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赵永刚+王东旭+冯强汉+张栋梁+王少飞+冯永玖+付晓燕+南喜祥


摘 要:目前已在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①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多元化:分析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关键所在;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核心思路;依据三级地貌概念模式指导微地貌精细刻画,是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优势;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原则是寻找等时地质体,确定台地浅滩的暴露时间,利用颗粒岩的厚度对暴露浅滩的微地貌进行有效恢复。②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田实例说明,虽然在采用这些古地貌恢复方法时,定量研究的手段均有待加强,但仍然为油气田储层预测和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应用前景广阔。③古地貌恢复方法之间优势互补,趋于综合研究: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适合于潮坪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适用于滩体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方法的综合研究是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古地貌;恢复方法;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井区尺度;沉积期;油气田
中图分类号:P931;P531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aleogeomorph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subje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ields. Pal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the study on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has relatively obvious progresses in oil and gas fields. These representative new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research progresses in oil and gas fields of China were summarized. ①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diversified. Firstly, the key of sedimentology paleogeomorph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paleostructure, paleo-drainage-system, paleocurrent direction, sedimentary facies, etc.; secondly, the core thought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to reflect the palaeogeomorphic form of pre-depositional stage by means of base-level cycle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ase-level and maximum flood flooding surface; thirdly, the karst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well area scale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 which is tha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ree-level paleogeomorphology could guide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topography; fourthly, the main principle of carbonate rock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n the depositional stage is chosing the isochronous geologic body, confirming platform shoal exposed time and effectively reconstructing microtopography of exposed shoal by means of grainstone gross-thickness. ②The practicability of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better and better. Examples of application in Ordos Basin, Bohai Bay Basin, Tarim Basin and Sichuan Basin illustrate that they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favorable area optimization, while the way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re relatively poor. These methods st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oil and gas fields. ③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exist among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while they have a trend t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edimentary paleogeomorph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one of relatively mature methods in its application fiel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work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yet at its beginning stage; karst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well area scale is well applied to the carbonate platform of tidal flat development; carbonate rock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ropriate for the carbonate platfor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ach body.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in oil and gas fields.
Key words: palaeomorphology; reconstruction method; sedimentology;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ll area scale; depositional stage; oil and gas fields
0 引 言
地貌就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学作为地球科学中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间的一门边缘科学,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1]。古地貌恢复目前已经成为地貌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古地貌是地史时期的地表形态,绝大多数目前已经消失,部分残缺不全,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因此,古地貌恢复难度大,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石油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也随之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本文立足于油气田实例,在回顾油气田古地貌恢复历程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备受关注的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得出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
1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的历程及方法
国外古地貌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将古地貌与油气勘探直接联系起来的论述首见于Thornpury 1954年发表的《石油勘探中地貌学的运用》一书中[2]。该著作着重从潜伏喀斯特地形、带状砂和交角不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油气聚集中不整合侵蚀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3-9]。中国真正重视油气田古地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将古地貌研究与油气田勘探开发紧密联系起来,近些年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成果。如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研究[2,10-18]、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及古地貌单元研究[19]、奥陶系碳酸盐岩气田的发现及古地貌研究[20-31],渤海湾盆地碳酸盐岩古潜山地貌研究[32-35]、古近纪沉积期古地貌研究[36-42],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43-49]、塔河油田石炭系古地貌分析[50]、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地貌研究[51-55]、塔北地区奥陶纪岩溶古地貌刻画[56-58],四川盆地内与区域不整合有关的古地貌恢复研究[59-67]、沉积期微古地貌恢复研究[68-69]等。从油气田实例看,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工作的重要进展是确定了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恢复古地貌形态和划分古地貌单元,其次是分析古地貌与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储层及油气藏分布的关系,并将油气富集区的有效预测与特定的古地貌单元联系起来[12-18,28,31],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油气成藏模式[16]。
目前流行于国内外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印模法[13,17,21,56,59]、残余厚度法[22]、填平补齐法[28]、层拉平法[24,40,47]、沉积学分析法[12,16]、误差模拟法[46]、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 [19,34,44,48,70]、回剥法[71]、井震联合恢复法 [26-27,39,42,52]和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68-69]等。研究人员通常是将几种方法组合来恢复古地貌[14-16,18,25-27,29,35,46,51,53,60,63-64,72-74]。早期广泛应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都是比较传统和经典,例如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和填平补齐法等。古地貌恢复实践中,研究人员往往重视残余厚度和印模厚度,机械地遵循“填平补齐”原则,使古地貌恢复变得简单且便于操作,但也带来了明显问题,即图叠图误差大致使古地貌恢复的精度低,如果遇到地层剥蚀严重的情况,基本上束手无策。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及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是近年来兴起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2 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及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由于基于沉积学的综合性研究,具有等时意義的基准面旋回对比,建立三级地貌概念模式及碳酸盐岩台地滩体迁移变化,使其在古地貌恢复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从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分析这些主要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实例和存在问题等,得出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一些具体进展。
2.1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 [75]。实践证明,沉积环境分析基本上就是古地貌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76],但事实上,在传统的古地貌恢复中,研究人员往往忽略沉积学的综合性研究。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从沉积学入手是恢复古地貌的一个重要途径。
2.1.1 理论基础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就是利用各种基本的地质图件(主要包括沉积前的古地质图、地层厚度等值线图、砂岩厚度等值线图、岩相古地理图等,这些图件是互相补充、相互修正完善的),并通过开展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从而达到认识沉积前古地貌形态的目的[12]。
该方法恢复古地貌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利用古地质图件,从区域上了解研究区的古地形,明确各地区的剥蚀程度,并确定其古构造格局;在认识该地区古构造格局及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判断构造沉降区和抬升区的分布位置;认识该地区地层发育和分布特点及沉积体系在时空的配置演化规律;根据该地区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恢复古环境,分析古地貌;该地区古地形特征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古流向的研究及物源的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出剥蚀区和沉积区在当时的分布位置及大致范围,并通过对沉积体系背景及发育状况的了解,判别当时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具体类型、特点与水动力特征,同时对该地区地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和地形总体式样也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12,77]。
2.1.2 应用实例
该方法恢复古地貌的基本流程:利用沉积相标志及相律大致确定古地貌类型;录井、测井技术相结合,综合分析古侵蚀面特征;利用古水系预测法等地质分析方法,精细落实古地貌形态;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手段,重塑古地貌形态。
赵俊兴等在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的同时,揭示了该盆地侏罗纪沉积前的古地貌特征,主要应用了沉积学原理及其分析方法[12]。该盆地侏罗纪沉积前总体显现为西高、中陷和东缓的向东及东南方向开口的似盆状构造式样的古地形地貌特征;该盆地划分出古河道、斜坡阶地区、谷地平原区、坳陷区和高地剥蚀区等地貌单元类型(图1)。同时,通过对该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下侏罗统沉积相分布及侏罗系油藏分布关系的研究,赵俊兴等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具体控制作用,认为古地貌不但控制了盆地下侏罗统地层、沉积相和储盖组合特征,而且也影响甚至控制了该地区侏罗系油藏的分布[12]。
朱静等在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地层发育特点及沉积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各层组砂岩厚度和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通过获取关键性参数(如古流向、古地形高差、坡度等),参考地震剖面,利用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和沉积学分析法综合恢复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16]。其古地貌划分为侵蚀河谷(分为一、二、三级古河谷,其中三级古河谷不但使古地貌趋于复杂化,同时也影响着油气的富集)、古隆起斜坡带(有合适的圈闭条件即可富集成藏)、古阶地(常与延長组裂缝系统一起构成石油的输导体系)、河间丘(侏罗系油藏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古高地。与赵俊兴等恢复古地貌的工作成果[12]相比,朱静等不但采用沉积学分析法恢复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而且首次做出其三维模拟还原图,使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工作更进一步,同时还总结出6类古地貌油藏成藏模式[16]。
2.1.3 存在问题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定量化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影响了古地貌的恢复精度;该方法能够实现相对古地貌恢复,但还做不到恢复绝对古地貌。恢复绝对古地貌时,恢复剥蚀厚度、脱压实校正及校正古水深等问题都属于需要解决的难题[39],虽然可以利用指示古水深的生物或岩矿进行古水深校正,但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由于定量研究的手段不足等,使剥蚀厚度恢复和脱压实校正等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该方法虽然存在着上述不足与缺陷,但是它仍然是目前在油气田应用比较成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之一。
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分为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容纳空间”、“相对海平面变化”、“强制性海退”等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层序和体系域划分精度的提高也缘于这些研究成果。但是,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未能构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只是补充和完善了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78]。Cross提出了现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吸收并发展完善了Wheelers提出的基准面概念,将基准面视作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核心,地层基准面原理、体积分配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共同构成了现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问世后立即受到油气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其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前人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总的来看,其应用大多局限于储层的精细对比方面[78]。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就是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利用该方法恢复古地貌的研究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70],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应用研究[19]。
2.2.1 理论基础
赵俊兴等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两种情况)及基准面旋回级次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能够得到某一基准面旋回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70],因此,该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可行的。
通常认为,盆地内沉积相的发育及分布常常受控于沉积前古地貌。对沉积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等时地层对比是可以通过由基准面旋回变化所控制的地层单元结构类型、叠加式样及其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的,因此,利用该方法进行沉积前古地貌恢复是建立在确定等时基准面的基础上的。利用该方法恢复沉积前古地貌时,虽然基准面作为其参考界面,但是对比时所使用的基准面旋回级次应针对研究需要来具体选择[70]。
该方法恢复古地貌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沉积盆地中的等时基准面一般都是连续光滑曲面。不同地方的曲率大小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沉积体系中。可以以基准面作为对比参照面来恢复出下伏地层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图2) [70];在实际的地层等时对比中,具有更好的实际操作性的参照面通常是最大洪泛面,因此,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等时性基准面与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地层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77];应用该方法恢复古地貌过程中,还应考虑压实作用影响,主要是为了提高恢复精度,目前多使用压实率系数进行原始沉积厚度的校正。
2.2.2 应用实例
吴贤顺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角度研究了层序地层中古地貌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分析了随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而对不同类型储层发育能够产生影响的主要古地貌类型(古凸起和下切沟谷)[19]。古凸起和下切沟谷之所以对储层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主要是由于这些古地貌类型在基准面变化的不同时期对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和相分异均产生过比较明显的影响[19]。
2.2.3 存在问题
基准面与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思路,但在恢复古地貌的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可操作性不尽如人意,开展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