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劳动组织工作的几点建议

    金敏 刘炜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7-159-01

    摘 要 优化劳动组织,盘活劳动力资源,是挖潜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合理的劳动组织结构,努力达到具有较高办事效率的机构设置和最少人员配备的劳动组织方式。

    关键词 优化 盘活 挖潜增效 高质量 合理

    劳动组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形势日益严峻、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调整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劳动组织管理体系,是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挖潜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一)企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

    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是贯彻落实公司人力资源攻坚战和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突破工作中的瓶颈制约,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的迫切需要。

    (二)企业降成本倒逼劳动组织结构优化

    人力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员工数量和员工收入两个方面决定的,个人收入要保稳定、保增长,只能在减员上下功夫。那么,面对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倒逼,企业要求生存促发展,必须把人用到实处,让人的潜能发挥好,即对劳动组织结构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深化改革。

    (三)集团公司政策要求劳动组织结构优化

    集团公司员工总量逐年控紧、公司到龄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岗位人员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劳动力资源将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精干高效的要求,近几年新增工作量所需人员原则上要靠本单位内部挖潜解决。因此,根据劳动力资源现状,从优化劳动组织结构,走内部挖潜增效之路,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二、劳动组织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优化劳动组织实践过程中,一是要正确理解劳动组织优化是减员增效的前提。企业的减员增效是一项长期任务,然而如果不从优化劳动组织的角度去实施减员工作,会形成新的不合理甚至激化矛盾,也有可能影响企业稳定。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先着手劳动组织优化,该并的并,该兼的兼,适应生产经营实际,建制调整合理,岗位定员科学。二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有些员工可能有脾气、有性格,或者有伤病、有障碍,但也要看到他们正气的一面,有利于工作的一面,即合适的岗位对应合适的人,发挥员工的潜能是优化劳动组织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三是劳动组织的优化,不仅为减员创造了条件,更为发挥员工潜能,提高人力資源协调统筹度,规避岗位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弊端提供了平台。通过岗位兼并等的组织优化,实现工作职能归类,人员统筹调度能力提高,避免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更能适应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四是优化劳动组织要兼顾安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强调统筹兼顾,斟酌再三、科学调整,着眼点必须朝着有利于生产安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发展方向,防止顾此失彼,出现弱化、劣化上述指标的现象[1]。

    三、对优化劳动组织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生产设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在现有工艺流程下,我们可以通过配备一些自动化装置,如工业监控、气缸阀、机械手等自动化设施,来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更大程度上自动地进行,通过改进设备自动化的方式来核减人员。

    (二)优化作业方式,保障安全稳定生产

    为保障我厂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的用工需要,需对劳动作业形式进行优化。目前,公司已在质检部、污水处理厂、化工储运厂三家辅助生产单位启动四班两运转试点工作,我们可以借鉴三家兄弟单位试点经验,在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确保员工利益不受损害。在保障员工收入提高、休假不受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厂生产实际,积极推行四班轮班制工作制,以满足我厂安全生产需要。

    (三)培养多面手,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当下,应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快人才培养,开发战略后备人才队伍,打造一支一人会多岗的系统操作工和生产多面手的人才梯队。近两年,我厂培养的“星级工”人数占全厂操作人员的半数以上,有效地缓解了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结构性缺员矛盾。但随着人员逐年减少,加大现有“星级工”顶岗操作及加快多星级“星级工”培养是下一步“星级工”培养的重点内容。化工行业为高危行业,现有“星级工”虽然经过三个月“传帮带”培养通过考核,但不能保证完全掌握新岗位全部正常操作和全部应急操作,只有让现有“星级工”多进行顶岗操作、多积累经验,才能使现有的“星级工”真正具备新岗位所有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岗位的“星级工”互帮互顶岗,进一步提高岗位操作经验。在下一步“星级工”培养上,要加大对多“星级”的培养,让现有“星级工”的“星级”得到提高,使“三星级”“四星级”员工占比提高至百分之二十或者百分之三十的目标。加快对备员岗位人员的培养,确保备员能够具备全装置、全系统操作的技能。发挥各级技能专家、骨干人才的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加大对新进厂员工、新转岗员工的培养。

    总之,优化劳动组织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相信只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抓住特点,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稳妥推进,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减员增效降成本的目标是积极可行的,也是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杜坚.优化企业劳动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学家,2013(07):130.