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周英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学生更应提升其他全方位的能力。劳动与技术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更能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养。

    关键词:好习惯; 劳动观念; 自我展示;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9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50-001

    德育不仅仅是语文课、品社课的事,劳动技术课堂也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技术教育课堂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课堂上好习惯的培养

    劳技课上有一个配套的材料袋,里面有一本劳动与技术的学生用书,另外就是和书本配套的一些手工小制作,比如一些剪纸类和其他拼搭类等的小手工。剪纸手工课会对材料进行折、剪、刻等,孩子们的桌面都比较小,如果老师不作任何剪纸边角料如何自我管理的要求,你会发现到下课的时候地上一定会满是碎纸屑。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反复的教育,让学生养成收纳好自己的边角料,并安排服务同学,培养学生管理好自己边角料的习惯,那么这个保持地面卫生的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劳动观念

    德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爱劳动,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而家务劳动是孩子每天都会目睹家人在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独生子女、学习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原因,导致孩子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从而没有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但是如果基于课堂教学需要及老师布置的要求出发,我们的孩子还是可以通过实践的亲历和劳动的体验获得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例如在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我和孩子一起进行“家务劳动我能行”劳动实践活动,首先让孩子梳理“我们家有哪些具体的家务劳动”,主要是谁承担的?从而发现原来家里是有这么多家务劳动需要去完成的,而且通过交流也发现大部分家务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在完成,而“我”几乎是没有参与。接着请学生利用周末回家观察家里家务劳动做的最多的人一天的家务劳动顺序,以及需要花费的时间。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发现在家做家务劳动的大人,一天的家务劳动时间相加后几乎需要忙碌6-7个小时,是很辛苦的。接着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家务劳动,选择1-2项自己能胜任的家務劳动,为家长分担一周时间,并记录体验。体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感受,能基本介绍劳动的方法和步骤,或者使用的劳动工具等。活动也是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家长的辛劳,从而不单单是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更应学会感恩,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体谅大人的辛苦,并主动和大人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知道家务劳动不是家里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事务。

    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在一个好玩好动的年龄,他们大多乐于在伙伴面前展示自我,这会让他们有一种非常良好的感觉。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比如五年级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有一单元内容是“我家的厨房”,现在的孩子虽然不常做家务,但他们懂得多啊,而且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正常情况下基本是家家有独立的厨房间,而且还有很多的厨房电器设备。活动开始部分是认识我家的厨房和分享介绍厨房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这一块内容对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只要有说明书都不是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虽然我们认识这些电器设备,比如电饭煲、电磁炉、烤箱等,但是我们真正有过动手实践的又有多少呢?于是我们布置任务,体验厨房家用电器的使用,烧一次饭,炒一个菜、烤一次蛋糕等,将实践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实践感受、注意事项等一并做成资料,然后上台进行分享交流,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与收获,学习别人的劳动经验,从而发现原来通过分享可以让自己的劳动体验变得这么有趣,而且感受到可以把自己小小的成功分享给更多的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四、让学生在劳技课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不只是学生,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美丽的花朵,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寓意美好的事物。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中有一个单元是学习中国结编制。寓意美好的中国结,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并不陌生的物品,逢年过节,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通过课堂学习,孩子们了解中国结的寓意、知道编制中国结所需要的材料、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向亲朋好友赠送中国结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全心投入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当一个个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美满的中国结在自己的小手中编制成功,当看着伙伴和家人收到自己编制的中国结时溢于言表的喜悦,孩子们心中也是满满的幸福感。从简单的吉祥结、鞭炮结、平结到鞭炮串、手链等,通过自己劳动与技术的结合将一个个简易的结变成一个个作品,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五、让渐行渐远的手艺回归课堂

    穿针引线,曾是古时每个女孩必学的手工活。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孩子们根本不用再穿需要缝缝补补的衣服,所以很多孩子甚至连针线都没见过。在课堂上开展穿针引线的劳动与技术教学难度是很大的。一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对完全没有针线经验的孩子,教师需要做好足够的教学准备,耐心细致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现代化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所有的手艺,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无限可能的能力。从基础的穿针、引线、打结,再到简单的平针、回针、包边缝的基本针法,最后孩子们从完成简单的沙包,再到收纳袋、笔袋等,大部分孩子和家长都是被惊喜到的。通过课堂教学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传统手艺,并对此感兴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所以要上好劳技课不仅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多了解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渗透学生的情感,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安全意识、合作意识、成果意识、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与科学态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等,让德育内容在劳技课堂尽可能地展现,作为劳技教师也就抓住了学生,抓住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