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东北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几个特点

    李元峰

    【摘 要】党在东北解放区针对教育工作,结合当时东北地区的实际特点,实行了先抓中等教育,优先培养干部;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肃清旧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新人;发展初等教育;开展冬学运动,提高全民素质规范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建设发展助力等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了东北地区旧的教育状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解放东北及全国输送了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东北解放区;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1-0023-02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解放东北的战略任务。1945年9月至10月间,我党从关内调10万大军2万干部出关东北,建立民主政权。解放区的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党在东北解放区对教育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如先抓中等教育,优先培养干部,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肃清旧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新人;发展初等教育;开展冬学运动,提高全民素质;规范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东北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人才保障,为长期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本文就我党在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的几个特点,做初浅的探索。

    一、先抓中等教育,优先培养干部

    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党在建立民主政权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严重缺乏基层干部,从接收政权、到扩军、为前线筹措各种物资,再到组织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急需干部。当时党向一个县只能派去三、五人,甚至一两人,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此,1947年8月,在东北解放区第一次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针对东北知识青年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学里的现状,党中央选派了一批有经验的干部,领导东北教育工作。首先,到中学进行政治思想启蒙教育。如东北全境102所中学中,有54所派进了干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其次,在各省人民政府设立教育厅、局,设立专门的教育领导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设教育部,由一名部长和二名副部长领导教育工作。

    为适应战争环境和对干部人才的需要,工作中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是采取举办各种短训班、培训部。如东北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班;哈尔滨青干校一年半办了三期,培养各类干部750多人,他们参加遣送日侨、移民、户口调查、防疫、劳军、支前、扩军,组成前线工作团和青年建设队等;二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如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中日医科大学、东北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后方医院、哈尔滨外国语学校等,培养出炮兵、医护人员、外文翻译等一大批专业人才;东北铁路学院、设机务、行车、管理等八个队,先后招收5期26队学生,培养了大批铁路技术人才。学生们经过广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政治觉悟,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学会了走群众路线,提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成为解放和生产建设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春到1948年夏,参加工作及升入干部学校的中学生共达26,000人。

    二、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肃清旧观念

    为彻底肃清奴化教育和盲目正统观念。1946年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制定了解放区教育工作总体方针:“进一步肃清日伪奴化教育和蒋介石封建法西斯主义教育的遗毒和影响,建立民族的、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使教育服务于新民主的政治斗争,服务于东北人民的和平建设事业”[1]。为贯彻执行这一教育方针,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学制。小学四二制,中学三三制,高中按地方需要分科,需要工科办工科,需要农科办农科。师范学校四年,简易师范二年,前者培养高小教员,后者培养初小教员,按正规学制办学,按标准收学生。另一方面为贫苦大众子弟,设特别班或工农学校,专收他们入学学习,学期限半年到一年。

    (二)编写新教材。1946年10月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确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在表现民族感情的前提下,唤醒阶级意识的活力;2.将民主政治理论和通俗的表现形式相结合;3.用活的人民群众斗争的故事,特别是东北“民主联军”的英雄史实教育儿童青少年,以启发青年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民主斗争的热情。

    (三)培养新教师,改造旧教师。由东北大学培养新的中学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同时,改进教育内容。初级师范教学内容以文化政治教育为主,以业务教育为辅。业务课程设:1.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2.小学教育实施法;3.社会教育实施法。讲授内容为:1.中国革命问题;2.人生观问题;3.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实践。

    (四)设置新课程。恢复了中国语文、历史、地理课,充实教材的政治内容。初级中学课程所设科目为:1.国文;2.政治常识;3.数学4.历史;5.地理;6.自然(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化学、物理等);7.生理卫生。其它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项。

    (五)建立新制度。1.毕业制度;2.放假制度;3.学习时间;4.考试制度;5.课外活动制度。

    (六)改革教育方法。本着教什么学什么,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假期集训、轮训,采取短训班和开办教师讲习会等形式。通过改革教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七)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使教师待遇得到改善,教师信心、责任心有很大提高。各学校还增添了图书仪器、标本、科学试验设备,体育器材设施,修建新校舍。

    (八)开展“五个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以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为中心内容,以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是讲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五光复的经过的历史教育;二是讲蒋介石卖国独裁政府出卖领土、腐败、打内战的现实教育;三是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解放军的胜利,消除学生对国民党的盲目信仰的时事教育;四是讲党的奋斗目标,增強对党的了解、对革命信心的理想教育;五是讲土改是农民翻身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组织学生参加农民翻身大会,排演《黄河大合唱》《血债》《白毛女》等剧目的土地改革教育。

    通过教育,大批青年学生参加了革命队伍,走上了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革命道路。

    三、发展初等教育

    随着先办中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新生的师资力量充实到小学中,东北解放区小学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为翻身后的劳动人民子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具体做法:为贫困子弟免除学费;农民拿出一部分土地做为学田;拿出一部分斗争果实做办学经费;实行“民办、公助”等方法,使城乡劳动人民子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有了提高。

    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东北解放区的小学由102所增加到3 569所,在校学生3 777 151名,有81 895个班。小学教师85 146名,比“九一八”前学校增加了170%,学生增加了397%;比伪满教育最发达时期(1943年)学校增加了66.9%,学生增加了55.1%。[2](P.22)

    四、开展冬学运动,提高全民素质

    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建立民主政权,党在加强培养干部的同时,开展“冬学运动”,普及全民教育。1946年9月东北政委会在《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中指出:“当前我们斗争的总任务是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治,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因此,我们的国民教育就应该配合协助发动广大群众参加保卫和建设东北解放区的斗争。秋收后在群众已发动起来,情况较好的地区,可配合着群众运动,与各地工作团合辦冬学,吸收农工会和自卫队中的积极分子,活动分子入学进行冬训” [3](P.23)。成立识字班、读报班、民众夜校、扫盲班等,学会了看路条、认票子、记帐、打算盘、开条子、写信,为工人、农民建立了夜校、文化馆、俱乐部、黑板报等。据不完全统计,到1948年,冬学运动共开办学会30 762所,参加学习者1 232 299人。据东北总工会文教部1949年统计,全东北有组织的职工共有117,202人,到1948年参加学习的农民共计1,232,299人[4](P.23)。东北参加各种训练班学习的职工达325,957人,占职工总数29.1%[5] (P.24)。

    党通过1946和1947年“二次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在整个东北掀起全民的学习高潮,工人,农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根本的提高。他们自觉生产、支援前线,送儿参军,组成支前工作队,为东北的解放战争及全国的解放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规范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政委会再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工作,发布了《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指出:必须采取精干与正规的方针,整顿现有的高等学校,确定标准建立统一的正规教育制度,使之由训练班的形式转变为正规高等学校,担负起培养具有革命思想与掌握现代化专门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以适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一决定,对高校进行了整顿与改革:1.在东北境内设高等学校14所,设高级科学研究机关1个,即东北科学研究所(原大陆科学院)。其余专业学校改为中等职业学校或短期训炼班,2.建立正规教育制度,确定学制。3.甄别学生,新生必须具备高中毕业程度经入学考试合格,才能入校学习;提高入学标准,为培养优秀人打下基础。4.整顿充实教员阵容,确定教员等级,实行新的工薪标准,提高教员待遇。通过考核优胜劣汰,解聘不能胜任的教师。5.实行精简整编,学校实行编制学校化,反对学校军队化与机关化,减少行政级勤杂人员,取消警卫员、勤务员,一律实行公务员制度。6.重视经费管理,做到合理开支,倾斜于教学与老师。7.改进教育管理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再配合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8.加强政治教育,学生必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及毛泽东思想。通过一系列改革,东北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规化道路。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人才的保障,同时也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党在东北解放区,根据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针对东北社会实际情况,实行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教育争取了广大群众,扩大了党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政治、文化素质,对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对解放战争的支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东北教育社主编.东北四年来教育文件汇编[M].沈 阳:东北新华书店,194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