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德育教育探析

    石光明 李雪芹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有更多细节上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下教师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由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析加强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德育教育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 德育教育? 道德品质? 措施

    德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对社会有益人才的工作重点,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有公德,有素质,有理想的社会公民。德育教育的发展过程是变化的,教师要能观察社会道德要求对教育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与提升,帮助学生跟上社会发展脚步,顺应社会道德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之中,要能看到社会是发展的,学生是发展的,那么对于学生的道德要求也是要发展的,一成不变的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反而会对学生思想的发展产生阻碍。在过去的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仅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同时思想发育也不成熟,这些传统观念不能消除,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上不来,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提高缓慢,还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之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上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思想更新换代飞快。初中生思想发育不完全,容易被误导,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于学生思想发育极具冲击力,如果教师不能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那么学生思想的发展与发育将会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培养。适时地改变德育教育活动,使教师的德育教育也附上多样性的特点,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三观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要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逐步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教育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道德教育是随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正是因为德育的不断变化,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发育的蒙昧期,极其容易受到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如果不注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那么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偏离,甚至对社会稳定作出破坏。

    二、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1.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环境影响是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一大影响因素,因此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环境,成为学校,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使学生耳濡目染良好的社会道德,旁敲侧击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重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加强良好学习环境建设。

    例如,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相处时间最长的是班内同学与教师。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很大程度受到学校环境与班级内部环境的影响,学校内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一种对于学习漠不关心,对老师视而不見的状态,那么学校内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到影响,而逐渐产生相同的思想,但如果学校内的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学生与教师相处关系融洽,那么学校内的学生就会呈现出一种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状态。这种情况对于班级也是一样的,学习环境良好,教师与班级内同学关系融洽,就有利于班级内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上下一定的功夫,比如在学生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交谈,了解学生近期的关注点,利用好班会课,多进行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读书角、卫生角、荣誉墙等班级环境建设,让学生可以多读书,爱护班级卫生,以及一定的奖惩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加强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用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的目的是让学生模仿学习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这也是促进学生建设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意识,有些学生会受到一些视频,小说的影响,模仿其中的一些人物,因初中生心智还不成熟,是非观念相对薄弱,难以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许多学生因为这些东西的影响,思想道德逐渐异化。比如,前几年盛行的杀马特文化,许多学生认为这种炫目的装扮,特殊的表达风格,十分具有个性,因此开始模仿,并且越发入迷以至于荒废学业。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与学习,因此教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就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做出改变,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师风建设活动,注重教师良好师风的养成,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学校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利用相应的手段,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优化教师团队,从教师层面下手,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3.实践锻炼,养成良好品德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通过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例如,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创设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利用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去图书馆进行整理图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按规律按要求进行图书的整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会合理整理自己的物品;还可以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帮助学生养成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品德,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成为优秀的中华少年。

    4.情理交融,激发道德情感

    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提,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就需要看教师能否合理运用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法,利用好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有良好的交际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6~18岁之间,正是良好道德品质建设的关键时候。初中生的思想发育,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并且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在班级内产生分层,产生成绩良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时候大部分教师,就会产生偏差,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而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发展,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教师对于教育的偏差,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慢慢地变得不愿与外界交流,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艰难,所以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把教师当做可以信任的朋友。把水端平,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教育,让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被忽视,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看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不能以偏概全或是一以贯之,要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帮助学生利用个人的独特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对于学生的了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包容学生的不足之处,看到学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格,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关心与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而持久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5.德育渗透,构建德育体系

    教育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对于初中德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利用不合理的德育方法,会加速学生向坏的方向转变,德育不是一种教条式的东西,如果教师仅仅把德育理念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引起学生对于德育的不满与抵抗,毫无作用。采用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将德育贯穿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利用渗透式的教学也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現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初中生接触互联网的机会数不胜数,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对初中生的心智进行狂轰滥炸,碎片化的信息占据初中生的生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利用一些线上的教学软件,通过视频录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手机去进行网上学习,让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而不是利用手机进行游戏,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德育视频,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环境之中,班级的活动环境之中,产生的一些道德素养问题以及行为习惯问题,教师可以总结这些情况和例子,将这些情况作为案例用在德育教育之中,通过给学生分析和讲解,以及学生们的讨论,让学生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质要求,行为习惯要求有一个更高的标准,促进每一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任务。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初中生的思想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将素质教育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于学生思想层面建设的重视,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当下社会对于一个学生的评判标准,思想道德的修养才是一个学生更应该体现出来的素养,教师要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国家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注释】

    [1] 孙道伟. 初中德育教育研究[J]. 学周刊,2016(20).

    [2] 马丽.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8(33).

    [3] 周萍. 初中德育教育管理浅析[J]. 读书文摘,2015 (24).

    [4] 周丹. 谈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