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改革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體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缺失。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应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而且,仅开设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程,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礼仪课程应以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和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置。目前,很少相关文献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礼仪课程如何设置进行研究,本文以公共管理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完成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学习为前提,针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即将毕业步入社会,这一特定群体特定时期的特点,探讨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礼仪课程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公共管理类毕业生 礼仪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一.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礼仪有什么作用?借用古代荀子的一句话:“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民族、乃至国家,人们对礼貌都是十分注重的。礼貌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礼仪是每一个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每一个公民的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努力的方向,“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缺失,大学生总体礼仪状况不容乐观,不懂礼,不守理的现象比比皆是[1]。当今的许多高校在教育学生时,没有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礼仪品德的教育[2]。高校人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教育质量来决定的,高校对人才的教育既要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保证其品质高尚。因此,学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方面的教育,学校应将礼仪课程纳入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3]。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门类都应该涵盖包含大学生礼仪课程,应该让每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礼仪的教育,提升礼仪自我修养。

    二.高等院校毕业生开设礼仪课程具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形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的局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自身的专业成绩外,更会关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礼仪作为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的环节中表现的有礼有节,进步有度,就会比较容易使自己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一般专业实习设置在大四学年,学生需要走入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提前为毕业生就业做好铺垫,而且毕业生即将完成大学学业,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因此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定群体,设置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礼仪课程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是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毕业生在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后,立即在学生即将面临的专业实习、面试和就业中得以应用,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具有非常好的时效性,同时开设职业礼仪课程也是学生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快速适应社会的保障,因此,高等院校毕业生开设礼仪课程具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三.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开设现状

    根据多年来的礼仪教育教学经验,礼仪课程仅开设一个学期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不断增长的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高校的礼仪课程应该以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和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置[4]。入学时大一年级和毕业大四年级分别开设礼仪课程,分阶段,侧重点不同。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除了酒店旅游、航空服务等特殊专业,大多高校在教学中没有设置礼仪课程或礼仪课程所占比例很少。而且,很少相关文献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礼仪课程如何设置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特点,以学生完成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学习为前提,探讨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礼仪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四.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改革思路

    (一)礼仪课程内容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设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走向管理岗位或国家公务员。毕业前学生即将面临专业实习和就业问题,这是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由于有前期学生在刚入校时已接收过日常礼仪课程作为基础铺垫,毕业前的礼仪课程在设置时应该更体现出针对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这一特定群体特定时期的特点。在学习相关礼仪课程内容后,学生的印象深刻鲜活,在实践中立即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大四课程内容时要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争取在短时间内学生获受益最大。当然礼仪的学问博大精深,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周内涵盖所有方面,需要教师凝练,提升精华,教师要根据公共管理类学生就业的特点要体现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前的礼仪课程以政务礼仪、办公礼仪和面试礼仪三部分为主要内容。各部分学时分配如图一所示:

    1.政务礼仪内容设置

    根据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走向国家公务员和管理岗位这一特点,选择政务礼仪作为职场礼仪来讲解,本部分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政务礼仪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应该恪守的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5]。对于公务员来说,作为一名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反映出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政府组织的形象,因此,作为“未来”的公务人员应当加强职场礼仪--政务礼仪的培训。通过课程,学习知礼、懂礼,并养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同时也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夯实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包括:公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礼仪、公务人员的着装礼仪、政务会见礼仪、政务座次礼仪、政务宴会礼仪和涉外礼仪,政务礼仪内容做重点讲解,此部分用时20学时。

    2.办公礼仪内容设置

    辦公室是处理业务的场所,是参加工作后,白日里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办公室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办公室的礼仪不仅是对同事的尊重,同时也能反映出你所在的企业公司单位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最直接表现。同学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办公室礼仪是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要面对的,关系到每个人的前程和事业发展,因此将办公室礼仪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讲解,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保障。办公礼仪主要讲授办公室里的举止礼仪、环境礼仪、接待礼仪、电话礼仪,上下级相处的礼仪,同事相处的礼仪、收发电子邮件的礼仪、开关门礼仪和办公室用餐礼仪,以及在办公室工作遵循的四大原则,五大禁忌等内容,此部分用时8学时。

    3.面试礼仪内容设置

    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专业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面试是众多用人单位通常采取的考核方式。考官在面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面试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会考核面试者的礼仪素质修养情况,结合二者来判断面试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礼仪课程中,应将面试礼仪作为重点来讲解,以满足毕业生不断增长的面试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高质量的站好高等教育收尾工作的最后一站。

    面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在特定场景下,以面试官与面试者面对面的交谈和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大学生面试礼仪课程是新兴学科,没有过多的相关书籍资料可借鉴,在课程内容结构编排过程中,需要发挥很多创造力,使面试礼仪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更适合大学生的认知模式。因而在课程结构的设置的过程中,需要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渗入很多的实践环节,教会毕业生提高实际的面试能力。

    面试礼仪课程内容的以面试前的礼仪准备,面试中的礼仪和面试后的礼仪这样的一条时间线来讲解。面试前的准备包括:自己的求职定位,简历制作,相关材料收集和面试的仪容仪表的准备工作。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包括:行为礼仪和言语礼仪。最后是面试结束后的礼仪,此部分用时8学时。

    (二)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给出经典案例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理论与练习相结合,在课堂上举例各种实际案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面临这个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处理。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借助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讲课方式是教师一人讲授,学生听,课堂气氛较枯燥。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改变传统的一门课程一位教师的讲授方式,借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讲授。例如,通过放映经典演讲片段,或播放截取电影片段,借用多媒体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型,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增加实训任务

    礼仪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容易理解,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法进行教学,学生会感觉知识较浅,没有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一味进行的礼仪知识的讲解,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情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很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针对礼仪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通过增加课堂的实训任务达到目的。

    实训任务包括课堂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在安排实训任务时,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开始由单项训练逐渐过度到多项的综合训练。在做综合能力训练时,设计完整的故事情节,将课程模块化知识点连接起来,熟悉完整的流程。在实训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学会实际操作,通过礼仪课程课堂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掌握礼仪的规范和要求,有机会亲身体验,走完一个系统的实训项目,完整的礼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评价;或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的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目的。例如模拟面试,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模拟情景,提高其面试能力。

    实训过程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并根据其课堂表现效果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占综合总成绩的40%。增加实训任务成绩比例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把具体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礼仪不是一时的考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的观念,让知礼,懂礼,守礼,行礼在日常生活中常态化。

    4.课程考核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考查学生书本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是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权重比例重考试,轻平时,通常是平时成绩比例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轻实践应用,重书本理论。而礼仪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将学习到的全部知识在实践中将以应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如图二所示: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仍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但不同的是侧重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为占6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占5%,学生课堂小组讨论成绩占15%,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占40%。平时成绩突出强调实训任务考核,其中期末考核侧重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占40%。以开放性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

    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通过课堂讲解就能见效的,只能是通过讲解将学生引进门,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向这方面思考,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意识的去实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样礼仪教育才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才能全面完善文明的举止,提升礼仪素质教育,进而影响社会的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刘洪洪.大学生礼仪现状及教育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6.

    [2]江又明.当代高校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

    [3]王焱.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培养路径研究[J].管理观察,2019(15).

    [4]史莉.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

    [5]金正昆.当代公关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学研究改革项目”(项目编号MSJG2016045)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张可新,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助教,从事礼仪教学和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