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 发展复述能力

    施佳林

    

    

    

    【摘 ? 要】《枣核》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被安排在以复述为主题的单元中,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迁移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方法。为此,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看图猜物知形象、提取信息理文脉、聚焦重点记情节、借示意图练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关键词】目标定位;情节梳理;分层复述

    《枣核》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课文语言生动,读来饶有趣味。立足单元编排特点,探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可以明确本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学会“复述”。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和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民间故事的语言风格,又能扎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师要定准目标,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迁移复述方法,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立足三个视角,确定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编排了相关的“助学系统”,比如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提示、课后练习题等。它们为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在研读教材和研究学情时,笔者从以下几个视角切入。

    第一,单元视角。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都明确了落实“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要求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要以语文要素为目标引领,以课文教学为依托,以课后练习和学习提示为任务指南,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迁移复述方法,进而发展复述能力。

    第二,文本视角。《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立足略读课文“为应用而教”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学习提示提出的学习任务,本课的教学应着力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为主旨。

    第三,学生视角。对于“复述”,学生是不陌生的,并且已经学习过方法了。教材第一学段中的《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等课文编排了借助图片、提示等讲故事的复述练习。另外,通过本单元前面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借助图表、关键词和示意图等。

    于是,笔者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以随文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认识“核、妻”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借关键句了解故事内容并厘清脉络。

    (3)迁移运用借助示意图复述课文的方法,体会枣核的勤劳、聪明。

    二、分步推进教学,实施学法迁移

    (一)看图猜物知形象

    课堂伊始,笔者以“猜图识物”的游戏导入,让学生根据图片分别猜枣树、枣子、枣核,同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明确“枣核”是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顺势出示课题,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了解枣核的出生,走近枣核。

    (二)提取信息理文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从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入手,促使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句,培养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厘清课文内容。

    1.链接作业本,夯实基础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笔者出示了以下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思考:故事中的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

    针对第一个阅读要求,笔者通过链接《语文作业本》第1题(见下图)来落实,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两个多音字“折”和“涨”。

    针对第二个阅读要求,笔者引导学生聚焦文中的关键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清楚地感知人物的特点,其次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了解其前后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链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过的“借助关键句来概括大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

    2.提取加概括,梳理文脉

    聚焦关键句后,笔者出示相关学习任务——“枣核的勤快和聰明具体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中的两个关键词“勤快”和“聪明”回读课文,梳理能表现枣核勤快和聪明的事例。

    在梳理勤快事例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直接提取段落中的短语的方式来概括内容,如“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同时,教师相机通过图片识字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犁”。

    关于枣核的聪明,尽管从内容上看,没有“勤快”这一特点来得直白明了,但表达形式非常相似,都是在说“枣核干了什么”,并且段落分布比较清晰,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4~13自然段。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方式进行概括,梳理出体现枣核聪明的两件事——赶牲口、斗县官。

    (三)聚焦重点记情节

    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是复述的前提。明晰故事情节则是进行有序复述的一根“拐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拐杖”。

    1.重点研读“赶牲口”

    读故事,就要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所以,在研读“赶牲口”部分时,笔者引导学生聚焦第4~7自然段,了解枣核赶牲口的起因、经过、结果,先试着自己说一说,再借《语文作业本》上的示意图(见下图)填一填,梳理出“吆喝吆喝再吆喝”的过程。

    文中表现枣核语言的词读来生动有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吆喝起来。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演读训练。

    2.自主学习“斗县官”

    学生自主阅读“斗县官”部分,并借助《语文作业本》上的示意图(见下图)梳理故事的经过:“一蹦一蹦又一蹦。”

    文中表现枣核动作的词读来活泼形象。男生读着读着还会不由自主地蹦起来。笔者同样引导学生进行演读训练。

    这样的梳理和演绎不仅给学生指明了民间故事“反复”的叙述形式,也帮助学生细化了故事的重要情节,为下一步复述课文提供了“拐杖”。

    (四)借示意图练复述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演读,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聪明的枣核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直接复述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分层落实复述任务。

    1.片段复述,量化评价

    本单元的复述目标除了要求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还要求把有意思的部分复述详细,复述得有声有色、吸引人。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所以,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复述课文的要点,比如语气有变化、配上相关动作等,然后从表现“枣核聪明”的事例中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借助示意图练习复述。同时,出示评价表,要求一名学生复述时,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出评价。

    在了解课文内容和整体复述课文之间,安排片段复述,量化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内容的演读到故事的复述,形式上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学生虽然知道要做到有声有色,但往往在复述时会不自觉地变成陈述故事。所以,笔者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进行回忆,同时量化评价标准,让学生找准施展点,为声情并茂地复述故事奠基,也为接下来的整体复述做好铺垫。

    2.整体复述,有序完整

    在同学补充、优化的基础上,学生加上“枣核出生”“枣核勤快”等内容,尝试整体复述课文。笔者要求他们根据提示语,按故事的顺序进行复述,做到重要情节不遗漏。为此,笔者再次出示评价表,安排了“组内练讲—班级复述—互动评价”等环节。

    组内练讲指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找亮点、补不足,协同发展;班级复述指的是成果汇报;互动评价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复述要点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复述课文时,虽然上台的只有一两名学生,但考查的对象其实是全班学生。

    总之,复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根据年段特点,精准定位复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复述支架”的功能,让学生在复述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积累、语言重组和语言创新,不断提升表达能力,积淀言语素养。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3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