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生应变”,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钟玲玲

    【摘 ? 要】以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从“给予学习方法,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加强一课一得,精当选择教学内容”“关注学习心理,精确采用教学方式”“满足发展需求,精要实施学习评价”“注重素养提升,精心展示学习成果”五个方面对2020年舟山市市属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教学策略要基于学情“随生应变”。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深度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线上教学;语文学习;因材施教

    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舟山市各中小学全面开启线上教学。它被视作是疫情影响下的无奈之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有这样的职责与担当——努力让这无奈之举变为有效之策,让线上教学给学生的语文学习以真正需要的帮助?为此,我们以舟山市市属11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研学团”和“备课群”,实行“每日反馈”“一周一报”制度,做到“定期交流,即时反馈;围绕主题,问题共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践行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研究。

    一、给予学习方法,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设定精准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线上教学实施背景下,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这是教师要着力思考的问题。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取得学习的妙方,将“方法的指导与习得”作为教与学的核心目标,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学会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线上教学时间有限,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高要求。基于此,“先学后教”成了重要的策略。因为“先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教”的成效,所以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显得非常有必要。南海实验学校一直以预习指导课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课型,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以该校长峙小学校区何鲁佩老师的一节预习指导课为例。课上,何老师让学生先自主预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然后结合预学现状,创设预习三部曲“读文(标自然段、圈词语、画句子)—识字(给生字注音、组词,遇到不理解的写注释)—思考(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联系课后习题,写写小批注)”,同时结合单元“篇章页”,让学生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这样的预习指导课因为目标明确而成效显著。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该校教师让学生先习得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每一节预习指导课,学生跟随教师温习语文预习之道,在自主读文、探析字词中,结合课后习题,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任务驱动,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提升。随着线上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对预习指导课进行了调整。他们将课件、讲稿打包上传,提供详细全面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不定期、不定时地查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一课一得,精当选择教学内容

    自线上教学实施以来,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如何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学习?这需要教师细细思索,做好“整合删减”与“取舍换留”的工作。笔者经常与教师做这样的交流:“你认为这节课中的哪一些环节可以整合?哪一些环节可以删除?如果这节课只保留其中一个环节,你会保留哪一个?为什么?”线上教学的提质增效需要教师“忍痛割爱”,站在提升学生素养的高度,精选对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内容。

    以普陀山学校李海芬老师的《琥珀》一课为例。《琥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节课要教的内容很多。李老师删繁就简,从课后习题入手,穿插利用配套的《语文作业本》,分“初步把握主要內容”“学习理解琥珀形成过程”“联系‘阅读链接,体会表达特点”三个板块,层层递进,展开教学。在这三个板块中,李老师将重点放在第二板块,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的过程,然后结合《语文作业本》第三题对这个过程进行排序和复述,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一步读懂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因为内容精选,学生在课上自主实践的时间也得到了保障。

    当然,精选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有机调整。比如,勾山小学的部分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单元增加一节复习课,用来巩固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还能立足学情,相应放慢或加快教学的进度。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则以学生自学时提出的疑问作为教学重点。教师一般不提前录课,会在学生结束前一课学习和进行新课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录课。这样以学情来精选内容,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关注学习心理,精确采用教学方式

    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线上教学最突出的学习问题有两个:第一,学生在线学习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问题;第二,学生在线学习的差异化现象加剧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舟山市市属11所小学尝试运用五种线上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情感联结”:一是钉钉群(QQ群、微信)直播模式,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二是钉钉群(QQ群)“微课播放+互动答疑”模式,把微课放到群里,让学生先行学习,播放微课之后,再安排互动答疑环节;三是钉钉视频会议模式,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兴趣习惯养成;四是腾讯课堂或者希沃云课堂直播模式,不受学生端影响,可以随机进行批注,并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检测;五是以推送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让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

    如南海实验学校惠民桥小学校区是以微信推送的形式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微课视频的。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线上教学主要落实基础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端正书写本课生字。教师在线一对一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采用此种方式是从学校实情以及学生的学段特点、学习起点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力图帮助学生抓住最基础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学,自主掌握一部分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施以来,由于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学习任务明确、可操作,教师日常跟进反馈及时,线上教学获得了大部分家长的肯定和支持。

    当然,每一种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进,改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然是学生。例如,为了更好地完善“微课播放+互动答疑”模式,舟山第二小学做了以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微课;让学生边动笔墨边听课,勤记笔记勤思考;让学生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来小结提升。勾山小学设置了“作业指导课”和“自习小课堂”:教师为每一课作业本上的题目制作详尽的解析图,以便学生进行比对,个别年级还为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作业解析录制了“课中课”进行再指导;为解决家长普遍反映的学生学习效率低或家长不会辅导等问题,部分班级在微课结束后陪伴、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实时解答。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还在课后答疑互动环节中设置“小老师”:学生可以答疑的,教师不参与;资料上有明显提示的,教师不解答。这样的尝试因为基于学生实情而彰显成效。

    四、满足发展需求,精要实施学习评价

    疫情期间,学校尝试运用五种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试图解决学生在线学习差异化现象加剧的问题。一是随机评价反馈,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即时反馈;二是榜样示范评价,对学生的优秀书面作业通过课件方式进行展播,优秀口头作业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三是横向比照评价,把对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呈现在一张思维导图或评价量表上,让学生通过横向比照进一步审视自己、提高自己;四是縱向跟进评价,基于先前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纵向跟进式的评价反馈;五是团队交流评价,教师对学生团队的学习进行视频、直播指导,加强团队交流,促使学生共同成长。

    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沈建红老师采取隔屏面批的方式进行即时评价反馈:一是利用视频电话的功能,教师就学生上交的习作逐一点评,点评好后,让学生进行修改,再予以反馈;二是利用钉钉在线编辑的功能,师生同上一个账户,教师进行在线评改,学生进行同步修改。这样的习作指导反馈因为真正基于学生的实情而富有实效。

    在团队交流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舟山绿城育华(国际)学校小学部每两周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同质分组,每组3~4人,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评价与指导。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检查、直播课后学习反馈、呈现作业问题等。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个人之间PK,可以是组内小老师讲解,也可以是组内讨论后汇报等,还和学校“育华币”评价结合起来。这样的团队交流评价,学生有兴趣,教师有热情。学生可以互帮互助,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上的优点、不足等。

    五、注重素养提升,精心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能反映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线上教学中,教师精心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上进心,还能促进学生互学互赶,同时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比如,一年级备课组胡红老师团队的做法是:第一,教师精选优秀作业,把每天早上8:20定为班级优秀作业展示时间,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录制微课之前,在一两个教学小环节中设置问题让学生(每个班级轮流安排学生)回答或者朗读。教师事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家长录音,把学生的照片和语音融入到微课里。第三,每周安排“周五悦读吧”课程,进行古诗赏读,开展成语和绘本阅读,在双休日的实践作业中让学生讲古诗、成语和绘本故事,尝试给学生拍小视频,并将上传的视频制作成微课。

    二、三年级备课组严佳梦和沈建红老师团队会将学生课后的作业、视频等成果进行剪辑,在课上播放展示,对其予以表扬肯定,并给其他学生提供示范。

    四年级备课组臧文雅老师团队请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在线上直播课里连麦,给其余同学讲解题目。对于作文被评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在钉钉群里给他们颁发电子奖状,还通过“积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年级备课组殷蕾老师团队就线上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进行了有效尝试。他们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小队有1~2位家长参与,主要把控小组在线讨论的质量以及在课件制作上提供帮助。进行线上展示时,有的小组提前把音频录好,插入到PPT中。这样的“连线展示”新鲜感十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年级备课组倪静静老师团队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第一,课前使用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提前收上来的学习成果展开教学,比如在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初稿后,教师整理出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课中使用学习成果。教师运用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成果,即时生成PPT进行讨论、点评。第三,课后使用学习成果。教师经常整合学生在作业上的共性问题,在第二天的直播课上进行统一反馈。

    以上实践研究中,“给予学习方法,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加强一课一得,精当选择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关注学习心理,精确采用教学方式”“满足发展需求,精要实施学习评价”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注重素养提升,精心展示学习成果”又指向“教得怎么样”。从思考“教什么”到“怎么教”,再到“教得怎么样”,对学生的研究,或者说对学情的了解与把握,永远是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核心元素。而这“不变”的核心元素带来的却是教学实施中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这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变化中的人。

    因此,教师要以变化的眼光与视角去审视线上教学,并“随生而变”,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让看似无奈的线上教学变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之策,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舟山教育学院 ? 31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