性,决定着哲学的盲动性和历史正确性的必然性。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实践的规定性导致了在哲学党性原则问题上的必然正确的内在逻辑。世界本原性的正确道路是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历史的需要比一切都要大得多,实践检验的规定性和广义的意识的前瞻理论性。

    历史的选择性和前瞻性,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体现了无产阶级科学的历史选择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过来又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显示了其理论的高度的前瞻性。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选择性,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前瞻性

    人及人类社会产生后,历史大潮的趋势性、客观性规定了“实践性”是科学的哲学的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方针,后来又根据历史情况,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中国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这一传统经过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证明是一个正确的、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是反对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保持与时俱进特质的传统。”[1](P.186)

    “面对新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2](P.8-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人类优秀思想的集大成,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传统文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建构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撑。构成当代时代精神本土性文化的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在中国近代百年来救亡、启蒙、革命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革命传统。这两大传统的精华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P.23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谱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提倡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P.8-15)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选择性,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前瞻性。

    三、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意识领域的新问题的哲学价值取向的选择性,以及哲学的能动作用的科学性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融、汇合更为直接与频繁,尽管各国意识形态不统一,但形成了“开放、自由、共享”的共同价值取向。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在超国界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中,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会出现淡化的趋势,尤其是在那些热衷于互联网的青年群体中,网络已成了他们新的归属和精神寄托,国家、民族以及对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忠诚都已被这个虚拟的世界所取代。”[4](P.60-61)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监督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面对新形势,像“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的思潮是不可取的。历史大潮不可逆转,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预言:“共产主义事业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并强调“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作为世界性的存在才能实现的光辉思想,就是以种全人类意识。”[5](P.369)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和文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人类层面上面临许多共同问题,要求各民族国家、各种文明和文化的摈弃固有的成见,消除隔阂,加强对话和相互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呼唤一种普世的‘全球意识。”[3](P.231)

    纵观历史,人的自然本性如此之相似,如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等,但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倫理、道德体系。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宣扬正确的哲学价值取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武装全党全国人民。

    四、科技高度发达带来的欣喜与迷茫的哲学关怀和哲学导向作用的前瞻性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既有欣喜,又带来了方向感迷失,人们需要在哲学中找到归宿。“如果死亡不在是生命的终点,生命伦理该如何面对?新型人类的哲学定位和社会影响该怎样判定?应当如何界定生物与非生物?科技借人工智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会不会造成人类大量的失业,导致不平等加剧?”[6](P.5)甚至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意识倒退的现象,如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等学说。“当代西方哲学家大多数无意于建造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而全的哲学体系,更多的是在某些特别领域对一些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挖掘出一些不为常人所关注的问题。他们大多数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家,可精通某些自然科学学说,因此他们的研究一般都能找到自然科学的某些佐证,使人一看他们的争论都具体到了一些相当细微的地方,而不同于古典西方哲学。”[7](P.8)正像西医和中医一样,前者是建立在精准的科学体系之上的,而后者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此相对应,西方哲学尤其是近现代哲学都是对科学最新发展的成就或某一领域概括为自己的哲学,具有“学而不术”的特点,而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如果说道德、宗教、艺术分别以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以健全、完善人格,以幻想的方式追求彼岸世界,以塑造美的意向或形象的方式实现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和超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话,那么,哲学则是以思辨的方式对社会人生的反思、超越,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哲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终极关怀和反思批判精神。”[8](P.17-24)由于哲学的性质不同于具体科学,所以不能像近、现代西方哲学那样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差别。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待现代科技的发展,坚持唯物的辩证的看待现代科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人文关怀与实践性是统一的,是现实实践性与理论前瞻性的高度统一。实践又对哲学的终极关怀起着推动作用,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地推动着哲学的终极关怀,无限地接近绝对真理,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瞻理论性和哲学论证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谭群玉.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M].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J].中国应急管理,2016,(13).

    [3]邢云文.时代精神: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M].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1.

    [4]刘雷.浅谈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建设[J].中 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2).

    [5]薛德震.人的哲学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1.

    [6]宫梓铭.提紧人工智能背后的那根线[J].人民日报, 2017-01-06.

    [7]王蓉拉.当代西方哲学综述[M].学林出版社,2008.

    [8]陈新夏.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总体性[J].北京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